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橋四通八達,主干道東拓西延,地鐵方便快捷……如今,行走在城市中,時時會感嘆道路交通的發達和便捷,從地上到地下,從平面到立體,一個立體化的交通網絡正在省會構建形成。道路是城市的血脈。黨的十八大以來,石家莊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快城市交通建設,市內路網持續完善,不僅極大方便了市民出行,更提升了整座城市的承載力和競爭力,為建設“現代省會、經濟強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現代化立交橋四通八達
沿槐安路高架橋向東,在接近東二環時,道路右側會出現一個下道標志。稍稍減速,將車子轉入匝道。路面嶄新而平整,匝道流暢地向下方延伸,盡頭是東二環。
“這是今年5月通車的槐安路東二環西南角匝道。”市**辦相關負責人說,通過這條匝道,車輛可以直接從槐安路高架橋上駛入東二環,解決了多年來兩條道路溝通不暢的問題。
“以前想從槐安路到東二環,必須提前好幾個路口下橋,在橋下右轉上東二環,很不方便。”單位在東崗路的喬瑞新說,過去上班時要么穿行雅清街,要么就得多過幾個路口,在槐安路橋下上東二環,“現在不僅方便,也快多了。”
市**辦人士告訴記者,這條匝道屬于槐安路東二環立交完善工程,也是去年11月槐安路東二環東北角環形匝道實現通車后的又一條通車匝道,“至此,槐安路東二環立交完善工程已全部完成。”
從東二環駛上南二環后,繼續向西,時間不長,便可以來到南二環立交橋。這是2014年10月份完成改造的一座立交橋。在現場可以看到,該橋采用三層式喇叭立交形式,分別互通南二環、新勝利大街,以及新客站東、西廣場。
橋上車來車往,井然有序。從這里,車輛可以從南二環直接進入火車站或新勝利大街,“能有效緩解中華大街、新客站等區域的交通壓力。”市交通部門一位人士說。
再向西行,快到石銅路時,一座壯觀的環形互通立交橋出現在眼前。這座橋是南二環西延工程中的石銅路互通立交橋,實現了東向南、西向南、南向西方向通車,其中南向西要駛入南二環再轉西二環向北方向。
一座座立交橋成為交通的樞紐,暢通了城區交通。與此同時,新城大橋、太行大橋、和平路高架西延等一座座高架橋也貫通南北、東西,進一步改善了城市交通環境,方便了市民生活。
東拓西延拉開城市框架
通車一年多后,裕華路西延路段的車輛增加了不少。8月3日,記者來到裕華路與苑東街交叉口時看到,寬闊的路面向西延伸,筆直的柏油馬路干凈整潔,銀杏、海棠等樹木郁郁蔥蔥。
“以前到苑東街就到頭了,要想再往西走就得從兩邊繞。”在記者乘坐的出租車上,司機劉師傅說,“現在不僅修通了,路還特別寬,雙向六車道,一腳油門能到鹿泉,真是太方便了!”
不僅道路修得好,路邊綠化也是滿目風景。綠地內喬木、灌木、花草錯落有致,綠意盎然;高大的銀杏,蔥蘢的金葉國槐和巨紫荊,還有紅葉石楠球和大葉黃楊球及各種地被花草,形成一組組高低錯落、層次分明的園林景觀。
繼續西行,穿過西三環,跨過南水北調主干渠和環城水系后,可以來到鹿泉區的新園街。這一段是今年5月5日建成通車的裕華路西延西三環至新園街段。
“以前去主城區得繞行中山路,現在從裕華路就能直接進入主城區,方便多了。”鹿泉區新新家園的居民孫偉謙說。不僅如此,不少市民前往西山等地的交通擁堵狀況也將得到有效緩解。
今年5月25日,省會南二環西延工程實現全線貫通,駕車由石家莊市主城區到鹿泉區、井陘縣,又多了一條快速通道,同時也將井陘縣納入了省會“半小時交通圈”。
日前,記者驅車從南二環沿西延工程一路向西。路上可以看到,雙向四車道的路面開闊、平坦、通暢。其中,道路上橋梁較多,共有6座,并有水峪隧道、東莊隧道兩條隧道,這在我市道路中也不多見。據介紹,水峪隧道還是我市目前已通車干線公路中最長的一條隧道。
除此,還有位于高新區的天山大街北延工程,以及城區內的建設大街南延和體育大街南延等,十八大以來,我市一條條道路東拓西延、南伸北展,不僅方便了市民出行,帶動了周邊經濟,更拉開了城市發展的框架。
打通斷頭路出行不再繞遠
新石北路從中華大街到師范街,是一段2014年打通的斷頭路。這之前,新石北路向西通到中華大街即被“截斷”,給附近群眾出行帶來諸多不便。
“以前幾乎沒有路,出門就得繞道走。”廣平街上一家美食店的負責人說,過去要到中華大街辦事,寧可繞行華星路。家住師范街上盛杰玫瑰園的林女士也表示,新石北路這段打通后,她上班方便多了,“再也不用繞遠了。”
十八大以來,我市不斷加大城區斷頭路打通力度,每年都要打通一批斷頭路,進一步疏通城市血脈,方便市民生活。其中,在新石北路打通的2014年,我市還打通了民生路、通園街、建通街和賈商路,道路總長近5000米。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我市共打通斷頭路20多條,其中包括師范街、雅清街、藍月路、庭苑路、天翼路和槐嶺路等。今年,規劃再打通5條斷頭路,并將按照“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實施華南路、金石街等40余條支路建設,緩解市區交通擁堵。
在打通斷頭路的同時,我市還通過改造升級、增加匝道等形式,不斷完善城市道路設施,充分發揮道路交通功能。
今年6月份,槐安路高架橋友誼大街北匝道正式通車。自此,由槐安路自東向西行駛,去往友誼大街、城角街、西二環方向的車輛,可由此匝道下橋。
“這樣以后可以少過幾個路口了。”在友誼大街圖書批發市場上班的趙新萌說。她說,過去開車上班走槐安路高架橋時,只能從師范街口下,再過兩個路口才能到友誼大街,又麻煩又耽誤時間,“現在直接從匝道下橋,拐彎就能到。”
近日,記者乘車從槐安路高架橋友誼大街北匝道下橋時發現,不僅下橋的車輛得到分流,而且由于避開了兩個路口,比之前在師范街口下橋,能節省大約10分鐘時間。
城市交通邁入地鐵時代
地鐵改變交通,交通改變生活。對于石家莊人而言,這一點,在2017年6月26日地鐵1、3號線首開工程通車之時,更有了深切的體會。
8月4日,記者從和平醫院站進入地鐵,隨著人流乘上列車,可以看到車廂內干干凈凈,涼爽宜人。列車緩緩啟動,車速迅即提高,但車廂內只是感到一些微微的晃動;每一次進站停車,也很平穩。大約13分鐘后,地鐵列車停靠在體育場站。
“又穩又快又有準。”市民李成斌這樣評價地鐵。他說,過去總羨慕別的城市有地鐵,現在終于坐上了自己城市的地鐵,感到很是自豪。
除了自豪感,地鐵的開通也改變了不少市民的出行方式,甚至是生活節奏。“今后再也不用擔心上班遲到了。”家住高新區的孫靜嫻說,她工作的單位在廣安大街,以前開車上班得40分鐘,“最擔心堵車,一堵車準遲到,每天得提前20分鐘出家門。現在坐地鐵15分鐘左右就到了。早晨再也不用匆匆忙忙,再也不用去體會那種被堵在路上時的心急如焚了。”
從2012年開始,經過近5年的艱苦奮戰,石家莊的城市交通邁入了地鐵時代。市城鄉規劃設計院一室主任喬潤卓表示,地鐵作為大城市的一種便捷交通工具,能夠直接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提高出行效率,也將使市民的工作生活更加便利。
同時,記者也注意到,隨著地鐵的開通,特別是1號線的開通,不少曾經開車上下班的市民紛紛改乘地鐵,這使得中山路上的交通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交通變得更加通暢。
交通改變生活,時間置換出無限的發展空間。隨著省會道路的不斷建設完善,一個功能齊全的立體交通體系正在形成,不僅讓百姓出行更加便捷,生活更加便利,更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