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縣通高速;全省1.5小時高鐵圈即將形成;水運占據全省綜合運輸半壁江山;縣城1.5小時車程可享航空服務……近年來,江蘇從未來發展需要出發、從人民群眾期盼著手,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步形成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縮短了城市的時間距離,為江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動能。敢為人先的江蘇交通,正闊步向著具有國際視野、中國特色、江蘇特點的交通強省邁進。
構建交通“大網絡”,
刷新“江蘇速度”
從南京出發,20分鐘到鎮江,39分鐘到常州、55分鐘到無錫、72分鐘到蘇州、74分鐘到徐州……在江蘇,這樣的出行時間全部通過高鐵實現。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兼省鐵路辦主任陸永泉表示,江蘇交通人正搶抓黃金時期,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速構建“大通道、大網絡、大樞紐”,交通運輸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蓬勃發展,不斷刷新“江蘇速度”。
江蘇陸續開工建設了連鹽、滬通、青連、連淮揚鎮、寧啟二期、徐宿淮鹽和連徐高鐵等重大項目,在建鐵路總里程達1276公里,其中高鐵建設里程800公里!到“十三五”末,江蘇鐵路將形成“北接隴海、南跨滬寧、西聯京滬、東啟江海”的“三縱四橫”快速鐵路網,省內宿遷、連云港、淮安、鹽城、揚州、南通等7個設區市將正式融入長三角高鐵網。
“軌道上的江蘇”漸行漸近。目前,江蘇境內已建成鐵路里程2791公里,實現設區市全聯通;高速快速鐵路網實現蘇南、蘇中設區市全覆蓋;長三角核心區(滬寧杭)形成了“一小時高鐵圈”。
發達便捷的高速公路,也在為群眾出行不斷提速。江蘇已形成“五縱九橫五聯”高速公路網,實現“縣縣通高速”。全省公路面積密度居全國各省區第二。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一級公路通達率100%,4A級及以上景區一級公路通達率85%。
依靠東鄰黃海、內據長江的獨特優勢,江蘇大力推進水運建設。近幾年是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疊加實施的時期,也是江蘇港口建設投資規模最大、功能提升最快、發展成效最好、地位提升最為顯著的“黃金期”。截至2016年底,全省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480個,綜合通過能力達19.4億噸,均居全國第一。
江蘇9個運輸機場布局全面落地,全省所有縣級城市及人口10萬以上的城鎮,地面交通1.5小時車程內均可享受到航空服務。
互聯網+大數據,
智慧交通更精彩
10月16日9時起,京杭運河江蘇省交通運輸廳蘇北航務處所轄10個梯級船閘管理所全面開通“船訊通”電子申報和手機繳費業務,船員無需上岸辦理登記繳費手續,蘇北運河404公里航程更加便捷,船員真正享受到“互聯網+航運”模式帶來的紅利。
江蘇33個船閘已開通運行內河船舶智能過閘系統,在京杭運河及沿江口門船閘全面推廣“一站式”服務。9月下旬隨著第1萬臺“船舶身份識別及軌跡傳感器”(簡稱VITS船載終端)在常州成功安裝,江蘇完成了今年免費為本省籍內河船舶安裝1萬臺VITS船載終端的實事,“智慧水運”更安全快捷。
近年來,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積極探索政企合作建設智慧交通新模式,與百度公司、高德地圖等合作開展交通大數據分析,提供出行信息服務,范圍已擴展至全省干線路網和重要縣道,并與長三角地區其他省份實現信息共享,與城市主要出入口道路監測數據建立共享交換機制。
目前,江蘇智慧交通“232暢通網”工程基本完成;高速公路ETC實現全覆蓋及全國聯網,普通公路ETC覆蓋率超過50%;建成覆蓋全省公路行業的“一網、一圖、一平臺”信息化管理體系框架,搭建覆蓋全路網的信息化“虛擬高速”……
今年國慶前夕,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在百度地圖率先實現所有設區市實時公交服務全覆蓋,力求運用大數據“神器”,幫助百姓實現“卡點”出門。國慶長假期間,江蘇通過新聞客戶端、微信、廣播、報紙、多功能情報板等形式,提供立體式、多元化的公路出行信息服務,受到極大關注和好評。只要點手機,打開“暢交通”新聞客戶端,進入交通保暢專題,江蘇境內主要高速公路的即時路況一覽無遺——“互聯網+交通”在江蘇得到快速應用并迅速發揮效益。
公鐵水空動脈交織,
經濟發展添動能
深秋時節,南京市江寧區大塘金村往黃龍峴一線游人如織——寬敞平坦的機動車道,蜿蜒曲折的自行車綠道,依靠這“最美農村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美麗鄉村,得以在眾人面前“神采奕奕展歡顏”。
“現在全鎮村村都通了公路,家里開起了淘寶店,我們在家里就能掙錢!”談起農村公路帶給自己的變化,睢寧縣沙集鎮淘寶村老張的臉上滿是喜悅。
作為省政府為民實事工程,江蘇農村公路發展可圈可點。日益完善的農村公路網催生了一批“互聯網小鎮”“淘寶村”,通過網絡和物流串連在一起,成為江蘇百姓養生和創業的沃土。
近年來,江蘇境內滬寧、京滬、寧杭、寧安、鄭徐等高鐵線路陸續投運,高鐵滿足百姓出行需求、產業轉移需求、城市建設和經濟結構調整需求的功能日益明顯。近年來,微軟“云暨移動應用孵化平臺”、甲骨文區域總部、IBM、華為、中科、曙光等紛紛落戶徐州。當地人自信地表示,因為高鐵,徐州已從“兵家必爭”之地變為“商家必爭”之地。
2016年,長江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初通南京后,長度達290米、載重噸達18萬噸的開普敦型船舶能自由出入江蘇沿江各港口。江陰港當年共進靠開普敦型船140艘,帶來直接經濟效益超過2億元。據了解,我省煤炭消耗量的六成、礦建材料的八成由水運完成。隨著航道網絡不斷加密,港口一體化改革持續發力,江蘇水運綜合效益日益凸顯。
江蘇對外溝通的空中橋梁也日益壯大,江蘇人乘飛機看世界的航空版圖快速擴大。近幾年全省新開或加密國際(地區)航線60條以上,基本實現連通客流量規模前50位的國內機場和80%以上重要國際貿易國家(地區),初步構建起通達全國、連接國際四大洲的航線網絡。全省9家運輸機場中百萬及以上級機場達7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