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1年,北京多區陸續撤銷公共自行車運營。一位居住在昌平區回龍觀的居民向昌平城管委咨詢,昌平會不會隨之退出?2021年5月4日,北京市昌平區城管委給出了回復。回復是這樣說的: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研究取消本市公共自行車補貼有關工作的會議紀要》(第338號)文件的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全市所有公共自行車停止運營補貼。
我委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定,目前已將回天地區的4600余輛公共自行車撤回。
這份回復還表示,昌平區域內將只保留昌平城區的公共自行車運營。回復的信息量并不大,卻透露了:北京市以前對公共自行車是有補貼的,這也是第一個小時免費騎行的優惠存在的基礎;公共自行車是歸城管管的。實際上,各地的公共自行車通常都是由當地城管、環衛等部門聯手創辦的企業組織投放的。
巧的是,負責“查扣”共享單車的就是城管部門。
2021年上半年這一輪公共自行車退出運營的城市,北京和呼和浩特首當其沖。北京取消了補貼政策,而呼和浩特直接要求城環公司撤回了8000輛共享單車,占該公司歷史投放最高值的90%。
2020年8月,記者本人曾在呼和浩特連續數日使用共享電動自行車和共享單車,感覺十分方便。就在這段時間,呼市購置投放了5000輛可掃碼使用的公共自行車,并先后扣留了4萬多輛共享單車。一時間,社會上傳言四起,議論紛紛。
查詢工商登記資料可以發現,呼和浩特市經營公共自行車的城環出租車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9月4日,是呼和浩特市城環環衛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的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有限責任公司。本質上就是是一家國有企業。而呼和浩特市城環環衛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是內蒙古青城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和呼和浩特市城發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的。也就是說,它有一半城管背景。
這就是城管扣押4萬輛共享單車的原因嗎?這樣的營商環境,讓創新企業舉步維艱。
在共享單車創業初期,全國各地的城管就大量扣押OFO、摩拜等公司的車輛。現在這兩家引領共享經濟的創新者均已不存。而靠著政府補貼優惠運營,卻依然賠錢的各地公共自行車還繼續存在。這顯然是不正常的。
早在2017年,新華社的一篇報道就叫停了安徽省六安市的公共自行車二期項目。當地城管局負責人表示,考慮到無需政府投資的共享單車企業已入駐六安市,所以叫停了市政府投資的公共自行車二期項目。“新華社發一篇稿子,相當于讓我們財政省了8000萬。”這話說得太好了。
從共享單車出現之初,就不斷有各界人士建議城管部門在市場經濟的變化中做好“放管服”,不要花國家的錢,用人民的權,打壓市場經濟對手,幫自己的旗下企業賺錢。2021年初,人民日報刊發時評表示:要以系統思維推進“放管服”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國資企業就不應該領著補貼參加市場競爭。
放管服,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簡稱。“放”即簡政放權,降低準入門檻。“管”即創新監管,促進公平競爭。“服”即高效服務,營造便利環境。此次北京、呼和浩特等城市撤下公共自行車,是地方政府對“放管服”的切實履行,是一件大好事。(宋亮/文)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