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山市規劃部門獲悉,中山市城鄉規劃局正對中山市城市道路交通總體設計標準與導則進行研究設計,項目預計12個月完成。據了解,在車主非常揪心的沿線路內停車方面,設計要求首先應減少路內停車泊位設置,如需設置,宜按照車行道—停車帶—機動車非機動車隔離帶—自行車道的順序布置,不應使自行車處于機動車兩邊包夾的位置行駛,保證步行、自行車通行空間及消防空間不被侵占。并結合客流預測、用地性質及道路交通條件,從空間優先和時間優先兩方面落實公共交通設計,實現公共交通路權優先。
實現軌道交通與道路協調統籌設計
中山市歷史悠久,人口稠密,老城路網密集,路口渠化、車站設置、跨河等交通設施空間受限。中山規劃部門認為,中山部分道路建設重“工程設計”輕“功能設計”,存在道路建設整體粗放、功能空間分配不清晰、道路使用不便等問題。因此,進行科學合理的道路交通設計,是治理城市道路交通擁堵,提高安全與環境水平的重要一環。
另外,城市化和機動化迅猛發展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必須實現綠色交通優先,保障公共交通、步行交通、自行車交通的時空路權,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設計質量和水平,改善居民出行環境。
中山規劃部門認為,軌道交通對城市發展至關重要,由于軌道交通建設落后于道路交通的建設,導致軌道交通線路走向選擇時,不得不遷就道路交通條件,降低軌道交通服務功能。本次道路交通總體設計從軌道交通視角對道路設計提出要求,實現軌道交通與道路設計相協調。
據了解,國內現行規范缺乏對道路交通設計的系統性指導,部分條文內容粗放。中山市應根據實際需求完善交通設計內容,打破中山市道路建設與道路綠化建設、管理、養護各部門各自為政的局面,實現道路整體空間的規劃-設計-建設-養管的全面協調與統籌。
軌道沿線交通設計,要結合軌道線路功能定位及線路走向,確定軌道交通的路權形式(包括地下線、地面線、高架線和敞開式線路)。軌道交通在道路紅線范圍內布設時,應同時滿足敷設軌道交通、機動車行駛、自行車和行人通行的空間要求。軌道站點周邊應形成連續、便捷的換乘路徑,應盡可能兼顧行人過街的功能,結合軌道站點設計,設置人行道、人行橫道、人行天橋或人行地道等過街設施。強化街道與軌道站點的連接,強化無障礙和可達性。
公共交通路權優先從道路空間發展為城市功能空間
據了解,本次研究內容共分為14部分,包含橫斷面交通設計、交叉口總體設計、道路沿線交通設計、公共交通設計、慢行交通設計、軌道沿線交通設計六大專題。在沿線路內停車方面,設計要求首先應減少路內停車泊位設置,如需設置,宜保證步行、自行車通行空間及消防空間不被侵占。并結合客流預測、用地性質及道路交通條件,從空間優先和時間優先兩方面落實公共交通設計,實現公共交通路權優先。
另外,行人和自行車交通系統應與道路沿線的居住、商業、公共設施、廣場、交通樞紐等用地內部的相關設施緊密結合,構成完整的交通系統。
在具體的研究思路方面,需要拓展城市道路交通設計的研究視野,提出道路影響區的概念,明確將設計道路納入城市道路網的整體中,考慮道路影響區范圍內的用地功能與交通特征,實現用地功能和交通系統的整合協調。交通設計空間由“紅線內”拓展至“紅線+綠線+建筑退線(建筑前區)”,道路空間和城市功能空間融合為有機整體。
重視道路的完整功能,增加道路功能分類,明確道路除交通功能外,還具有生活功能,為交往、休憩、娛樂、健身、展示等公共活動提供場所。強調精細化、人性化的設計理念,為道路使用者、所有交通方式和城市生活提供安全、便捷、舒適的交通和生活環境,打造完整街道,提升“人”的交通安全和出行體驗。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