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鄭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消防員使用救援繩索搭建繩橋引導乘客轉移。新京報記者 王飛 通訊員 毛帥 攝
7月20日晚,隧道里的積水漫過軌道。 受訪者供圖
7月21日下午,鄭州沙口路地鐵站門前仍有積水。新京報記者 楊雪 攝
這并非一場沒有預兆的暴雨。
大雨降臨前,河南省氣象局發布天氣預報稱7月17日至19日可能出現強降雨,最大降水量可能達到500毫米;7月19日,鄭州氣象發布暴雨紅色預警;鄭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稱這是“多年不遇的強降雨”。
即便如此,暴雨還是超出了所有人想象。7月20日19時41分,中央氣象臺微博發布消息稱,河南鄭州此次極端強降雨的最大小時降雨量為201.9毫米。
降雨造成鄭州市區嚴重內澇。7月20日18時許,由于積水,鄭州地鐵5號線列車在線路西段的海灘寺站和沙口路站隧道列車停運,部分人員困于車內。
受困乘客李萍安回憶,車廂內斷電,空調也不再運作,水沒過腰部,車廂外,隧道里的水已經能夠越過人頭。
據河南交通廣播消息,20時35分,鄭州消防趕到5號線西段開展救援。
在自救與他救之下,大多數人最終逃出了這場暴雨。
車廂內的水沒過腰部
往常坐地鐵半小時就能到家的路程,7月20日,李萍安在最深時水淹胸口的車廂里,挺了四個多小時。
當天下午4點半左右,李萍安接到單位通知提前下班。公交已經停運,她查看了鄭州地鐵的官方微博,地鐵5號線尚未發布停運公告,于是決定坐地鐵回家。
起初,李萍安沒有察覺到異樣,上車的中央商務區站也并未積水。只是地鐵在沿路站點停靠的時間略久:在黃河路停了十多分鐘,在海灘寺又停了幾分鐘。最終,這趟地鐵停在了海灘寺至沙口路間的隧道里。
李萍安看到司機從車頭方向跑到車尾,一路打著電話,鉆入車尾駕駛室。司機試圖將列車開回海灘寺,列車動了一下又停下,車輪摩擦鐵軌發出尖銳聲響,窗外閃過火花,車廂內的燈也閃了。
車廂外的水越來越急,越來越深,李萍安所在的列車尾部車廂開始進水。李萍安回憶,司機讓乘客往前部走,打開列車前部駕駛室門,疏散乘客到隧道的人行道上。但隧道里的水越來越急,部分乘客又回到了車廂內。
車廂內開始斷電,空調也不再運作。李萍安身高1米75,車廂內的水已經沒過她的腰部;車廂外,隧道里的水已經能夠越過人頭。
絕望之時,她給表哥表姐發了條消息:“我可能出不去了,以后我爸我媽托你們照顧了。”她還把社交賬號密碼交給同學:如果不幸遇難,拜托將噩耗轉告朋友們。
黑暗里,李萍安掉下眼淚,但又不敢哭出聲,擔心影響其他乘客的情緒。
列車長組織眾人往車頭方向走
李薇也是被困在5號線車廂中的人之一。
下午4點半下班時,5號線還沒有任何停運的消息,大概5點鐘,李薇像往常一樣坐上了地鐵5號線。“剛進地鐵的時候里面很干凈,積水都是大家雨傘和身上帶進去的。”
李薇回憶,18時許,這趟列車車廂后半段開始積水,剛開始是沒過腳底,后來慢慢淹沒小腿、膝蓋,到達腰的位置。
列車在隧道中停下后,在列車長的組織下,所有人往車頭方向走。列車長打開了最前面的車門,讓一部分人進去。當時李薇看到,車廂后部已經灌滿水,積水已經快到車廂頂部。
李薇從車尾的地方跟著人群往車頭方向走,大概還有兩三個車廂就到達車頭的出口,但前面突然就停住不走了。后來她才知道是因為外面的水流太急了,人根本沒有辦法在洪水里面繼續往前走,不得已退回了車廂。
根據現場視頻可以看到,車廂內水位最高時幾乎漫過胸口。
“這趟車人很多,當時正是下班高峰期。整個車子里的人都很絕望。”彼時車廂里有孕婦,還有孩子,慶幸的是并沒有多少位老人。車廂里的人們自發讓孩子、孕婦還有個子較小的人站到座位上。
救援到了孕婦、小孩先走
困在車廂里,李萍安不再有時間概念,她同車廂內的其他乘客一樣,開始缺氧,大口喘著粗氣。一些人流冷汗,站不住。有人打著電話試圖尋求救援,車廂里“什么聲音都有,非常亂”。
“缺氧的時候,我們只能自救了。”李萍安說,有乘客從座位底下找到滅火器,砸開車窗的較高處,好讓空氣灌進來。她開始向身后的乘客喊:“滅火器,砸車窗,滅火器,砸車窗”。車廂內有人把這條救命信息,繼續往后邊的車廂傳。
破窗后突然涌入的氧氣讓處于缺氧狀態的李薇開始劇烈頭疼、惡心。
直到21時許,乘客們終于等來了救援隊伍。消防員打開了駕駛室的門,準備了救生圈、繩子等。
“當時因為外面的水流還是很急,消防人員和車廂內的大哥們就一個接一個把我們遞過去。”逃出車廂后的李薇開始隨著人群往前走,隧道邊的通道到站臺之間并沒有路。救援指揮人員和地鐵工作人員便擋在一旁防止乘客被沖走。
最先被救出的是孕婦和小孩。到達地鐵口時李薇看到,醫護人員已經在那里救治孕婦、孩子和一些明顯缺氧的人。
被困乘客張女士也提到,救援人員趕到后,先是男士抬著暈倒的人走,然后讓孕婦、孩子和老人先走,“大家都很善良,都很自覺”。
李萍安回憶,有人在車廂里使勁往外推她,另一個人在外頭伸手拉。“有車內乘客,也有救援人員,我分不清。”缺氧頭疼、泡在水里發冷又發抖的李萍安就這樣被帶出了車廂。她扶出了一名乘客,自己扶著欄桿往外頭走。
走出站臺時,已經是晚上9點40分左右,離她被困過去了四個多小時。
小伙脫困后參與救援
被營救時,李萍安恰好在車廂前頭,第一批被救走。“劫后余生”的她卻有些后悔,“我想問一下后面車廂的人怎么樣。”她說應該在現場多待一會兒,幫忙多救些人。
1999年出生的小伙張冰陽也有類似的想法,并且付之于行動。
張冰陽回憶,列車在隧道里停下后,車內水位逐漸升高,列車長打開了應急門讓乘客有序撤離。
“救援人員還沒來,我們肯定是要自救的。”張冰陽脫困后,與其他幾位乘客以及車組人員一起幫助其他乘客。
他們將地鐵站的消防水帶綁在一起充當安全繩,并且將被困者抱到軌道旁的高處,再由車組人員統一帶回車站。
張冰陽說道,幾乎只有第一批的少數人員是自主脫困的,“其他很多人都是經我們手抱出來的,可能有300多人”。隨后救援人員趕到現場,陸續將被困者救出。張冰陽穿梭在充滿水的車廂里幫助搜救被困者,持續了五個小時。
7月21日3時10分,消防人員完成搜救工作。
鄭州市委宣傳部21日凌晨發布消息稱,鄭州地鐵共疏散群眾500余人,其中12人經搶救無效死亡、5人受傷,傷者均已送醫。
7月21日下午,黃河路上的沙口路地鐵站門口,京廣快速路隧道的水位仍然很高,即使在黃河路上,地面的積水也足以淹沒小半個電瓶車輪胎。沙口路地鐵幾個站口閘門緊閉,市民們三三兩兩坐在臺階上,閑談中總要提起昨日的暴雨。
(受困者均為化名)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