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小到一個村莊、大到一個國家,其富裕和繁榮都離不開便捷的交通。昆明作為云南的省會城市,交通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昆明綜合交通跨越式發展,為昆明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構建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打下基礎。
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10月,昆明交通建設預計完成投資約58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20.8%,為全市穩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全市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管道及城市公共交通等多種交通方式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已初具雛形。
2020年實現“縣縣通高速”
昆明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彭偉介紹,2020年,昆明公路通車里程將提高到2萬公里以上,其中,高速公路里程提高到1300公里以上,實現“縣縣通高速”的目標。
目前,昆明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公路網主骨架,普通國省干線為基礎、縣鄉道為支撐的層次分明、脈絡清晰的公路網結構。全市公路里程從“十二五”初期的17443.967公里提升至17959.37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從561公里提升至目前的692公里。
同時,昆明繞城高速內環線系統閉合成圈,外環線系統即將形成,基本實現了客貨交通分離,減少了過境交通對城市交通的干擾,進一步凈化了城市交通通行環境,實現通往周邊州市全部高速化,通往轄區內各縣區的公路基本高等級化,通鄉油路率達100%,行政村通暢率100%。
今年以來,在實現黃馬高速、武易高速建成通車的基礎上,正在加快推進昆明繞城高速外環線東南段、武倘尋等14條高速公路建設,在建規模644公里;加快推進昆明至倘甸、昆明祿勸至會理、海口至易門等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東川至倘甸等國省道改造項目加速推進。屆時,全市“環線”+“射線”的高速公路路網格局將形成,實現“城際雙高化、縣縣高速化”目標,實現昆明南部區縣30分鐘到達,北部區縣80分鐘到達,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90分鐘到達。
地鐵4號線9個車站已封頂
昆明城市交通持續發展,居民出行效率明顯提升。隨著城市軌道交通首期工程1號線、2號線投入試運營,昆明迎來了“地鐵時代”,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車為補充、慢行交通為延伸的一體化都市公交體系已基本形成。
目前,地鐵6號線一期、首期工程1號線、2號線、1號線支線、3號線等4條線路投入試運營,試運營里程88.5公里,車站59座,日均最大客運量37.96萬人次,十字骨干路網已形成,成為連接主城與機場,主城與高鐵站,主城與東、南、西、北四大汽車客運站換乘的軌道交通大動脈。同時,公共汽車客運保持穩步發展,中心城區城市公交日均運送人次約240萬人次,中心城區公交分擔率已達56.1%。
值得注意的是,共設29個車站的昆明地鐵4號線已有9座車站實現主體結構封頂,預計將于2020年初通車試運行。“目前,軌道交通4號線已有9座車站主體結構封頂,10臺盾構機同時掘進。在剛剛過去的10月,昆明軌道交通4號線螺螄灣北站主體結構封頂,這是全線29座車站中第9個封頂的車站。由此,這條昆明軌道交通在建線路中最長的地鐵路線,其建設完成了高位換擋的再一次提速。”地鐵4號線項目公司負責人介紹。
昆明市軌道交通4號線是昆明市第一批PPP示范項目,項目北端起于陳家營站,南端止于昆明火車南站,成為連接主城與呈貢的西北、東南方向輔助線,串聯了主城西北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主城中心區、主城東南的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并向南連接呈貢新城。
致力打造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除了公路,昆明鐵路建設穩步推進,連通水平不斷增強。昆明現有貴昆、成昆、昆河、廣大、南昆、昆玉、內昆等7條鐵路,基本形成了由昆明輻射全國、溝通東南亞的鐵路網。目前,昆明市境內鐵路運營里程從569公里提升至838公里,昆明南站(高鐵站)建成運營,滬昆(云南段)、云桂(云南段)、昆明樞紐改造、昆玉、昆明樞紐東南環5條高鐵開通,昆明迎來高鐵時代。
在航空方面,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轉場運營以來,年旅客吞吐量達到4198萬人次,位列全國第五,航線達到297條,其中,國際航線60條,地區航線7條,已基本形成以昆明為中心、輻射全國并逐步向國際延伸的航空網絡。昆明長水綜合交通樞紐及通用航空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
此外,為進一步暢通昆明周邊交通節點,提升城市交通通行效率,陸續完成了昆玉高速公路廣衛立交、王家營收費站、吳家營收費站、聯大立交、大漁立交提升改造,全市啟動收費站外遷工程,增加出入主城通道和通行能力,緩解主城區交通擁堵。
下一步,昆明市將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著力發展為“三個中心、兩大支點、一個中樞”。到2020年,完善密集便捷的公路網,構筑功能高效的鐵路網,打造開放發達的航空網,構建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把昆明建設成為國內銜接順暢、國際互聯互通、節點功能完善的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