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北沿江高鐵,即滬渝蓉高速鐵路工程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10月18日啟動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信息公示。此次公示首次對外披露了這條線路的設站位置。根據省鐵路辦上周在省委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信息,北沿江高鐵將于今年底前開工。
北沿江高鐵年內開工,途經8市26縣(區)
北沿江高鐵是長三角一條重要的骨干鐵路,溝通上海、南京、合肥及沿線的江北城市,途經3省(市)、8市26縣(區)。全線將新建線路519.195公里,其中江蘇段最長,達到364.928公里,是江蘇省計劃年內開工的項目。
環評信息顯示,北沿江高鐵正線工程共將新建車站10座、改建車站 5 座、既有車站1座。新建車站分別為上海寶山站、崇明站、啟東西站、海門北站、如皋西站、黃橋站、泰州南站、儀征北站、南京北站、大墅站;改建車站為太倉站、南通站、揚州東站、滁州站、肥東站;利用既有車站為合肥南站。此外,六合西站由寧淮鐵路工程建設,也就是說未來這條高鐵沿線的客運站共有17座。工程還包含南京樞紐普速系統(江北地區)改建工程。
沿線17站,站點位置逐一披露
北沿江高鐵開展前期工作以來,其設站信息就受到沿線居民關注。此次環評將沿線17個站的位置進行了詳細披露。
(1)上海寶山站
位于上海市寶山區,城西一村附近,是北沿江高鐵的始發站。
(2)太倉站
地處太倉市陸渡鎮與瀏河鎮交界處,此站同時也是南沿江城際鐵路的在建站,并建聯絡線溝通滬通鐵路一期。
(3)崇明站
位于崇明區西北城橋鎮灣南村附近,北跨陳海公路和南橫引河,東距崇明縣城區1.5公里,西跨江萬公路,南距長江約3公里。
(4)啟東西站
位于啟東市北新鎮、王鮑鎮境內,東距啟東市區11.8公里,西距臨江鎮 13.1公里,南跨沿江公路,北距滬陜高速7公里、緊鄰S336省道。
(5)海門北站
位于江蘇省海門市三星鎮匯通村、益民村境內。結合南通新機場選址,車站距離機場航站樓僅450米,通過 GTC 換乘中心聯通。如通蘇湖、滬通城際及快線、地鐵均在高鐵車場下方穿過,實現同站換乘。
(6)南通站
南通站新建滬渝蓉車場與既有寧啟鐵路南通站并站設置,位于既有站車場北側。
(7)如皋西站
位于南通市如皋市吳窯鎮北側平田村,距離如皋市城區距離約15公里,距離吳窯鎮約2.3公里。
(8)黃橋站
位于泰州市泰興市黃橋鎮境內,位于東姜黃河以東,南鄰野屋村,北靠渡船村。車站距離黃橋鎮約2.5公里。
(9)泰州南站
位于江蘇省泰州市南部醫藥高新區境內,位于東風快速路以東,泗白路以西,南鄰姜高路(X301縣道),北靠前進村。車站距離泰州主城區約5.4公里。
(10)揚州東站
為連淮揚鎮鐵路既有站,北沿江高鐵場于西側并站設置。這里同步還規劃了揚馬城際場。
(11)儀征北站
位于江蘇省儀征市月塘鎮小倪洼村,距離儀征市主城區約15公里。
(12)六合西站
位于南京市六合區馬鞍鎮劉營村附近,既有寧啟鐵路以北。北沿江高鐵、寧淮城際共站引入六合西站,車站工程由寧淮城際項目承擔。
(13)南京北站
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區直管區內舟橋旅地塊,G40滬陜高速以東,104國道(浦泗路)以北,朱家山河以南。
新建南京北站為高架站,按三場分場布置,自北向南依次為滬渝蓉高鐵車場和寧淮-寧蚌車場、普速車場。車站總規模為16臺30線,含正線6條,其中滬渝蓉高鐵(北沿江)車場規模為5臺9線,寧淮-寧蚌車場規模為6臺12線,規劃普速車場規模為5臺9線(含正線)。
(14)滁州站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為京滬高鐵中間站。北沿江高鐵引入滁州站,既有車場不變,在南側新建車場,形成一站兩場,并預留滁揚城際場的格局。
(15)大墅站
位于全椒縣西王鎮蔣李村,在全椒縣城西北側,距離全椒縣城市中心 31.3公里。
(16)肥東站
既有肥東站為合寧線、商合杭高鐵中間站,將隨工程改擴建。北沿江高鐵與合寧線置換引入。
(17)合肥南站
合肥南站無新增站場工程。
江北段工期5年,跨江段工期7年
北沿江高鐵在太倉與崇明島之間,經七丫口通道采用14.25公里隧道穿越長江南支;在崇明島與啟東之間,向北以主跨400米雙塔斜拉橋跨越長江北支。
其中,上海寶山站(含)至啟東西站(不含)段工期為7年,啟東西站(含)至合肥段工期為5年。
沿線城市將實現1小時入滬
最后提一句,為什么北沿江高鐵在正式的官方文件中稱為滬渝蓉高速鐵路工程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呢?事實上,滬渝蓉高鐵通道向西一直沿著長江北岸延伸至重慶、成都,其中的武漢至宜昌段已于9月底開工。
從整個鐵路網布局看,滬渝蓉高速鐵路將成為長江經濟帶東西向最快捷的高速鐵路。
同時,北沿江高鐵也是長三角城際鐵路網骨干線路,建成后蘇北鐵路網將開辟入滬新通道,沿線城市都將實現1小時抵滬,對于促進我省沿江城市群融合發展,提升南京首位度等具有重要意義。
(新媒體責編:qiaoyidan)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