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已過,將赴廣州出差的市民高先生依然穿著薄棉衣就出了家門,步行兩分鐘進入地鐵站,駛向長春站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在這個通達的地下空間,實現了地鐵、高鐵的“零換乘”,直至登機再未長時間接觸室外冷空氣。“高效、便捷、舒適”,這是高先生對該換乘中心的評價。
一個交通樞紐,可以激活一座城市。
今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將長春定位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長春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提出,打造長春站、長春西站、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三大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它們是我市乃至全省對外交通聯絡的重要樞紐,其建設和發展對于進一步增強群眾出行獲得感、完善區域空間結構、提升城市形象和對外開放度,具有重要意義。
運營現狀:3分鐘內“零換乘”讓城市四通八達
城市交通網包含多種交通方式,出行是否便捷順暢,與各種交通方式的銜接程度息息相關,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長春站綜合交通換乘中心由樞紐北廣場、樞紐南廣場、長春站站場及配套服務中心組成。面積8.4萬平方米的樞紐北廣場,已成為地鐵、輕軌、高鐵、公交、出租車等九種交通方式的“零換乘”地點,每種交通工具均能實現3分鐘內換乘;同時,實現與長春站B1、B2出口,地面換乘出口,長春站南北地下通道及東西兩側出租車候車通道等四大功能區域接駁。
數據見證:客流五年翻番,詮釋發展脈動
據長春站綜合交通換乘中心管理單位——長春城開集團綜合交通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統計,該換乘中心樞紐北廣場自2012年9月運行以來,五年間日均途經旅客由5萬人次增至10萬人次,高峰時期可達12萬至15萬人次;五年來已累計安全輸送旅客逾1億人次。
管理公司調度中心負責人張占峰說,客流增多的同時,客群也呈現出“四多”新趨勢:到達及始發旅客多,旅游團、學生、國際交流團體增多,這也說明長春對內對外開放度進一步提高。
“現在即使小長假,在此等候換乘輕軌的乘客也會排起長龍。”張占峰說,鐵路新線路不斷開通、高鐵一日生活圈的形成,加速了長春人“走出去”的步伐。
創新服務:打造幸福城市的文明窗口
開放的長春,需要樹立文明城市窗口形象。如何做到“讓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提升安全監管及服務水平是關鍵。
中午時分,走進長春站北廣場換乘中心指揮大廳,只見指揮人員全員在崗,對講機里不時傳來各種喊話,協調處理“大事小情”。
設置單人通行圍欄,扶梯專員管理有效保障了南北通道的南出入口主扶梯安全“零事故”;每日11時至23時,分7~8次派專人疏散瞬時集中到站的大批乘客;對殘疾人等特殊旅客提供進站幫扶,讓乘客無憂出行。
實行網格化管理,60余名保潔員輪值分工,人均清潔墻面、地面逾1000平方米,“相當于每人每天打掃了10個130平方米的大戶型。”保潔班班長王芬說。
“我們集中在‘夜間特護期’檢修電梯,因為凌晨2點至5點是客流低峰,對乘客的影響最低。”維修工程師唐家輝說。
200余封感謝信、380面錦旗、4000余件好人好事溫暖著這座城市。
對標高位:努力躋身中國一級綜合客運樞紐
新年、寒假、春運即將來臨,又是一次服務“大考”,亦是一次服務升級。
長春城開集團綜合交通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主動對標高位,考察學習國內先進城市綜合交通樞紐的先進管理經驗。更重要的是,對照交通部已實施的中國交通運輸行業標準暨綜合客運樞紐分類等級,對換乘區域設施設備配置、換乘服務、導向指引、信息服務、安全和應急保障等要求進行逐項梳理,“我們95%以上均已達標”,管理公司總經理王忠寬說,這增強了他們躋身中國一級綜合客運樞紐的信心,更將以實際行動為長春建設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獻力。
冬至已過,將赴廣州出差的市民高先生依然穿著薄棉衣就出了家門,步行兩分鐘進入地鐵站,駛向長春站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在這個通達的地下空間,實現了地鐵、高鐵的“零換乘”,直至登機再未長時間接觸室外冷空氣。“高效、便捷、舒適”,這是高先生對該換乘中心的評價。
一個交通樞紐,可以激活一座城市。
今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將長春定位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長春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提出,打造長春站、長春西站、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三大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它們是我市乃至全省對外交通聯絡的重要樞紐,其建設和發展對于進一步增強群眾出行獲得感、完善區域空間結構、提升城市形象和對外開放度,具有重要意義。
運營現狀:3分鐘內“零換乘”讓城市四通八達
城市交通網包含多種交通方式,出行是否便捷順暢,與各種交通方式的銜接程度息息相關,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長春站綜合交通換乘中心由樞紐北廣場、樞紐南廣場、長春站站場及配套服務中心組成。面積8.4萬平方米的樞紐北廣場,已成為地鐵、輕軌、高鐵、公交、出租車等九種交通方式的“零換乘”地點,每種交通工具均能實現3分鐘內換乘;同時,實現與長春站B1、B2出口,地面換乘出口,長春站南北地下通道及東西兩側出租車候車通道等四大功能區域接駁。
數據見證:客流五年翻番,詮釋發展脈動
據長春站綜合交通換乘中心管理單位——長春城開集團綜合交通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統計,該換乘中心樞紐北廣場自2012年9月運行以來,五年間日均途經旅客由5萬人次增至10萬人次,高峰時期可達12萬至15萬人次;五年來已累計安全輸送旅客逾1億人次。
管理公司調度中心負責人張占峰說,客流增多的同時,客群也呈現出“四多”新趨勢:到達及始發旅客多,旅游團、學生、國際交流團體增多,這也說明長春對內對外開放度進一步提高。
“現在即使小長假,在此等候換乘輕軌的乘客也會排起長龍。”張占峰說,鐵路新線路不斷開通、高鐵一日生活圈的形成,加速了長春人“走出去”的步伐。
創新服務:打造幸福城市的文明窗口
開放的長春,需要樹立文明城市窗口形象。如何做到“讓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提升安全監管及服務水平是關鍵。
中午時分,走進長春站北廣場換乘中心指揮大廳,只見指揮人員全員在崗,對講機里不時傳來各種喊話,協調處理“大事小情”。
設置單人通行圍欄,扶梯專員管理有效保障了南北通道的南出入口主扶梯安全“零事故”;每日11時至23時,分7~8次派專人疏散瞬時集中到站的大批乘客;對殘疾人等特殊旅客提供進站幫扶,讓乘客無憂出行。
實行網格化管理,60余名保潔員輪值分工,人均清潔墻面、地面逾1000平方米,“相當于每人每天打掃了10個130平方米的大戶型。”保潔班班長王芬說。
“我們集中在‘夜間特護期’檢修電梯,因為凌晨2點至5點是客流低峰,對乘客的影響最低。”維修工程師唐家輝說。
200余封感謝信、380面錦旗、4000余件好人好事溫暖著這座城市。
對標高位:努力躋身中國一級綜合客運樞紐
新年、寒假、春運即將來臨,又是一次服務“大考”,亦是一次服務升級。
長春城開集團綜合交通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主動對標高位,考察學習國內先進城市綜合交通樞紐的先進管理經驗。更重要的是,對照交通部已實施的中國交通運輸行業標準暨綜合客運樞紐分類等級,對換乘區域設施設備配置、換乘服務、導向指引、信息服務、安全和應急保障等要求進行逐項梳理,“我們95%以上均已達標”,管理公司總經理王忠寬說,這增強了他們躋身中國一級綜合客運樞紐的信心,更將以實際行動為長春建設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獻力。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