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農村道路交通“暢安綠十字”莘縣實踐
近年來,農村道路交通快速發展,農村地區機動車保有量明顯增加,道路交通管理備受關注。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腹地的莘縣,6條高速、1條高鐵、3條國道、5條省道穿境而過,30多條縣鄉道、100條村村通公路在縣域內交叉成網,城區40多條街道縱橫密布,省、縣、鄉、村道路3000公里,總人口達112萬人,是有名的人口大縣、農業大縣,轄區群眾生產、生活出行需求旺盛,人流車流長期高位運行,歷來是全市公安交管工作重點區域。
面對長期艱巨繁重的交通管理任務,莘縣交警大隊在聊城公安局交警支隊黨委和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大隊班子凝心聚力,帶領全體民警輔警大力弘揚“三牛精神”,鋪下身子真抓實干,用一項項是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果守護著轄區群眾的暢安出行,把扎實的工作業績寫在了大地上,為全縣道路交通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線。
聚合力,激活力,打造交通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黨委的科學指引下,莘縣交警大隊積極向縣委、縣政府匯報,爭取黨政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指導,成立了由縣長任主任,副縣長、公安局長任副主任,政府辦、教體局、等18個部門組成的縣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委員會,在縣政府辦公樓設立了交通安全辦公室,配齊辦公設施和工作設備,推選常態化辦公模式,統籌推進全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使全縣交通安全工作從紙上、會上,落實到具體行動和操作環節,將道路交通治理由“交警主導”向“黨政主導”轉型,全面提升交通安全共治社會化、專業化、精細化水平,形成了交通治理凝心聚力、齊抓共管、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新格局。
黨政重視,是做好工作的關鍵。僅2021年,縣委書記、縣長先后57次聽取交通安全工作匯報,21次做出批示指示,提出明確的工作要求;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議先后13次研究交通安全工作,形成舉足輕重的交通安全決議,為深入推進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抓細、抓密,把宣傳觸角延伸到全縣每一個行政村
“收到,以后一定注意,并及時告訴家人出門一定佩戴頭盔。”在莘縣尹營村的村民服務群里,一位村民騎電動車出門未佩戴頭盔,被監控抓拍到。隨后,他的監控照片就被推送到了全體村民群里,意識到自己錯誤的村民,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了誠懇的道歉,遵章安全出行的意識就這樣逐步在基層群眾中樹立了起來。
莘縣交警大隊大隊長桑士才介紹,全市農村道路“暢安綠十字”工程實施以來,莘縣交警大隊根據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黨委的統一安排,立即行動,以民警輔警承包到村的方式,在全縣935個行政村迅速建立了交通安全微信群,由大隊民警輔警擔任各行政村交通安全管理員、協管員,定期開展車輛及駕駛人預警提示、咨詢服務、通報案例、警示教育等內容。初步統計,這些群有效覆蓋了全縣農村群眾達243000人。
“監控系統抓拍到的交通違法行為會第一時間推送到935個行政村交通安全微信群,及時教育交通違法群眾。就如同有935個線上智慧無人警務勸導站隨時陪伴在群眾身邊。”桑士才說,為了進一步把農村地區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做實做細,提升農村群眾的交通安全意識,有效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響徹全縣每個行政村的廣播大喇叭也成了莘縣交警宣傳交通安全知識的新陣地。
“廣大村民注意了哈,‘安全重于泰山’總有一些村民心懷僥幸,喝了酒偏要開車……”11月15日12時許,莘縣魏莊鎮焦莊村黨支部書記周洪獻一如往常地利用“平安大喇叭”進行交通安全播報。
魏莊鎮焦莊村就是在縣交警大隊的指導下,在全縣率先建成被譽為“平安大喇叭”的網絡化智能廣播,在全村每個角落、村中央、大棚區等處配備了18處大喇叭及配套硬件設施,一旦喇叭響起,全村700余戶人家2000多名村民都能聽到聲音,覆蓋率95%以上。
在總結成熟經驗的基礎上,莘縣交警大隊充分依托縣廣播電視“村村響”工程,擴大交通安全宣傳覆蓋面,利用全縣935個農村“大喇叭”開展交通安全警示教育活動,形成了濃厚的宣傳氛圍,有效降低了交通安全事故風險。
能干事、會干事,推進“戴盔行動”走在前列
自公安部交管局部署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以來,莘縣交警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黨委和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深挖資源,多措并舉,切實將人民群眾的“頭等”大事、“頭頂”大事,抓實、抓細、抓落地,創造了驕人成績,“戴盔行動”走在了全市前列。
2020年10月,莘縣縣政府召開全縣“一盔一帶一反光衣”安全守護行動推進會,“一盔一帶”工作號角正式吹響,一周時間,向社會愛心企業募捐頭盔一萬余頂,通過萬頂“公益頭盔進校園”暨“情暖學子、相伴成長”活動,為萬名走讀生戴上愛心頭盔。
充分發揮聲屏報網全媒體平臺傳播優勢,推進戶外宣傳牌、宣傳條幅、志愿者活動配合,以輿論鋪開營造強大氣勢。精心制作兩萬枚印有宣傳口號、交警微信二維碼的卡通警察掛件、啤酒起子等小禮品,送給主動佩戴頭盔的駕乘人員,為他們的行為點贊。
2021年5月份起,莘縣交警大隊班子帶頭,整合機關及中隊力量,組成了19個工作隊,利用早中晚、周末時段,面對面、心貼心地開展駕乘電動自行車不佩戴安全頭盔查糾、勸導工作,用誠心感動群眾,用耐心服務群眾,贏得了群眾的配合與支持。
探索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用獎懲激發擔當。在全市率先研發推出了智慧勸導小程序,通過掃描二維碼,實現了智慧勸導和網上統計,為宣傳勸導工作提供了數據支撐。通過綜合勸導數量、各路口佩戴率抽查情況進行評比,每周末對上周綜合排名前三名的班組、每班組成績優秀的民警輔警進行“送獎上崗”,有力促進了工作的開展。
面對在起步晚、縣域大、任務重的嚴峻形勢,大隊全體民警上下一心,苦干實干,實現了電動自行車、摩托車駕乘人員安全頭盔“佩戴率”快速“逆襲”式增長,從活動未開展前頭盔佩戴率5%提高到80%左右,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交通事故傷亡率大幅下降。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聊城市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隊多次轉發簡報予以肯定。全市“一盔一帶一反光衣”安全守護行動現場經驗交流會在莘縣召開,山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在聊城召開全省電動自行車秩序整治現場推進會,全面推廣“戴盔行動”莘縣經驗,河南省、濟南市、棗莊等20多個地市兄弟單位到莘縣現場觀摩交流。
智慧交管,貫通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最后一米”
科技解放警力,智慧助力提效。為全面推進道路交通安全“兩路兩車”專項整治暨農村道路交通“暢安綠十字”工程,莘縣交警大隊積極構建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整治“一張網”與“一個點”,依托智慧無人勸導系統,精準助力農村交通安全隱患整治。
“一張網”,即建立莘縣農村道路圖像分析管控網絡。立足現有457路道路交通監控系統、卡口監控、電子警察,視頻檢測系統、非機動車識別系統,對機動車未系安全帶、電動自行車及三輪車未佩戴安全頭盔、貨車及三(四)輪車違法載人等違法行為,通過人臉識別方式,獲取駕駛人及乘客信息,確定抓取數據的人物、時間、地點、行為,實時進行數據匯總、分析,構建廣泛的交通管控網絡。
“一個點”,即建立農村交通安全無人智慧勸導站。依托村交通安全預警系統與新型電子智能“平安哨兵”,在設備來車預警、機動車超速檢測等功能的基礎上,賦予前端設備定點智能分析電動車、貨運三(四)輪車未系安全帶,電動自行車及摩托車不戴頭盔、違法載人、逆行,機動車無牌、拼裝車違法上路等違法行為功能。實現24小時雙向預警,現場通過警示燈、LED顯示屏、高音喇叭,對支路行人、非機動車、機動車等安全預警,系統平臺同步向民警推送預警信息,民警根據預警信息進行溯源式精準查糾。到目前,農村平交路口規劃、安裝“智慧哨兵”27處,有效提升了事故預防能力。
結合莘縣地處三省交界的區位特點和危化品過境車輛較多的實際,研發危化品車輛管控APP,危化品車輛進入轄區,民警即可在APP地圖獲取車輛軌跡,一旦駕駛人疲勞駕駛、撥打電話等交通違法,民警即可根據預警進行查處,及時消除隱患。
開展起底式大排查,堅決徹底消滅每個安全隱患
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是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安交警部門的重要職責。自道路交通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兩路兩車”專項整治、“暢安綠十字”工程啟動以來,
莘縣交警大隊成立了5個排查整治專班,大隊班子率領、分管科室中隊參與,按照“一公里一公里地排查”的標準,采取“無人機助力”的方式,行程100公里,對東升路、保臺線、古將路存在的交通安全隱患,開展地毯式、拉網式、起底式的道路交通安全大排查行動。在排查中發現,全程約35公里的國道G240保臺線東李莊村至魯豫界路段,9處中心隔離樁被群眾私自拆開,群眾在車流中隨意橫穿公路,機動車隨意調頭等違法行為隨處可見,安全隱患嚴重,時常引發交通事故。
此前,莘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三次帶領施工單位前去封堵私自開口,均受到附近群眾阻攔,未能完成封堵作業。為確保道路安全隱患整治精準有效,莘縣交警大隊主動與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縣交通運輸局、縣綜合執法局、相關鎮街政府聯系,組織施工單位,集中力量,對國道240保臺線中私自開口隔離樁進行集中整治,現場辦公,先后對12處私自開口隔離樁完成封堵。
道路交通安全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路暢人安是全社會共同的期盼。近年來,莘縣交警的一系列接地氣的管理舉措,在全縣營造了井然有序的交通環境,全縣交通事故的發生率連年下降,得到了基層群眾的廣泛贊譽。
“莘縣交警大隊將繼續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秉持初心,勇擔使命,以抓鐵留痕的定力,以踏石有印的韌勁,擼起袖子加油干,卯足勁頭抓落實,全面加強道路交通安全保衛,當好人民群眾安全出行的‘守護神’。”桑士才在談起下一步工作打算時堅定地表示。(通訊員/李長振 袁志威 馮永華)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