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53萬!珠海交警微信粉絲數量近日突破50萬+,再度成為全國政務及同行微信當中的佼佼者。南都記者獲悉,“珠海交警”微信去年共產生10萬+文章51篇,單篇閱讀量甚至高達140萬,在微信周閱讀量排行榜中始終名列全國政務微信前五、全國交警微信第一。據悉,未來珠海交警還將繼續大力發展微信平臺,包括開發更多實用功能等,力爭將其打造成珠海最具全國影響力的微信公號之一。
一年產生10萬+文章超50篇
據了解,“珠海交警”微信從2014年6月正式開通以來,通過努力探索和實踐,微信粉絲約53萬,在周閱讀量排行榜中,始終名列全國政務微信前5、全國交警微信第一。
除了上述情況外,特別是去年,“珠海交警”微信更迎來了快速發展期,全年共發稿1965篇,閱讀總量近6000萬,平均每周閱讀量達到了115萬。
南都記者獲悉,去年其共產生10萬+文章51篇,單篇文章最高閱讀量達140萬。上述成績也使得“珠海交警”微信在去年先后榮獲了華南地區政務先鋒微信公眾號、企鵝生活圈(華南)十佳自媒體、2016年廣東最具傳播力政務微信公眾號等榮譽稱號。
成交通組織工作重要手段
除受市民青睞外,如今“珠海交警”微信在交通管理工作當中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去年第十一屆航展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例子之一。
去年航展期間,交警利用官方微信高頻率發布宣傳誘導信息,使得很多市民游客在航展期間都錯峰出行、公交出行。南都記者獲悉,在航展的8天時間里,交警微信文章閱讀量創造了5個10萬+、1個9萬+、2個5萬+的空前紀錄,由于宣傳誘導作用顯著,首次實現航展期間“零堵車”的目標。
不僅如此,在剛剛結束的珠海張學友演唱會期間,由于交警微信的宣傳誘導作用,雖然當晚有4萬多觀眾涌入體育中心,但很多觀眾都是乘公共交通、踩單車或步行前往,演唱會期間的交通比平時還暢順。“現在在大型活動、節假日、黃金周等車流密集的時期,通過交警微信發布宣傳誘導信息,已經成為我們開展交通組織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交警部門相關負責人稱。
另外,“珠海交警”微信常年發布大量普法、警示類文章,曝光不文明交通違法行為,不僅使得駕駛員的文明交通素質明顯提升,禮讓斑馬線及救護車、開車系安全帶、倡導“荷式開車門法”等文明交通行為也都走在了全國前列。同時,珠海也是全國首個利用微信平臺簡化消除因禮讓救護車沖紅燈而產生罰單的城市。
眾多實用功能更惠民
此外,“珠海交警”微信自開通以來不斷推出各種便民服務,陸續推出了微信繳費、駕駛證審驗學習、自助挪車、交通違法查詢、咪表停車位查詢、交通事故快處快賠等諸多功能,還能預約、辦理各類車駕管業務。由于交警微信的功能實用,操作簡便,深受廣大粉絲的歡迎。
同時,與有些部門說教的宣傳方式不同,“珠海交警”微信堅持走大眾化服務路線,盡量用通俗、幽默、接地氣的語言,拉近和市民之間的距離。為此,交警部門專門招聘了一批新聞、中文系畢業的大學生擴充到各支隊,及時挖掘相關線索和典型案例,確保了微信稿件的時效性和實用性。
亮點
擬開發更多實用功能
南都記者獲悉,為了繼續深化和打造“珠海交警”微信品牌,提高交警微信的影響力和覆蓋面,交警部門還將繼續強化微信工作。
“通過選題策劃、包裝和采寫,使我們微信的文章逐步朝普法化、交通誘導化、服務化等方向發展,讓‘珠海交警’微信進一步成為珠澳兩地百萬車主和駕駛員的出行指南。”交警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了上述目標外,南都記者還了解到,交警部門將契合“互聯網+時代”網上辦業務的需求,繼續大力開發交警微信的實用功能,力爭更多的車駕管業務能夠在交警微信上實現,讓廣大市民切實感受到使用“珠海交警”微信的便利和好處。另外,“珠海交警”中的實時路況查詢功能也將得到進一步升級優化,為市民提供更為全面的交通路況資訊。
主動發聲成辟謠“利器”
如今互聯網時代也催生了不少虛假信息,加上部分網友未加辨別的傳播使得謠言四起,這種情況往往也令很多部門感到頭疼。而珠海交警則利用微信這一平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珠海來了一批撞車黨?車牌瘋傳朋友圈!斗門已炸窩!》。當時有朋友圈傳珠海有批撞車黨,頻頻作案導致很多車輛中招,一時間人心惶惶。交警部門知曉此事后,經過核實第一時間發布了辟謠微信,及時化解了負面影響。當日該辟謠微信閱讀量達到近4萬。
這樣的例子并不在少數。據交警部門稱,隨著“珠海交警”微信的發展壯大,通過微信平臺主動發聲,及時搶占話語權,對突發輿情或網絡謠言第一時間給出事實真相和權威說法,不但一改以往交警部門輿情應對滯后、被動的局面,也通過這種方式爭取更多市民和新聞媒體的支持,并使得謠言在很短時間便不攻自破。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