進入2018年,來到海南省三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輛管理所辦事的群眾可以發現,在業務大廳多了一位機器人,全名叫“車駕管服務智能機器人”。
您可別小瞧它,它具有人臉識別、人機對話、精確定位等功能,能夠提供智能導辦、移動引導、語音咨詢、自助辦理等服務,保您滿意。
“近期以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市公安局黨委部署,不斷深化車駕管服務改革。”近日,三亞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交警支隊支隊長丁一鳴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該支隊基本構建了“互聯網+車駕管服務”體系,并將繼續打造“四個車駕管”,加強指尖服務,提升愛民溫度,為車駕管服務與管理的規范化、社會化、智能化提供實踐經驗。
抓“黃牛”凈化辦公秩序
2018年2月6日下午16時,三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輛管理所副所長王其曉帶領民警在交警支隊附近某路段依法口頭傳喚五名疑似非法中介代辦人員。
王其曉稱,通過一段時間的摸排,五名經常盤踞、游走在交警支隊周邊的社會閑散人員進入了便衣警力的視線,通過反復接觸和調取相關視頻監控,雖然沒有發現這些人從事非法中介代辦牟利的實際證據,但是基本確定五名社會閑散人員有從事非法中介代辦嫌疑。
根據便衣警力反饋的情況,市公安局分管領導和交警支隊主要負責人決定以“敲山震虎”的警告方式,將五人口頭傳喚至辦案區并進行警告談話。
經詢問,王某平、許某花、秦某、王某、唐某迅均對準備從事非法中介代辦事實供認不諱,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實施。目前,五名疑似非法中介代辦人員自愿寫下不會從事非法中介代辦活動承諾書。
今年以來,為防止非法中介代辦“死灰復燃”,車輛管理所主要負責人部署警力采用明崗暗哨、便衣巡查等方式對長期在交警支隊周邊的社會閑散人員進行暗訪摸排,充分規范和凈化交警支隊辦公場所秩序。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2018年4月20日上午8時30分,三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輛管理所車駕管服務大廳正式投入使用并舉行揭牌儀式。
“我們根據三亞市副市長、公安局長張兆騰提出的‘四個滿意’目標,按照車駕管政務服務改革新要求,研究‘多走網路,少走馬路’服務理念,探索服務群眾的車駕管業務新方法。” 丁一鳴表示,三亞交警與郵政等聯手打造車駕管一站式服務平臺,不斷提升車駕管業務上線率、線上業務辦理率和群眾滿意率,進一步促進實現“保障通行、促進安全、做好服務”的交通管理工作目標。
記者走進三亞車輛管理所服務大廳注意到,重新規劃設計了服務臺排序、服務引導系統,更新了地面和空中引導標識,排隊取號和業務咨詢服務臺,群眾等候座椅和窗口指示牌,從原來的10個服務窗口增設到20個服務窗口和秩序維護崗,增設了自助選號機等業務,并于2018年1月推出“車駕管服務智能機器人”。
與此同時,推行車駕管“直通車”預約服務。該服務是集網上預約和電話預約平臺、辦事大廳導視引導、專區專人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預約服務體系。預約成功后,可前往車管所享受專屬預約服務。
記者了解到,車管所實行“早八晚五”工作制,利用中午休息和周末時間對外辦理業務,已受理的申請業務在下班時尚未辦結的一律延長工作時間辦結,在3個社會化檢測站提供周末檢車服務。在全市5家4S店設立機動車登記服務站,并將補換領號牌和行駛證等業務下放到各分所及汽車交易市場,將所有機動車、駕駛證基礎業務下放到全市2個機動車檢測服務站。
丁一鳴副局長表示,目前,三亞交警基本構建了“互聯網+車駕管服務”體系,從窗口服務到網上服務,靈活運用互聯網思維,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全方位推行“數據融合、智慧應用、服務無限”的先進服務管理理念,讓廣大群眾真正享受到車駕管服務改革創新的便利。
“四個車駕管”提質增效
隨著信息化、智能化時代的到來,車駕管服務模式迎來轉型升級的發展拐點。
在丁一鳴看來,三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輛管理所互聯網+車駕管服務大廳的啟用,對進一步提高車駕管工作質量和效率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三亞交警將以此為新的起點,努力打造“四個車管”,不斷開創車駕管工作新局面。
據介紹,下一步,三亞交警將打造“網上車管”,進一步完善“互聯網+車駕管服務”,逐步打造集網上業務辦理、微信業務辦理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互聯網+車駕管服務平臺”,實現手機APP支付費用,通過互聯網服務平臺遠程辦理補換領駕駛證等14項車駕管業務。
作為旅游城市,三亞交警將最大限度便利外來游客辦理業務,打造“郵政車管”,即與郵政密切協作,實現線上信息傳遞與線下實體郵政網點相結合,實現郵政專職代辦+郵寄,逐步實現足不出戶完成業務辦理。
“充分運用服務引導系統,全面鋪開自助選號機等自助服務系統,發揮科技強警戰略,逐步實現車駕管業務自助辦理服務,打造‘無人車管’。”丁一鳴說。
同時,還將充分利用公安交警大隊營區、公安派出所辦公區、機動車檢測站服務站、4S店服務站等現有資源,不斷深入拓展為“車駕管服務+郵政服務網點”模式,開辟醫院駐所服務模式,打造“網點車管”,讓廣大市民及外來游客能夠就近辦結業務,切實讓“交警多用心,群眾少走路”。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