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寧、合安、合巢蕪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步入全面建設階段、蕪湖長江公路二橋主橋合龍在即、農村道路暢通工程順利按時間表完成縣鄉公路暢通工程建設任務……
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省委、省政府印發實施《安徽省五大發展行動計劃》之后,省交通運輸廳迅速動員起來,制定出臺實施意見,在全省交通運輸領域加快推進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構建鐵路網“融通”、高等級公路網“聯通”、水運網“貫通”、民航網“互通”、縣鄉公路網“暢通”的現代立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今年1-7月份,全省交通運輸投資穩步增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0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66%,同比增長13%。
創新發展,為經濟轉型增動力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降低物流成本,為新產業、新業態的培育成長夯實支撐、優化環境,增強廣大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是推進交通運輸創新發展的目標和宗旨所在。
上半年,全省交通運輸領域加大降本增效力度:1—7月份,全省減免高速公路ETC貨運車輛通行費3.1億元,減免高速公路農產品綠色通道通行費6.29億元,減免船閘過閘費747萬元。
與此同時,不斷完善綜合運輸體系,加快發揮多種運輸方式比較優勢,也是降低綜合物流成本的重要路徑。省交通運輸廳已經編制完成綜合運輸服務規劃,旨在進一步密切交通與鐵路、民航、郵政等部門聯系,積極推行空鐵聯運、空路聯運、鐵水聯運、公鐵聯運等綜合運輸。同時,穩步開展先進運輸方式試點,有序推進我省13個交通運輸部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積極引導企業整合貨物、車輛資源,降低車輛空駛率。積極培育、引導、申報國家多式聯運項目。
全域旅游的發展離不開交通運輸的支撐。上半年,省交通運輸廳編制發布普通省道網規劃(2016年-2030年),統籌考慮交通、游憩、娛樂、購物等旅游要素和旅游資源開發,推進一種及以上“快進”交通方式通達4A級景區,兩種及以上通達5A級景區,加快構建“快進”“慢游”綜合旅游交通網絡,助力“旅游脫貧”。同時,堅持以項目支撐旅游發展,大力實施高速公路擴容網化工程、國省干線升級提質工程和農村道路暢通工程,推動省市、市縣一級公路短直連接,努力實現重點旅游鄉鎮四級及以上公路連接,等級公路與3A級以上景區及其他類型的景觀園區、重點鄉村旅游區短直連接。截至目前,我省大別山旅游通道已建成通車,在建高速公路半數項目進度超80%,新改建國省干線公路900公里,新增一級公路105公里。
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是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的重要保障。今年以來,省交通運輸廳提前謀劃,迅速部署,已經累計下撥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30.58億元,加快推進縣、鄉、村三級公路建設項目快速推進。
協調發展,為區域聯動筑平臺
與滬蘇浙交通運輸協調發展、等高對接,為全省奮力進軍全國發展第一方陣構筑堅實支撐,是交通運輸實施協調發展行動的首要任務。
省交通運輸廳在“十三五”全省交通運輸規劃以及高速公路網、普通省道網、高等級航道網規劃編制中,堅持與江蘇、浙江等省同等級規劃、同標準實施,確保建成后無差別銜接。規劃實施后,我省對接長三角高速公路省際節點增加到26個、普通國省道省際節點增加到72個。
與長三角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正在加速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綜合交通網絡正在加快構建。今年將開工建設蕪黃、來安至六合等5條高速公路。全省開工建設的普通國省干線公路中對接滬蘇浙項目占比42%。淮河干流航道安徽段、水陽江航道整治等對接滬蘇浙的水運重點項目正在加快實施。江海聯運強力推進,馬鞍山市與舟山市簽訂了江海聯運戰略合作協議,合肥集裝箱港已開辟合肥—太倉,合肥—鄭蒲—上海航線,馬鞍山鄭蒲港迎來首條外籍貨輪進港。
推動省內五大區域板塊交通運輸協調發展,正在為全省實施協調發展行動計劃構筑重要支撐平臺。
為此,我省提升中心城市通達能力,重點提升省會城市與中心城市、中心城市與縣域城市短直連接水平。目前,省轄市間通高速率100%,市縣一級公路連通率55%,其中合肥、阜陽、馬鞍山、淮北、淮南五市全部實現市縣一級公路短直連接。
著力打造合肥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合肥都市圈快速通道建設,促進繁忙路段擴容升級,合寧、合安、合蕪高速改擴建項目已開工建設,合六高速擴建、合霍阜高速已啟動前期工作。
著力構建皖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過江大通道建設,望東長江公路大橋已建成通車;蕪湖長江公路二橋可確保今年底建成通車;池州長江公路大橋建設加快推進。引江濟淮航運工程、淮河干流整治工程已開工建設。
著力補齊皖北和大別山區交通短板。加大對皖北地區和大別山革命老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重點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在項目安排上突出扶貧導向予以優先支持,在資金安排上對省級貧困縣、國家級貧困縣補助標準分別提高15%和20%,進一步改善皖北地區和大別山區在全省交通洼地的面貌。
著力建設皖南“暢安舒美”交通樣板。依托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本位優勢,加快“綠色公路”建設、打造以G206和G347為代表的一批“暢安舒美”示范公路,以點帶面,路景相宜。
推動城鄉交通運輸協調發展,著力重點在于加快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交通運輸網絡全面覆蓋,暢通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的“神經末稍”,全省農村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顯著提升。
綠色發展,為生態建設探新路
交通運輸行業是促進節能減排、大力發展綠色循環低碳經濟的重要領域,也是生態環境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之一。
今年以來,省交通運輸廳出臺《安徽省推進綠色公路建設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安徽省公路鋼結構橋梁建設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進一步加快了在全省構建綠色公路、綠色水路等綠色交通基礎設施體系的建設步伐。岳武高速安徽段等4條“綠色公路”建設中積極推廣新理念新技術新材料,倡導綠色設計、綠色施工和綠色管理。通過“綠色水路”建設,嚴格把控港口規劃、岸線審批和建設等源頭環節環保標準,切實加大長江干線非法碼頭和無證經營碼頭治理力度。
加快構建綠色運輸裝備體系和綠色運輸組織體系,是推進交通運輸綠色發展的重中之重。前7個月,全省新增及更換新能源公交車1219輛,占比84%。全省80%以上的出租車完成“油改氣”。皖江和巢湖LNG綜合示范區被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列為試點,新建2艘LNG動力運輸船和改造7艘LNG動力運輸船,污染排放指標達到國家標準。
與此同時,我省在貨運物流行業積極推廣多式聯運、甩掛運輸,促進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等運輸方式有效銜,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提高物流運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完善全省物流綜合服務網絡。大力落實公交優先戰略。推動公交行業立法,《安徽省城市公共汽車客運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有序推進合肥國家公交都市、全省公交示范城市創建工作。
開放發展,為外向經濟暢通道
大通關、大通道、大平臺,是安徽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的主攻方向。交通運輸推進開放發展,目標就是為全省構建起高效聯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外向大通道。
公路大通道是外向大通道的基礎支撐。我省正加快構建高速公路網、完善普通干線公路網,加快打通區域“斷頭路”,構建循環暢通、通行暢捷的公路網絡。 “十三五”時期實施2000公里一級公路“網化工程”和4000公里二級公路 “提升工程”,2016年以來,已累計實施國省干線公路改造5136公里,新增一級公路772公里,到“十三五”末,市縣一級公路連接將達到75%以上。
打通水路大通道,對構筑外向型開放大通道意義重大。我省堅持打通縱向通道、暢通橫向通道并舉,加快構建“一縱兩橫”高等水運網。縱向通道建設上,引江濟淮工程開工建設,沙潁河、合裕航道一系列擴能升級正在實施。橫向通道建設上,長江航道整治工程深入推進,對萬噸級船舶的適航能力明顯提升。淮河干線航道等級提升工程正在分段實施、加快建設。
建設綜合交通樞紐通道,是構筑開放大通道的重要依托和支撐。目前,我省正在依托公路、港口、民航重點站場,加快建設不同交通方式有機銜接的全省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加強沿江重要港口、合肥港等內河重要港口的集疏運體系建設,著力打造區域性航運樞紐,為發展內引外聯的外向經濟暢通大通道、構筑大平臺。
共享發展,為民生改善強保障
交通運輸是與億萬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重要民生事業,共享發展既是交通運輸發展根本的理念遵循,也是必須把握的內在規律。
堅決打贏交通扶貧攻堅戰,是交通運輸共享發展的首要任務。今年以來,全省農村道路暢通工程進展迅速。截至6月底,全省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實施2.16萬公里,開工率100.86%;縣級道路暢通工程基本完工,較大自然村硬化工程、撤并建制村硬化工程完工率達75%以上。
省交通運輸廳把提升農村公路安全通行水平,作為保障民生一項的基礎性工作切實抓實抓牢。 “十三五”以來,已經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000公里、危橋改造100座,全面完成急彎陡坡、臨水臨崖、干線公路平交路口等農村公路安全隱患治理。
提升農村道路運輸效率和品質,是交通運輸共享發展的發力方向。目前,全省鄉鎮通達公路率100%、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達99.9%。省交通運輸廳正在部署各地編制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規劃,統籌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方便換乘”。
與此同時,農村物流園區(中心)示范工程建設,完善集客運、貨運、郵政于一體的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點網絡正在加快推進,有力促進農產品進城和農資、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交通運輸+特色產業”“交通運輸+電商快遞”等扶貧新模式正在不斷取得新突破。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