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我國今后一段時間內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高質量發展內涵豐富,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可持續發展,即經濟發展要與生態環境保持協調均衡的關系。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對交通運輸產業提出的要求是明確的,即交通運輸產業必須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對交通運輸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綜合交通運輸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要“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體系”。
近些年中國交通運輸發展迅速,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港口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等成績斐然,從數量上看,很多方面已經位居世界前列。然而,在我國經濟需要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今天,交通運輸的發展也必須從注重“量”的發展階段轉向注重“質”的發展階段。
交通運輸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支撐,交通運輸在為社會經濟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產生了較高的外部成本,主要表現為噪聲、空氣污染、交通擁堵、交通事故等。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綠色發展”,同時,也指出要“推進交通發展,實現交通強國”。建設交通強國的要義是構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前沿的交通制度文明、交通精神文明和交通生態文明。而交通生態文明要求交通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平安交通、綠色交通。隨著交通系統的快速發展,交通網絡覆蓋面積和交通流量不斷增加,其生態影響范圍日益擴大。生態交通強調交通的發展應適應城市的生態規律,既能夠實現交通運輸系統內部的高效一體化,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新時代交通構建生態文明體系
生態文明交通是一種符合社會經濟協調和友好發展要求的交通體系,主要涵蓋生態與文明兩個層面內容:
生態層面:生態友好、低碳綠色和交通系統的高效與低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運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逐漸降低,不對生物數量及對生物多樣性以及人類文明遺產等產生影響;運輸過程產生的空氣污染 、噪聲污染、全社會運輸鏈條中的廢棄物、揚塵以及泄漏大大降低;較高的運輸效率與較低的能源、資源消耗,城市交通擁堵引起的次生環境損害,包括尾氣排放、交通事故、交通噪音等。
文明層面:文明有序的交通行為和交通秩序、交通運輸服務的普遍性和公平性(區域間、城鄉間、不同人群間),對弱勢群體(如老年人、殘障人士等)出行服務(無障礙出行環境),交通工具(如小汽車、共享單車等)文明有序地使用與停放等。
建設生態文明綜合交通體系應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交通運輸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交通運輸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如水質、土壤、空氣等方面的影響。第二,交通運輸與社會經濟環境的關系。交通運輸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如社會經濟資源(包括交通資源)配置的公平性,交通可達性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交通運輸對文化、科技、訊息傳播等方面的影響,交通運輸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影響等。第三,交通運輸系統自身的協調與平衡。如交通系統的供需是否平衡,是否存在交通擁堵等突出矛盾,交通資源的時空配置是否合理等。
節能減排是當下的交通要務
現在要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交通運輸體系的生態文明建設,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構建生態文明的交通運輸體系是我國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交通強國的重要內容。加強生態文明交通建設,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進行:
解決突出問題,打造綠色交通體系。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環境和資源的影響復雜且深遠,在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今天,需要建立更加科學嚴謹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評價體系,對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進行更加科學嚴格的評估,選取更加科學的建設規劃與方案,使交通建設項目不破壞和影響已有的自然資源和生態平衡。
交通運輸是負外部性非常明顯的行業,包括交通擁堵、交通噪聲、尾氣污染、交通事故等所產生的外部成本巨大,對經濟發展質量有非常明顯的影響。根據測算,北京僅因交通擁堵產生的損失就達到4013.31元/人·年,我國一些城市機動車源對PM2.5 的貢獻率最高可達到54%,北京PM2.5主要來源中本地排放占三分之二,移動源占45%。交通擁堵是交通生態方面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提高交通系統的生態質量,應當通過實施相關政策,減少小汽車的使用強度,緩解交通擁堵,減少交通噪聲和尾氣污染,降低由此帶來的巨額的外部成本。
應當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地面公交為支撐、步行為基礎、自行車為補充”的綠色出行體系。都市圈的發展應當注重發揮軌道交通的作用,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通勤圈。落實都市圈軌道交通規劃,推動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探索都市圈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一張網”,推動中心城市、周邊城市(鎮)、新城新區等軌道交通有效銜接,加快實現便捷換乘。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改善交通出行環境,優先保障步行、自行車出行和公交出行空間,實施更嚴格的交通需求管控。
提升公平性,關懷弱勢群體
現有的交通運輸體系是在效率優先的環境下建設起來的。現在中國進入了兼顧公平的時代。這兩件事本應并舉,但現在出現了時間上的先后。過去的問題有時代特點,不去管它,現在要解決的是公平問題。
首先是區域之間的公平性。在繼續滿足發達地區較高層次的交通需求外,更要滿足落后地區的基本交通需求,包括生活、工作、醫療等,保證落后地區居民與城鎮居民在生活、工作、醫療等方面交通出行的公平性,縮小落后區域與發達區域之間的差距;
然后是城鄉之間的公平性。要大力推進鄉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使農村地區形成發達的客運、貨運網絡,推動農村交通發展,解決城鄉之間交通不平衡問題;
還要關注和優化弱勢群體的無障礙出行環境。目前,我國是全世界老年人和殘疾人總數最多的國家,交通運輸的發展要充分地考慮弱勢群體的需求,讓每個人都能受益。需要學習和借鑒世界發達城市的經驗,增加并完善無障礙乘車設施,服務弱勢群體出行。
文明合理 優化交通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機動車的第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機動車,特別是私人小汽車的數量增長迅速,同時,小汽車的使用強度超出一些經濟發達國家,交通擁堵已經成為大多數城市的常態。因此,應當采取措施,積極引導小汽車等機動車的合理使用,引導交通出行向公共交通轉變,切實緩解交通擁堵、改善空氣質量。進一步提升對交通運輸的精細化管理,促進包括小汽車、共享單車在內的各種交通工具合理文明使用、有序停放,優化交通運輸的人文環境。
加強交通運輸行業的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天地交而萬物通”,交通運輸的高質量發展對于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凡的意義,抓好交通運輸行業的生態文明建設是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重要任務。交通運輸行業要把人民滿意與否作為檢驗交通運輸發展的唯一標準,抓好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滿足感、安全感。(文/ 歐國立)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