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憑借它龐大的供應鏈體系,已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的推動者與見證者。 隨著上海等地智能車聯網技術走向示范應用,一個新的汽車產業集群正在長三角形成。而距離上海虹橋23分鐘通勤時間的蘇州高鐵新城,以空間優勢彌補時間劣勢,在后發進場的情況下,兩年多時間在智能車聯網領域闖出了一片天,覆蓋長三角九大核心城區的G60科創走廊就將智能駕駛產業聯盟落在此地。
站城一體、產城人融合發展,這座高鐵新城一方面向上努力爭取“國家級高鐵樞紐”定位,并于今年5月16日順利掛牌“蘇州北站綜合樞紐建設指揮部”;另一方面“做實”樞紐地位,進行前端的產業布局。智能車聯網如今在這里已春和景明,正成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產業高地,并正加快創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
一座新城兩大頭部 L4規;{圖已繪就
在蘇州高鐵新城構筑的智能車聯網版圖上,至今成功培育出兩家業內估值10億美元級別的創業公司。一家是專注于無人重卡技術的智加科技,另一家是“打造自動駕駛大腦”的Momenta。巧的是,剛過去的二季度,它們都迎來了公司發展史上的重大進展。
5月初,智加科技聯合一汽解放研發團隊打造的全新一代J7+智慧重卡正式亮相蘇州。該車型可實現高速干線物流場景下的車道居中、自動車道變更、自適應巡航控制、微調避障等功能。此舉意味著公司向著自動駕駛量產前進了關鍵一步。
在乘用車領域,Momenta同樣行疾步穩。7月1日,公司對外分享了“飛輪式”L4級別無人駕駛最新進展,詳解實現規模化L4的關鍵路徑。
“我們計劃在2024年,量產自動駕駛產品Mpilot大規模上路,并通過大規模量產數據流,賦能完全無人駕駛MSD,同時實現單車盈利。”Momenta CEO曹旭東認為通過他們的“飛輪”,樂觀作出預估,可在2028年大規模實現L4落地運營。
6月底,蘇州市相城區宣布將與“初速度”進行合作,啟動Robotaxi上路事宜。很快,蘇州將繼上海、廣州、長沙等地之后,成為全國首推Robotaxi的地級市之一,而首位乘客則會誕生在蘇州高鐵新城。
“出上海第一站 就是回國創業最后一站”
智能車聯網產業是人工智能落地應用前景最好的產業之一,蘇州高鐵新城選準賽道發力之初,就堅持“高大上”線路,先是在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結識智加科技;隨后到訪北京五道口,成功吸引Momenta加入。
兩大頭部企業落地后,一年不到,紛紛把研發中心升格成總部。此后,諸如仿真路測企業IAE、全棧式無人駕駛技術解決商輕舟智航,都相繼把發展重心遷移回國,落戶于此。
“這里是我們回國的第一站,也是最后一站。”從清華畢業的IAE總經理安宏偉近些年一直想要回國發展,他說沒想到剛從浦東下飛機,一出上海就“走不動了”。如今,IAE在高鐵新城已完成超1億元的簽約項目,提前7個月完成年度目標。
短短2年多,高鐵新城集聚了39家智能車聯網關聯企業,包括環境感 知、軟件算法、信息交互等關鍵技術環節;成為江蘇省車聯網先導區,拿下蘇州市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路測牌照……
前瞻布局雖十分關鍵,但讓蘇州高鐵新城成功“逆襲”的還有交通區位優勢和“以研發為主”的產業定位。
眾所周知,智能車聯網產業需要汽車制造、人工智能、運營商高度集成,而國內汽車制造龍頭上汽、“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試點示范區”嘉定、“包郵區”背后龐大的供應鏈與物流體系,都在上海,而蘇州北站又是與上海通勤時間最短的城區站之一。
此外,這里研發氛圍濃厚,已成功集聚300余家研發型企業、20余個科創平臺和近20家各類孵化器,擁有碩士學歷以上的高層次人才超2500人……
有了底氣自然更敢于出招。7月11日,這里打造的國際科研產業園“長三角國際研發社區”公布首批產業載體,其中“重頭戲”就是智能網聯汽車研創園、新基建·智能交通產業園兩大智能車聯網項目,尤其是后者的總建筑面積達36萬平方米,“劍指”百億級產業規模。
7月1日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正式通車,橋上預留軌道的通蘇嘉甬鐵路也計劃在年內開工,按照鐵路部門最新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建成后將在蘇州北站北側設站,在這里打造分場共站的樞紐客運體系。屆時包括智能車聯網在內未來產業,將聚攏起更多的人流、技術流和資金流。
未來在這里加速到來
7月3日晚,李女士從蘇州高鐵新城的某商場門口登上了一輛智能駕駛小巴,5分鐘后,她順利到達目的地一處寫字樓樓下。
“看到方向盤自己在動,遇到行人幾米外就會緩緩停下,沒什么害怕的。”李女士可能不知道,這臺由輕舟智航研發小巴技術已達到了國內領先的L4級別,發布的體驗線路計劃設置8個站點,預計在年內開通,屆時為旅客提供出站就能感受到的蘇州“科技新浪潮”。
此外,國內領先的無人環衛車運營商仙途智能,也已布置10輛無人環衛車在車站周邊打掃街道。其它場景如醫院病房配餐、小區防疫消殺、辦公區快遞派送等,都陸續交給低速無人小車來執行。
光是上半年,這里就有超10支車隊、60輛以上的智能網聯車上路測試。此外,在去年5G全覆蓋基礎上,不少桿線如今正加裝各式接收、發射及傳感裝置,與落成的“長三角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示范區智控中心”五大應用平臺結合,將“人、車、路、網、云”各類數據高度整合實時共享給智能網聯汽車,形成安全保證與測試驗證的閉環。
不僅如此,隨著7月份《蘇州高鐵新城關于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聚發展的實施細則(試行)》的出臺,這里對落戶企業的車輛購置及改裝最高給予300萬元補貼,對場景示范應用給予最高5元/公里的補貼,對公共研發平臺服務費最高補貼800萬元……放眼全國,這一“5大方面、10條細則”的政策,算得上拳拳到肉。
在去年10月開放的8.4公里測試道路基礎上,9月底前,蘇州高鐵新城還將建成27.5公里二期測試道路,提供更多更復雜的路況環境與測試項目,助力L4盡快商業化。
如今,蘇州高鐵新城內已集結800多名智能駕駛從業人員,不熄燈輪番奮戰,開展智能車聯網的各項前端研發,以求加速進程,讓這一必然的未來提前到來,助力中國汽車產業早日實現換道超車。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