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運送急救病人造成的違法抓拍可線上申報撤銷。
機動車在有信號燈控制的路口,未避讓闖紅燈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不予抓拍。
有條件的居民小區周邊道路可設置夜間限時停車泊位。
在市區具備條件的鄰近公廁道路上設置“公廁即停點”,方便如廁駕駛人臨時停車。
“機動車在有信號燈控制的路口,未避讓闖紅燈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的,不予抓拍;對旅游客運包車發生交通事故原則上不扣車,對輕微交通違法行為只給予現場警告、糾正;設有公廁的路段允許臨時停車……”今天上午,濟南交警推出第三批優化營商環境公安交通管理服務8條新舉措,每一條都事關城市發展、百姓生活,新舉措自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今年以來,濟南交警已于7月21日、8月22日相繼推出了兩批共26條優化營商環境和便民利民服務新舉措,這些提高群眾對城市發展和改革的獲得感、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推出以來,社會效果顯著。今天,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韓軍慶對“新8條”進行了現場解讀。
1 對旅游包車實行“柔性執法”
●第1條 為打造溫馨、順暢的城市旅游環境,對旅游客運包車發生的交通事故原則上不扣留車輛,對輕微交通違法行為只給予現場警告、糾正。
◆交警解讀: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的有關規定,因收集證據的需要需扣留事故車輛,會對乘坐旅游客運包車的游客帶來極大的不便。為優化營商環境,最大限度方便游客,保障游客運送,對旅游客運包車發生的交通事故,處置完畢事故現場后,暫時不扣留事故車輛,隨后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對外地來濟旅游客運包車,因駕駛人不熟悉路況所造成的闖禁區、駛入單行線,以及未造成交通擁堵的違法停車等輕微違法行為,執勤交警只給予現場警告、糾正。
◆記者聲音:“柔性執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治理從強硬向柔和過渡的重要性。根據已有的規章制度,對違規或者不達標者采取相應的懲罰舉措,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全社會制度化、規范化運行的能力,而不能僅僅把注意力停留在懲罰本身。從這個角度而言,對外地來濟旅游客運包車的“免罰”或“輕罰”,不是對失范行為的漠視和縱容,而是助力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更新社會治理觀念的一個具體體現。
2 躲避路障造成違章可線上撤銷
●第2條 對車輛運送急救病人、發生故障、交通事故、躲避路障、主動避讓執行任務車輛(警車、救護車、消防車、工程救險車)等原因造成的違法抓拍,或被他人套牌造成本人車輛被記錄抓拍的,可通過“泉城行+”向公安交警申報撤銷,實現“零跑腿”。
◆交警解讀:當事人遇有運送急救病人、發生故障、交通事故、躲避路障、主動避讓執行任務車輛(警車、救護車、消防車、工程救險車)等原因造成的違法抓拍,或被他人套牌造成本人車輛被記錄抓拍等情形時,可通過“泉城行+”中的“違法申訴”模塊向系統提交“車輛號牌、號牌種類、違法時間、違法地點、聯系方式等相關信息(能夠提供行車記錄儀錄像的,應同時提供)”申報撤銷,由市交警支隊工作人員核實,對于無法核實的,會與當事人主動取得聯系。其中,救助急救病人的,需提供由醫院蓋章的急診病歷或者醫療記錄等證明材料的原件。市交警支隊會通過“泉城行+”向駕駛人反饋撤銷與否的信息,當事人如有異議,可以通過66666122咨詢審核進度和相關政策。
◆記者聲音:救人、救急的事情往往需要爭分奪秒,除去這些特殊救援車輛自身以及路況問題,最值得依賴的就是通行在路上的車輛。這對廣大駕駛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駛在路上,要對警車、救護車、消防車、工程救險車等特殊車輛多一些敏感,而不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種有效避讓應當成為司機素質的標配,也應當成為一座有溫度、有能量的城市的標配。而這一切離不開交管部門的不懈努力,不僅是對避讓行為免予行政處罰,還要暢通和簡化交通違法網上申報撤銷的渠道,讓有溫度的人更能感受到這個城市的溫暖。
3 機動車未禮讓闖紅燈者不處罰
●第3條 機動車在有信號燈控制的路口,未避讓闖紅燈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的,不予抓拍。
◆交警解讀:在燈控路口,機動車正常行駛通過路口時,遇有不按信號指示通行的行人、非機動車進入通行區域、試圖穿越路口的,電子監控設備不會進行抓拍。需要說明的有,一是在行人、非機動車處于紅燈狀態下,路口不禮讓行人抓拍設備不會開啟;二是因設備故障等問題造成的錯誤抓拍,將由違法信息審核、校正工作人員予以及時撤銷;三是如被誤拍,可通過“泉城行+”APP向公安交警申報撤銷。廣大駕駛員一旦遇有此類情況,也應該本著“安全行車、文明禮讓、敬畏生命”的原則,停車讓行、確保安全。
◆記者聲音:對機動車未在斑馬線前禮讓行人和非機動車進行抓拍,讓越來越多汽車司機養成在斑馬線前踩剎車的好習慣。隨著駕駛員素質的整體提升,“濟南好司機”越來越多,機動車在斑馬線前也越來越禮讓了。很多司機感嘆自己才是真正的“弱勢群體”,“路口碰到行人和非機動車,不管紅燈綠燈,不管他們是闖紅燈或過馬路不規范,都要停下車來讓行”。這次新政的推出,就是給文明出行的汽車司機們“撐個腰”,讓行人和非機動車的不文明行為也得到相應的約束。今后,不管是機動車、行人還是非機動車,只要在路上,就要遵守交通規則,就要文明出行。
4 貨運車輛臨停實行備案制度
●第4條 除每日7時至9時、16時至19時外,貨車沿街臨時停車裝卸貨物實行備案制度,在不影響人車通行的情況下,備案車輛可在15分鐘限定時間內臨時停車。
◆交警解讀:濟南籍(魯A)貨運車輛在非高峰期(每日9時至16時、19時至次日7時),可以在城市禁停道路臨時停車卸貨。駕駛人應在停車后,通過“泉城行+”APP或濟南交警微信公眾號的“貨車臨停報備”模塊填寫車牌號碼、號牌種類,系統將自動上傳、審驗車牌號碼、號牌種類、停車位置、報備時間等備案信息,并反饋報備結果、停車時間區間等提示信息,單次臨時停車時長為15分鐘。需提醒貨車駕駛人注意的還有:一是貨運車輛應辦理車輛通行備案,并按指定時間、路線通行;二是附近有公共停車場、公共停車泊位的,應停車入位;三是車輛應在備案時間結束前駛離;四是遇民警現場執法,應主動出示停車備案信息。因妨礙交通被勸離的,應服從民警指揮;五是如被誤拍,可通過“泉城行+”APP向公安交警申報撤銷。
◆記者聲音:為什么單次臨時停車時長定為15分鐘?原來,在舉措推出之前,濟南交警把征求本地行業內的意見與借鑒其他城市的相關處理方式進行結合,經過充分調研,之后才得出“15分鐘能夠基本滿足城市配送的需要,而占用更多停車時間的大宗貨品配送還是按原有規定執行”的結論。“一刀切”現象表面看“有魄力”“力度大”,然而政策落實的真實效果卻往往適得其反。我市交警部門則直接擯棄“一刀切”的行為,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就能做到情況明、數字準,就能將上級精神和現實情況有效銜接起來,只有正視群眾利益,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才能避免出現只顧數據好看、只管政績漂亮,卻忽視老百姓真實需求的現象。僅此一點,便可以充分看出,對于優化營商環境,濟南交警做足了“功課”。
5 科學設置夜間限時停車泊位
●第5條 在有條件的居民小區周邊道路科學設置夜間限時停車泊位,每日19時至次日7時,允許臨時停車。
◆交警解讀:為緩解群眾關注的居民小區夜間停車難問題,濟南交警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目前已在全市24個居民小區周邊的26條道路設置夜間限時(每日19時至次日7時)停車泊位2232個。居民小區夜間道路限時停車泊位的設置,主要遵循“規范出行停車,平衡社區停車”的原則。在設置夜間限時停車泊位之前,交警部門首先以居住小區周邊道路違法停車和12345熱線停車需求大數據分析為基礎,對申請設置夜間限時停車泊位的居民小區周邊進行充分調研,盡可能利用路外停車資源減少占用道路停車,經調研論證確無路外停車資源又存在停車剛需的,在保證消防通道和急救通道的前提下,在周邊道路設置夜間限時停車泊位。居民小區夜間道路限時停車泊位按照“屬地管理、誰申請、誰負責、誰管理”的原則,由小區所在街道辦事處或物業公司申請,報區交警大隊審核同意后,完善配套停車標志及設施,相關辦事處或物業公司安排管理人員負責日常管理。對在限定時間外停車或停車不規范的,將按違法停車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依法處罰。
◆記者聲音:停車難是一種“城市病”,為了解決停車難的問題,濟南交警真是開動了腦筋,頻頻推出新的思路、新的舉措,也在不同地段針對不同難題嘗試各種方式。居民小區夜間道路限時停車泊位的設置和撤除采取“動態調整機制”就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對路外停車資源不足、有停車剛需的,可適時分批設置;對出現新的路外停車資源可以滿足居民停車需求或已妨礙行人、車輛正常通行、妨礙市政設施安全運行的,可予以撤除。有增有撤、嚴格落實、穩步推進才是真正為民服務的態度。事實證明,在全市優化營商環境的大潮中,只有根據群眾實際需求,研制“真招”,謀劃“實措”,才能把優化營商環境舉措落到實處。
6 如廁臨停即停即走不收停車費
●第6條 設有公廁的路段,允許車輛臨時停車。
◆交警解讀:公廁即停點是一項人性化的便民措施,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不設定具體停車時間,即停即走,不收取停車費用。公廁即停點是在本不具備設置道路停車泊位條件的路段設置的特殊即停點,定位為短時間臨時停放。既要方便群眾急需,也要防止停車過多影響道路暢通,二者需平衡兼顧。因此,準許停車范圍為即停點標志前后6米。對并非如廁、長時間占用公廁即停點停車的,一旦經查證屬實將按照違法停車行為從嚴處罰。對故意在公廁即停點擺放障礙物、占用停車區域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500元罰款。駕駛摩托車、電動自行車如廁的也應停車入位。對于公廁周邊50米范圍內沒有摩托車、電動車和自行車專門停放區的,可以在即停點停放車輛,但應順向停放在即停點內側,盡可能減少對汽車停放的影響,并嚴格遵循如廁結束馬上駛離的總原則。
◆記者聲音:在公廁前的交通干道設置如廁專用臨時車位,不設定具體停車時間,不收取停車費用,這本身就是城市文明的一種體現。如廁臨停看似是小事,實則是群眾關心的大事。當下,為民服務的條件更好了,有了較好的經濟基礎,也有了先進的技術手段。但無論怎樣,都不能缺了一顆愿意為人民服務的真心。不設定具體停車時間就是人性化的一種表現,只有真正把群眾評價、群眾感受當做唯一標尺,才能和群眾的需求無縫對接。
7 交通事故“線上復核”實現“零跑腿”
●第7條 網上受理交通事故復核申請,復核申請人可將復核申請材料通過“泉城行+”APP網直接上傳,網上受理,實現群眾“零跑腿”。
◆交警解讀:針對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到交警支隊申請復核不方便、多跑路的情況,開發了交通事故復核申請網上受理平臺。當事人通過“泉城行+”APP將道路交通事故復核申請書、當事人的身份證明復印件、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復印件等相關材料,采取照片或掃描件的形式上傳平臺,復核民警會第一時間接受申請,決定是否受理,并在規定時限內通知當事人,通過網絡推送或郵寄送達相關法律文書,實現線上受理道路交通事故復核申請,為當事人提供方便,讓當事人不跑腿。
◆記者聲音:交警部門以“線上申請”和“郵寄送達”代替“群眾跑腿”,“放管服”改革真正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廣大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真正實現了“零跑腿”。堅持簡政放權、放管并重,更快更好地方便群眾和企業辦事創業,構建快捷便利、公平普惠的交通管理服務體系,這是濟南交警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只有乘勢而上,進一步梳理各項服務措施,才能讓服務更“走心”、群眾更“滿意”。
8 交通事故法律文書實現郵寄送達
●第8條 受理交通事故后,民警采集當事人確認的送達地址,采取郵寄送達的方式,送達檢驗報告(鑒定意見)復印件、事故責任認定書、事故復核受理通知書、事故復核結論等法律文書,實現群眾“零跑腿”。
◆交警解讀:為便于當事人及時收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出具的相關法律文書,保證司法程序順利進行,當事人可以向事故處理民警提供確切的送達地址,并填寫《道路交通事故處理法律文書送達地址確認書》。民警將會采取先電話通知,再按照規定的時限通過郵寄送達的方式,送達檢驗報告(鑒定意見)復印件、事故責任認定書、事故復核受理通知書、事故復核結論等法律文書,實現群眾在道路交通事故處理過程中的“零跑腿”。
◆記者聲音:“部門一張嘴,群眾跑斷腿”,這是以前低效的行政審批制度帶給群眾的不良體驗;而如今,“服務邁開腿,群眾零跑腿”已經成為深化行政制度改革、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的重要舉措。截至目前,濟南交警已實現優化營商環境新舉措“三連發”,總共推出“34條”公安交通管理服務新舉措,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推陳出新,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滿意度,贏得社會各界交口稱贊。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