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古的軌道小火車,五分鐘一趟,將12個具有歐洲特色的建筑組團連通起來。這將是未來廣東東莞華為松山湖特色小鎮出現的景象。據《中國企業報》記者了解,目前,為上述華為松山湖特色小鎮量身定做的儲能式輕軌車已經在中車集團內部設計生產。可以預見,未來,軌道交通產業將加速國內特色小鎮的建設。
“十三五”鐵路規劃利好都市圈特色小鎮
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中國鐵路總公司等四部委下發的《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年,全國鐵路網基本覆蓋城區常住人口 20萬以上城市,高速鐵路網覆蓋 80%以上的大城市。加強對城際、市域(郊)及其他短途客運市場、旅游市場的開發和培育,充分利用既有能力開行城際、市域(郊)列車。
根據該規劃,用不了多久,北京至大部分省會城市之間將實現2至8小時通達,相鄰大中城市將1至4小時快速相連,主要城市群內0.5至2小時便捷通勤。
可以說,各類軌道交通將為各大城市群、都市圈周邊的特色小鎮帶來交通的便利和繁榮。
在歐美,以大城市為依托的產業型特色小鎮大多位于大城市1—2小時交通圈內。
格林尼治小鎮距離世界金融中心紐約40分鐘車程,吸引了500多家對沖基金落戶;英國距離倫敦1小時車程的溫莎小鎮和距離伯明翰50分鐘車程的斯特拉特福德分別以王室溫莎古堡、莎士比亞故鄉為核心要素發展旅游業,年游客量均列英國城市之最,其中斯特拉特福德小鎮年游客量達250萬;瑞士距離大城市日內瓦、洛桑車程均1小時的依云小鎮和距離蘇黎世2小時的達沃斯分別以依云水和阿爾卑斯雪山為核心資源,打造含療養、度假、運動和高端會議在內的一體化產業鏈。
毫無疑問,各類軌道交通的飛速發展,將促進國內特色小鎮的萌發。
軌道小火車將成為特色小鎮賣點
軌道交通不僅可以解決大都市與周邊特色小鎮的交通,還將以觀光、休閑為特色,成為特色小鎮內部連通的交通工具。
據了解,華為在廣東東莞建設的松山湖特色小鎮將按歐洲小鎮的建筑風格建設,分為12個建筑組團,分別模仿牛津、溫德米爾、盧森堡、布魯日、弗里堡、勃艮第、維羅納、巴黎、格拉納達、博洛尼亞、海德爾堡、克倫諾夫等歐洲城市風格。分布在坐擁8平方公里淡水和14平方公里生態綠地的東莞松山湖畔,建設嶄新的“綠色新基地”。這個特色小鎮將成為華為的終端總部基地。
特色小鎮內各個組團間將用輕軌連接。整個環線將不超過20分鐘,間隔時間為不到3分鐘,屆時,可以想象,坐著小火車,不用去歐洲,半小時就能看遍歐洲各式景點,小鎮將成為東莞最美的旅游景區和創客基地。
除此之外,中國過去的林區、礦區的小火車也可以脫胎換骨,成為連接各類旅游特色小鎮的“新型”交通工具,既發揮了交通功能,又賦予了旅游屬性。在寧夏中衛沙坡頭沙漠旅游中,便專門拉來幾節真正的火車車廂放置在沙漠里,搖身一變成為供不應求、火爆客滿的“車廂客棧”。
軌道交通特色小鎮應運而生
除了解決特色小鎮的交通問題,成為特色小鎮的賣點,已經成為中國制造“走出去”金名片的中國軌道交通產業,本身也將可以助力特色小鎮建設,依托產業園區,發展成為產業研發、工業旅游觀光一體的軌道交通特色小鎮。
中國軌道交通產業南部重鎮的湖南省株洲市,其最大的特色就是火車動力、汽車動力、飛機動力。有著中國最大的電力機車研制基地、湖南千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的龍頭企業——中車株機。目前株洲正在打造產業特色鮮明、發展動力強勁的動力之都——“中國動力谷”,在該市田心地區將建設成宜居宜業、產城融合的世界軌道交通生態特色小鎮。
作為我國軌道客車產業的北部重鎮,目前,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已經建成了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區,形成了以軌道客車技術研發、整車制造、零部件生產、檢車服務為主的產業生態鏈。未來,將在長春綠園區合心鎮打造“產、城、人、文”為一體的軌道交通文化特色小鎮。
根據規劃,將在合心鎮的內部建造軌道客車博物館、世界軌道交通設計中心以及軌道客車公園。同時,將在合心鎮的外圍修建更多的客車軌道,以便讓人們更直觀地感受軌道交通的文化特色。
國家發改委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理事長喬潤令認為,當前中國的高鐵、動車等軌道交通產業屬于走在全世界前列的產業,此類特色產業資源比較豐富的城市,具備良好的打造軌道交通特色小鎮的條件。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