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4日,大約40人的吉利管理團隊到訪百度。那時候,我們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才開始兩年。聽了我們的介紹后,吉利方面說自動駕駛技術雖然好,但不是車廠最需要的。如果我們的技術能讓汽車的安全性有明顯提升,吉利一定愿意買單。這件事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讓我從此開始關注交通安全的問題。
每天都有各地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亡的消息。根據國際公路安全協會發布的數據,每年約有135萬人死于交通事故,這意味著全球平均每24秒就有1個人在交通事故中喪生;另外,每年還有2000萬—5000萬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傷。
在中國,酒駕、醉駕是嚴重危害交通安全的行為。2020年,全國法院審結醉駕等危險駕駛犯罪案件28.9萬件,高居刑事案件第一位,遠超排名第二的盜竊罪。而且,危險駕駛罪及涉及酒后危險駕駛罪的數量逐年增加,數字觸目驚心。
“司機一滴酒,親人兩行淚”,這句話幾乎家喻戶曉。交通事故給每一個受傷害者、死者的家庭帶來巨大的悲痛,同時交通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是驚人的。國際公路安全協會官方網站數據顯示,道路交通事故可能使各國損失其GDP的2%—8%。
交通對氣候的影響,是另一個全球關切的重大議題。交通運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510億噸的16%。在中國,交通運輸領域也是減排的重要發力點。
這幾年,我從關注自動駕駛解決安全問題開始,一點一點深入,也一點一點放大關注的尺度——關注人類司機危險駕駛的問題,以及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問題。同時,我也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從2016年開始每年都提交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相關的提案。
2021年全國兩會,我提交的一份提案是《加快自動駕駛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讓老百姓出行更綠色便捷,實現碳達峰目標》。我認為,大力發展低碳交通,利用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加快自動駕駛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讓老百姓出行更綠色便捷,實現碳達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協調統一。
事實上,隨著我對交通問題的關注越來越深,看待自動駕駛的維度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百度的發展方向也從自動駕駛,逐漸延伸到車路協同、智能交通、數字城市運營。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實踐,也有很多教訓。但是,我越來越確定以下的事情:
一個智能交通系統,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大約94%的交通事故是人為因素導致的,包括上面講過的酒駕等危險駕駛行為。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越來越認識到,自動駕駛比人類駕駛更安全些。而隨著無人駕駛進一步成熟,“聰明的車”“智能的路”、車路協同、智能的交通管理系統等,都能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讓無論是騎自行車的人、騎摩托車的人,還是步行的人,出行更加安全。
一個智能交通系統,應該能夠有效地解決擁堵問題,現在大城市常見的“限購”“限行”政策,應該能夠被取消。我們經過測算,以車路協同為基礎的智能交通,將能夠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5年之內,中國的一線城市可能不再需要“限購”“限行”;10年之內,靠交通效率的提升,有望解決擁堵問題。
一個智能交通系統,可以提高通行效率,節約能源,降低空氣污染的水平,助力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惠及每一個有出行需求的人。當前,擁堵、停車效率低、不合理的出行結構等交通問題,都在加劇城市的碳排放,讓環境污染問題更加嚴重。通過建設高等級智能道路,大力發展車路協同和自動駕駛,構建安全、便捷、高效、低碳的智能化出行服務體系等,可以讓我們的城市更綠色。
一個智能交通系統,需要有一個專屬的運營商,運營商的職責就是不斷優化這個系統,不斷提升交通效率和可靠性。這就像電信運營商,通過不斷升級網絡,優化手機通信效率一樣。而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智能交通是未來數字城市運營的縮影。智能交通運營商模式,將給交通、城市甚至經濟社會帶來顛覆性的創新和深遠的影響。
廣州市黃埔區采用了百度Apollo的ACE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在城區6條主干道實施了動態綠波的控制策略,每條道路平均行程時間下降了25%,平均遇紅燈停車次數由3—4次下降為0—1次,其中核心干道開泰大道東往西方向實現了一路綠燈通過12個路口。廣州市黃埔區通過建設“智慧路”,讓開車的市民一路綠燈通行,不再依賴“好運氣”。
涉足自動駕駛、智能交通這些年,我到過國內很多城市,感受到交通的點滴變化。小到交通信號燈的控制優化,大到搭建城市交通AI引擎;從公交到地鐵,從公路到港口,交通各行業、各領域都在開展智能化嘗試,局部的效率改善比比皆是。與此同時,經濟增長的速度也非常快,一時暢通的路段很快就變得擁堵不堪,以至于有些城市的管理者會用交通擁堵的程度來證明當地經濟發展的水平。
未來10—40年,我們將擁有越來越大的城市、越來越多的汽車、越來越多的人口。這讓交通問題變得前所未有的迫切、前所未有的嚴峻。我們需要為交通安全、緩堵、低碳等問題,尋找最優解。
交通,關系到每一個人的每一天,它既是一個經濟問題,又是一個民生問題。人工智能技術幾十年的發展,加上一個有為政府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終于可以讓交通真正地智能起來,每每想到這個可能性都讓我興奮不已。
當然,我清楚地知道,當前的交通基礎設施還很不完善,大多數地方的數字化還未完成:信號燈還是設計給人看的,而不是給機器看的;攝像頭的數據還不能實時處理;交通規則還未考慮到無人駕駛。我也知道,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交通法律法規的制定可能涉及很多部門,實施起來也不是那么容易。
但是,親歷了過去兩年智能交通在一些城市特定區域的實踐,看到技術給百姓出行帶來切切實實的改變,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充滿了期待。
作者: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李彥宏
(新媒體責編:qiaoyidan)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