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交警真情踐行網上群眾路線換來民心一片
人民交通河北訊:記者 王彥生
“太感謝石家莊交警了,想不到遠隔幾千里,我的事幾分鐘就給解決了……”8月31日下午,云南省昭通市網名為“玩物不用喪志”的網友給石家莊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警媒中心民警發的帖子。言語之間,這名網友對石家莊交警熱情為民的工作作風贊譽不斷!原來,這名網友有一條交通違法信息被錯誤錄入,而又面臨月末檢車,但遠隔幾千里,無奈下他在微博@石家莊交警求助。石家莊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警媒中心民警接到信息后,及時與法制部門聯系,依程序啟動綠色通道快速為網友處理了此事。這名網友在留言中,感慨萬分“都說石家莊有個呂建江,原來石家莊的警察都是這樣熱心腸呀!”
這個小故事僅僅是石家莊交警便民利民匯成的愛之海洋中一朵小小的浪花。
全省第一家 守正中創新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清形勢,應對挑戰,發揮優勢,展示作為,把公安交管網絡新媒體創新發展作為一件大事要事新事來抓。”石家莊市公安局副局長、交管局局長李叢剛這樣說。
作為河北省公安交警系統第一家,剛剛成立一年半時間的石家莊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警媒中心,就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的指示要求應時而生的一個新陣地,該局警媒中心成立以來,在推進隊伍建設改變工作作風,加強公安交管新聞輿論引導工作,提升全警新聞輿論應對引導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強大的助推作用。創建之初,警媒中心具備兩大職能:做強主陣地,決勝新戰場!主陣地方面:石家莊交管局按照省會城市的定位,建造了設施齊備,標準頂尖的直播間、導播間,建設了融媒體系統,已和多家省市主流媒體實現嵌入式合作;同時,該局還行穩步疾地在新媒體領域拓土開疆,目前,以石家莊公安交警官微、官博為龍頭、今日頭條、一點資訊 澎湃問政、抖音政務、大魚號七大平臺同時發布, 幾十名本地百萬粉絲以上的網絡大v強力擴散,形成了覆蓋全社會、全網絡的輿論大網,實現公安交管聲音的最大化良性傳播。
工作網上走 群眾最便利
“得互聯網者得天下”!石家莊交管局黨委深深懂得這個時代命題的真諦,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的正確領導下,該局又賦予了警媒中心另一項重要職能——引領和踐行網上群眾路線工作。
“網上啄木鳥”,敞開心扉問。網絡問政?怎么問,問什么,這是警媒中心破解的難題。工作中,他們采取了“三個問”。主動問。依托交管局新媒體七大平臺,對網民所有跟帖、發帖、后臺留言逐一進行匯總;真誠問。積極與陽光理政、問政河北等網上民意平臺合作,真誠征求意見,同時,各個網絡大V對各自成千上萬的粉絲民意也及時反饋到警媒中心;搜索問。該局和北京一家多年從事網上信息監控的專業公司合作,使用專門的“輿情秘書”系統,將互聯網上微博、微信、論壇、貼吧媒體各類有關信息全部納入監控搜索范圍,實現民意全覆蓋。
防患于未然,坦誠心胸辦。對以上搜集的各類信息,工作人員會逐一甄別、分類處理。對簡單的咨詢類建議類信息,工作人員當場回復;對職責明確的信息,通過“以人民為中心”、“交管輿情”等微信工作群“點對點”直接交辦各責任單位核查反饋,實現了民意的最直接化落地;對職責不清或者共性的普遍問題,組織網絡問政專家團隊進行研判,以輿情信息報告方式,研判解決,真正實現了解決一件事情,堵塞一片漏洞的良好效果!
數據多跑路,群眾得實惠。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讓數據多跑路,讓老百姓少跑路,這也是石家莊交警推行網上群眾路線的主要舉措。一是大力推行交管12123APP,實現了十大類130余項交管業務網上一鍵辦理。但群眾反映,當前各單位都在便民,但各自為政,到處都是APP,掌上寶,一個用戶手機上常常要裝二三十個軟件,這不是真正便民反倒成了擾民了。針對這種情況,石家莊交管局交響了一個口號,“一號在手,出行無憂”。傾力打造石家莊公安交警官微公眾號平臺,對交管12123實現對接,同時以開發小程序、增加便民服務模塊等方式,進一步為民利民。目前,利用該局官方微信,可實現實時路況、天氣預報、交通違法查詢、限行查詢等常規服務,今年以來又經過數月努力,在相關職能部門大力配合下實現了車駕管業務導航一網通、市區電子通行證網上辦理、微信智慧愛泊車等,滿足了民眾最迫切的需求,廣大市民為此紛紛點贊。目前,根據民眾建議研發的幾款便民小程序正在測試中,不日也將正式上線,更好服務市民。
截止今年八月底,該局警媒中心共匯總受理2500條次涉警信息,當場解決1996起,轉辦504起,基層單位全部按期辦結,真正做到了“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網民對石家莊交警這種隨有隨辦、絕不拖延的工作作風紛紛點贊!
主流媒體之一長城網為此專門發表文章:《點贊石家莊交警,問題整改真算快!》對石家莊公安交警網上群眾路線工作機制給予大力表揚。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