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資源整合的多方便利更加給暗流涌動的互聯網蒙上了一層便利的面紗。近些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日趨發展給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的同時,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得我們個人信息越來越透明化、數字化。
在這個高科技的時代,為了謀財去打家劫舍偷盜搶掠,往往都很難逃脫逍遙法外,因此衍生了大量不用露臉的行騙犯罪案,如今幾乎人人皆有手機,電話似乎已成為最佳的騙財工具。
淪為“掌中之物”
“當你在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自然而然,當你覺得足不出戶便擁有全世界時,全世界也能看到你。你只要留下蹤跡,別人就會看到你的痕跡。而網絡、電話詐騙者,如同原始社會捕獵一般,躲藏在周圍,伺機“活捉”你的錢財。
前些年電影《巨額來電》中,詐騙集團頭目林阿海(張孝全飾)與詐騙集團女老板阿芳(桂綸鎂飾)在國內以正規招聘名義招募團伙成員,到泰國后進行嚴格控制。通過先進的科技手段和對受害人心理的準確拿捏,兩人的詐騙集團日益強大,也正因為這樣,上至上市公司老板,下至退休大爺,無數人的財產都在遭受威脅。而民警丁小田(陳學冬飾)和臥底徐小兔(蔣夢婕飾)同作為警察,在公平正義遭受挑釁時勇敢出擊,詐騙與反詐騙的斗爭一觸即發。
網絡信息社會,個人隱私會在不經意間泄露出去,可能就會被詐騙團伙利用。一個陌生來電,就可能讓老人失去養老金;一個陌生來電,就可能讓學生失去學費生活費;一個陌生來電,就可能讓一個成功企業家乖乖轉賬付款。電信詐騙無孔不入,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股毒瘤,公安人員每天都在跟這些詐騙犯罪分子斗智斗勇,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潛入詐騙集團內部。
與此同時,這部電影也將電信詐騙的完整產業鏈曝光出來,那就是“菜商、卡頭、水房、車手”,菜商指的是像賣菜一樣出售個人信息的人;卡頭就是用各種辦法辦理幾百上千張銀行卡供詐騙使用的人;水房就是在詐騙得手后層層轉賬、負責洗錢的人;車手就是最后用便利的摩托負責取現的人。
一個專業的詐騙過程,作案環環相扣,各部門團隊流水線作業套路花式升級,令人大開眼界、瞠目結舌。在感嘆自己防范不周的同時,也在感嘆“騙子”技術的強大。
圓通“內鬼”的背后
11月16日起,多家媒體刊載相關報道,“圓通內鬼租售賬號導致40萬條個人信息泄露”等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引發網民熱議。
而這件事情還要從幾個月前說起。今年7月份,不法分子與圓通多個“內鬼”勾結,通過有償租用圓通員工系統賬號進入公司物流系統,盜取公民個人信息,再通過微信、QQ等方式層層倒賣公民個人信息至不同下游犯罪人員,最終導致40萬條個人信息泄露。東窗事發,相關犯罪嫌疑人于9月落網。11月25日,河北邯鄲警方介紹,相關6名犯罪嫌疑人已經全部落網,將于近期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起訴。
11月17日,圓通曾在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公司核心業務系統均通過了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測評,從技術層面和管理層面著力保障信息系統的安全性。11月25日,上海網信辦發布了約談圓通的公告。
其實這并不是第一次,泄露并賤賣客戶信息,圓通早有前科,且圓通并非個例,多家快遞公司均涉及用戶信息泄露。
有媒體報道,早在2013年,圓通就曾被曝光泄露逾百萬名客戶信息:通過一個“單號淘”網站,以0.3元到1元不等的價格,即可買到包含收件人和寄件人姓名、地址和手機號碼的完整單號信息。這些單號數據信息24小時實時刷新。除此之外,網上存在販賣快遞用戶信息鏈條,涉及多家快遞企業,申通、德邦、圓通、韻達等紛紛卷入其中。
為何快遞行業成個人信息泄露“重災區”?一位從事網絡信息安全行業長達20年的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因為快遞行業的運單信息涉及的不單是姓名、電話號碼,還有更敏感的家庭住址等信息,屬于犯罪分子看來“信息變現能力最強”的類型,所以信息泄露后往往會流向詐騙渠道,造成更大的危害。例如,這些信息目前經常出現在“到付詐騙”等精準騙局中。
如何逃出生天?
電商時代,雖然是在虛擬的時空,但在用戶選擇快遞下單的那一刻,雙方的合同關系也隨即形成。
我國合同法第60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這意味著,快遞公司除了履行快遞合同的主要條款,還必須承擔保密等附隨義務。而且,這種附隨義務是法定的,是誠實信用原則的必然要求,并不需要雙方在合同中特別約定。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9條明確規定: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泄露、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介紹:“我們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絡安全法以及即將實施的民法典都明確規定,經營者在采集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時候,必須要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要采取硬件設備或者相應的技術手段,來確保這種信息的足夠安全。”
當我們遇上詐騙該怎么辦呢?陳音江表示,可以及時地向市場監管部門,或者相應的工信部門去投訴舉報,要求對方立即采取停止侵權的措施。如果發現對方是通過非法竊取,還可以向公安部門去報案,產生了相應損失的,還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侵權責任法去要求對方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甚至賠償相應的損失。
目前我國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依據,分散于多部法律和法規中,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審議,對個人信息的采集、使用的范圍、原則、監管和相關民事賠償作出更為明確的規定,審議通過后將成為我國首部保護個人信息的專門立法。
結語
在電影《巨額來電》中,相比讓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有些騙局,不要那么容易拆穿,不然得不到你想要的結局!”更加引人深思的無疑是“放著彎腰就能撿錢的生意,誰還會老老實實做買賣。”在結局中,阿芳終究沒有找到屬于她的軒尼詩17樓E單元。(本刊記者:白曉娜)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