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行駛在廣州海珠橋的快速公交路線上。 通訊員供圖
高速公路環境干凈了、公交車長服務更優質了、共享單車停放管理更完善了……今年來,廣州的交通環境和服務水平再上一臺階。這些市民能夠切身體會到的改變和廣州交委的“1+5+18”行動計劃息息相關。
今年6月,廣州市交通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圍繞“1個目標”、打造“5大工程”、實施“18項行動”,重“顏值”也重“品質”,全力打造廣州交通環境和服務的“升級版”。
新快報記者 代國輝 通訊員 交通宣
清洗31條965公里高快速路 頑固污垢無蹤影
常年以來,高速公路上存在一些高粘度污垢,有反復清洗不凈的特點。針對這一難題,市交通部門積極研究新技術與新型工藝,引入高效機械化清洗設備,成功將這一難題解決,還公路以清潔。
據統計,今年以來,市交通部門順利完成全市31條高快速路965公里長度的重要附屬設施的清晰工作。當中,累計清洗主線里程四面防撞墻3860千米,隔音屏262千米。此舉讓這些多年以來未清洗的公路附著設施面貌煥然一新。
與此同時,為讓公路環境長期保持整潔,市交通部門建立健全路域常態化保潔機制。通過制定落實巡查、上報與通報機制,頒發行業保潔標準,建立聯絡與督導機制,確保高快速路的常態化保潔機制落到實處。
優化新開公交路線49條
推行“車長制”保車廂安全整潔
市交通部門積極兌現2017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承諾,大力推進公交線網布局優化。記者從市交通部門了解到,今年截至11月底,廣州已實施優化及新開公交路線49條。
今年,市交通部門在公交行業推行“車長制”,公交司機變身公交車長。稱謂改變的同時,一車之長身上的擔子更重了,車廂的安全也更有保障了。公交車長著新裝換新顏,以更高的安全和服務標準“愛車如家”“待客如親”。
為給乘客提供整潔干凈的車廂環境,市交通部門推進公交服務設施設備環境整治,安排站場人員每天登記檢查不少于300臺公交車的衛生保潔情況,發現問題督促企業立即整改。
23項措施打造“平安交通”
排查風險點、危險源3406個
始終把安全生產擺在突出位置,市交通部門制定并落實了23項“平安交通”重點整治措施,夯實安全生產基礎,護公眾出行安全。據統計,今年前11月內,全行業事故數量和死亡人數實現同比雙下降。
一方面,市交通部門加強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監管,嚴把“兩客一危”重點營運車輛動態監控關,全面落實長途客運實名制購票和查驗制度,深入開展“安全帶—生命帶”專項整治,加強公共交通行業監控、定位及數據分析,深入開展“平安工地”創建工作,實施了一批國省道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
另一方面,市交通部門健全交通系統安全防范體系,組織排查行業風險點、危險源3406個,常態化組織8個督查組深入一線督導檢查,督促整改問題隱患2500項。
打造城市慢行系統
規范交通市場管理
在規范交通市場管理方面,市交通部門積極主動出擊,規范巡游出租車、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的管理。
單車出行回歸城市考驗著城市在慢行系統上的規劃。記者了解到,當下,廣州已建成超過22公里的自行車道示范路,每個區不少于2公里。在廣州打造城市慢行系統中,自行車道的建設成為必須完成的硬指標。
目前,廣州正逐漸加大對城市慢行系統建設的投入。在此前10月13日的廣州市交通專家咨詢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市交委黨組書記、主任陳小鋼透露,廣州在打造樞紐型網絡城市大交通的格局中,完善宜居、安全的慢行系統也在規劃之中。
在規范管理方面,市交通部門出臺了自行車停放設置技術導則,叫停新車投放,會同多部門共管共治,強化單車停放秩序。
大數據應用助力廣州
打造樞紐型網絡城市大交通
在大數據應用方面,市交通部門構建了“一個中心、三個平臺”(大數據中心、智慧感知平臺、綜合業務平臺、創新服務平臺)大數據應用體系,,推進感知技術、機器人等多項新技術應用,提升樞紐型城市智慧交通管理水平。
廣州率先在全國推出定制出行的“如約”信息化服務平臺、發布綜合交通信息服務系統“行訊通”APP、上線公共交通羊城通二維碼支付等。
市交通部門表示,下一步將以全力做好《財富》全球論壇交通保障為契機,進一步推進“更干凈,更整潔,更平安,更有序”工作不斷深入,對標國際國內先進城市,努力實現運輸服務準時、便利、安全、舒適,交通運輸服務品質和綜合環境進一步提升,促進交通環境改善和服務提升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