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道,擁堵、秩序混亂曾是上海交通的“頑疾”。自“交通大整治”一年多來,上海交通違法行為明顯減少,道路通行能力大幅提高,市民文明出行習慣日漸養成。這背后,是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創新實踐出的一套“組合拳”,通過群防群治調動起各方力量,網格化管理把責任落實到位,運用科技手段讓交通執法智能化、系統化。交警總隊不斷延伸觸角、拓展手段,讓管理如繡花般精準細致,保障著上海這座超大型城市的交通脈絡暢通有序。
今年3月25日《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的正式實施,離不開交警總隊在大整治中積累的執法實踐。而“史上最嚴”交規,也有效固化著整治結果、保證管理長效化。回顧一年來的整治過程,市交警總隊副總隊長王亮告訴記者,交通管理勤務機制的改革創新是一大關鍵。總隊因地制宜地在市區和郊區城市化地區劃分出96個交通執法管理責任區,每個責任區設立一個交警大隊,對應街鎮和公安派出所,每個責任區下設責任崗,把具體路段、路口的管理責任直接落實到大隊、分解到崗位民警。在此基礎上,實行“隊所聯勤、隊社聯動”,也就是交警隊和派出所聯動,交警隊和基層社區聯動。以往交警“單打獨斗”局面被打破,形成1+1遠遠大于2的效果。與此同時,上海公安交警還組建了5300多名的輔警隊伍,在全市1100余個重要路口和相關路段,逐步承擔起指揮交通、疏導擁堵和輔助執法等職責,置換解放一大批警力資源。)盡管上海有著近7000多名交通民警和5300多名輔警,但是要想保證執法365天全天候、全路段覆蓋"無死角",仍然極具挑戰。為進一步提高發現和查處違法行為的精準性,交警總隊科技處的26人團隊,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
上海已建成8000套"電子警察"設備,讓十余種日常交通違法行為"難以遁形"。科技處的戚悅告訴記者,如今團隊繼續加班加點、不懈努力,推動著后續1.8萬臺設備的投放和"電子警察"本領的進一步擴展。戚悅舉例,當機動車和行人在斑馬線上"狹路相逢",如果人車爭道,很容易形成危險和違法行為。技術處為此推出了兩套測試設備,專門試驗抓拍"不禮讓行人"的車輛。此外,團隊協同第三方機構還在積極開發"大彎小轉"、"左轉彎不讓直行"、"濫用遠光燈"等違法行為的識別。"再如,機動車違法鳴號是即時行為,證據往往難以準確留存,給執法造成很大難度。"戚悅介紹,如今已經有5套聲納探測設備被用來"破題"了。通過錄制監控區車輛鳴笛特征聲頻信息,實時探測、高精度定位,鎖定違法證據。未來,20余套此種設備將在各區全面鋪開。
"高科技不僅僅用于治理違法行為,上海交警APP也在不斷升級版本、拓展功能,為的是更好地服務市民。"正如王亮在采訪中表示,治理的目的在于便民利民,樹立文明的交通習慣,保障交通的安全有序和暢通,而非是懲罰。對于剛剛榮獲2017年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狀的上海交警總隊來說,大整治看似是治愈著城市交通的"病癥",實際上也是不斷攻克特大城市未來發展的難題。交警總隊表示,治理雖已初見成效,但是更加精細化的管理只有進行時,永遠沒有終點。(趙思宇)
(新媒體責編:zs1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