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龍高鐵的正式通車,粵東地區迎來了交通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這條連接福建龍巖和廣東龍川的梅龍段高速鐵路,極大地給數千萬市民的提供出行便利,也為粵東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梅龍高鐵將與梅汕、贛深、廈深、廣汕汕、廣深港等高鐵線路的互聯互通,讓廣州、深圳、東莞、惠州、河源、梅州、揭陽、潮州、汕頭、汕尾10市成環,形成了一個高效便捷的高鐵經濟圈,同時也加快“梅龍融灣”步伐。
經濟成環:高鐵網絡助力粵東騰飛。
梅龍高鐵的通車,標志著粵東地區高鐵網絡的進一步完善和升級。這條高鐵將粵東與粵東北緊密相連,五市經濟成環緊密地聯系,梅州世界客都、河源萬綠之湖、揭陽綠色石化、汕尾海上風電、深圳電子信息,一旦高鐵經濟圈形成,極大促進了粵東地區內部的經濟合作和交流,梅州西站至龍川西、廣州東、深圳北站間最快29分、1小時47分、1小時36分可達,加強了粵東與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達區域的聯系和互動。
高鐵的開通為粵東地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梅州市作為受益最大的城市之一,其對外交通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區位優勢也得到了極大提升。通過高鐵,梅州與廣州、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時空距離被大大縮短,正式融入了粵港澳大灣區“2小時經濟環”。還為其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鏈接長三角、海西經濟區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而且,高鐵的開通也促進了梅州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為梅州的煙草、金柚、機電制造、光伏產業、足球產業等優勢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良機。
龍川也借力高鐵,打好了投資牌。龍川正聚力高質高效規劃建設龍川新城、寶龍新城等發展平臺,推動“產城融合”快速發展,吸引大批企業入駐。在龍川新城規劃建設中,龍川以龍川西站為依托積極打造龍川西站產城融合項目,重點招引電子信息和創意玩具配套產業,做好補鏈強鏈,建設配套物流園區,與寶龍新城形成產業聯動打造粵東北站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
梅龍高鐵與贛深高鐵在龍川西站的交匯,為粵東地區打造了一個經濟新引擎,帶動了沿線地區的商業綜合體和產業集聚區的形成和發展,為粵東地區的經濟騰飛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活成圈:2小時生活圈帶來便捷生活。
梅龍高鐵的通車,每日開行動車組列車最高達62列,梅龍之間最快29分鐘可達,在梅州西站至廣州東站、深圳北站間分別開行動車組列車30列、26列,最快分別1小時47分、1小時36分可達,不僅為粵東地區帶來了經濟上的機遇,更為當地居民帶來了生活上的便利。高鐵的開通使得粵東地區內部以及與其他地區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形成了一個“2小時生活圈”。這一變化極大地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對于梅州、龍川等地的居民而言,高鐵的開通意味著粵東地區新設一條高鐵環線,極大地方便沿線客家朋友和潮汕朋友的出行,無論北上還是南下,都不需要繞道廣深地區。而部分客家朋友回江西探親也變得出行簡單,也能滿足梅州至珠三角地區城際客運需求,形成廣河梅高速客運鐵路通道,完善東西方向高鐵網布局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繼而加快形成珠三角地區至福建北部、長三角地區聯系的便捷通道。
高鐵的開通還帶動了沿線地區的旅游業發展。梅州、河源為革命老區,能夠帶動紅色旅游發展,實現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方面作用突出,對加快旅游資源開發,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粵東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遺跡,梅州的中國客家博物館、客天下景區、雁南飛茶田景區都值得目睹真容,乘坐高鐵到梅州品柚、喝茶、看球、泡泥浴有望成為熱門出行線路。
此外,梅龍高鐵與贛深、廣汕汕、梅汕、廈深等高鐵的互聯互通,也使得潮州、汕尾、惠州、河源等眾多景點“串聯成珠”,為游客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旅游選擇?图覈、廣濟橋、開元寺、韓文公祠、紅宮廣場、惠州西湖、萬綠湖、筆架山、羅浮山等眾多景點一網打盡,還能品味潮州菜、客家美食,不失為人生一大快事。
融灣加速:高鐵助力粵東融入大灣區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總量連續34年位居全國第一,但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一直是廣東的“老大難”。廣東要下功夫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就必須加快推進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區域互聯互通,帶動和推進粵東、粵北地區經濟進程。而梅龍高鐵的通車,有效促進了粵東地區內部的經濟成環、生活成圈,還加快了粵東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融灣”速度。圍繞粵東北主導產業,憑借高鐵強化雙向用力,以“區域聯動、合作共贏”為主題,加快推動珠三角產業有序轉移,牽引粵東北地區崛起。
梅龍高鐵的通車是粵東地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步。并將重心放在粵東西北地區,吸引了中石化、中國平安、特斯拉、沃爾瑪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走向粵東北地區,主攻綠色化工、電子信息、智能家居三大主導產業,“市市通高鐵”就是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必須要邁過的一道坎。
廣東堅持全省“一盤棋”,在政策“組合拳”的強力驅動下,同時按下多條高鐵“加速鍵”,有助于實現區域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推動沿線地區經濟走上“快車道”,讓“雙向飛地經濟”融合、協同發展,使得步伐更加明顯緊湊,主體功能突出、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布局加速形成,共同推動區域經濟的繁榮和高質量發展。(黃金水)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