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世界運營里程最長的京廣高鐵,重塑億萬人民一日生活圈;
穿行沃野千里和繁華都市,我國東西向線路里程最長、經過省份最多的滬昆高鐵活力奔涌,蓬勃經濟發展的強勁脈動;
掠過喀斯特峰叢和武陵山區,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飛架渝湘,巴渝山水直抵三湘大地;
……
從林海雪原到熱帶叢林,從大漠戈壁到東海之濱,廣袤神州大地上,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6.2萬公里,高鐵總里程突破4.8萬公里,鋼鐵動脈織密成網,萬里通途氣貫山河。一張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和先進的鐵路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改變中國、閃耀世界。
廣袤間織網,萬里通途縱橫神州大地
一條高鐵,能拉近多少鄉愁的距離?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蘆陵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葉繼聯的答案是“98公里”。
“通高鐵是梅州家鄉父老翹首以盼的大事。”回憶起龍巖至龍川高鐵梅州西至龍川西段開通當天的情景,葉繼聯難掩激動。
2024年9月,龍龍高鐵梅龍段開通。這98公里,不僅讓“世界客都”梅州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也宣告中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6萬公里,高鐵總里程超4.6萬公里。
3個多月后的2024年底,中國高鐵營業里程達4.8萬公里,占世界高速鐵路總里程的70%以上。
這4.8萬公里,由許許多多個這樣的“98公里”匯聚而成——
東北振興號角嘹亮。全長928公里的世界首條高寒高鐵哈大高鐵安全穩定運行,開通以來,累計運輸旅客超10億人次。冰城燈會、吉林霧凇、濱城海風,“一日看盡北國風光”,鋼鐵巨龍叩開從“冰天雪地”通往“金山銀山”的大門。
椰風海韻動車飛馳。全長653公里的世界首條穿越熱帶濱海地區的環島高鐵海南環島高鐵,串聯沿線12個市縣。人們坐上高鐵縱覽天涯海角、碧海銀灘,貼地飛行的“銀色長龍”為海島旅游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長城腳下見證百年滄桑。全長172公里的世界首條智能高鐵京張高鐵上,時速350公里智能型復興號動車組從地下102米處穿越八達嶺長城,百年京張見證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
……
路網結構不斷完善、路網質量持續提升、通達能力不斷增強,高鐵,已經成為中國鐵路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名片!
時間回溯到2008年,中國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營。以此為標志,一大批高鐵相繼建成投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鐵建設邁入發展“快車道”。中國高鐵年均投產新線3000公里以上,建設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現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鐵路網。
不斷延伸的鋼鐵動脈,書寫著一個個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嶄新篇章——
京廣高鐵全線開通,北京與深圳8小時“牽手”,首都與特區緊緊相擁;
廣深港高鐵全線開通,香港進入全國高鐵網,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拉林鐵路全線開通,復興號開上世界屋脊,歷史性地實現對31個省區市全覆蓋……
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運營,“八縱八橫”高鐵網加密成型,中國高鐵正以穿山連海沿邊之勢,重塑中國地理版圖。
咫尺間生輝,繪就民生幸福底色
這個夏天,江蘇省首屆城市足球聯賽火熱來襲,橫跨13個設區市,共85場比賽,引燃球迷觀賽熱情的同時,也催生出“跨城觀賽+文旅消費”的新模式。
“開車過去怕路上堵車,而火車只要21分鐘,車次也多。”搶到了球賽門票的南通市民張錦,將高鐵作為出行首選。車次多、車票好買,讓這趟旅行既激動人心又輕松愜意。
跨城觀賽變為日常、跨城通勤愈發普遍,高鐵網的延伸,帶來了更大的“同城效應”。
來自加拿大的雕塑設計師馬丁,將家安在了江西南昌,而他的工作室則開在了被譽為“木雕之鄉”的鷹潭余江。借助發達的高鐵網,兩地間約140公里路程僅需35分鐘即可到達,馬丁的“雙城記”由此開啟。
家住深圳的管靜,每天要前往香港上班,18分鐘的高鐵成為她通勤的首選。“喝一杯咖啡的時間,列車就到站了。”她笑著說。
更有嫁到貴州的湖北女孩蔣萬嬌,早晨在婆家吃完早餐,坐高鐵還能趕回娘家吃午飯。
速度壓縮著物理通道,更拓展著生活的可能性——
半徑500公里的城市群形成1至2小時交通圈,公交化出行成為常態;
1000公里跨區域大城市間4小時可達,當日往返成為現實;
2000公里跨區域超長距大城市間8小時可達,朝發夕至,天涯若比鄰。
高鐵不僅是交通線,更成為文旅融合的新紐帶,曾經“養在深閨”的文旅資源,如今變為串聯成線的“珍珠鏈”。
陜西佛坪、廣西三江、湖北恩施、安徽績溪、貴州荔波……越來越多的小眾景點借力高鐵火熱“出圈”,讓“詩與遠方”觸手可及。
目前,中國高鐵覆蓋97%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全國19個主要城市群均已實現高鐵連通。
中國高鐵,早已超越交通工具范疇,它是通勤路上的咖啡香,是景區里的歡笑聲,是老百姓觸手可及的幸福感。
中國高鐵,美名已享譽世界。
坐著高鐵游China,成為外國游客來華旅游的必選項。早上在北京喝豆汁兒,傍晚到成都吃火鍋,8小時跨越時空,既感受高鐵速度,又收獲極致味蕾體驗。
從西雙版納乘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出發,一路向南,飽覽窗外風光,1個小時快速通關,法國旅客喬納森直呼“太方便啦”。
再向南,中國高鐵技術走出國門,全線采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的雅萬高鐵已成為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
從城市到鄉村,從國內到境外,中國高鐵以鋼軌為筆,為互利共贏寫下生動注腳。
阡陌間興業,高鐵拉來人氣財氣
武漢市民想吃一顆新鮮采摘的茂名荔枝,需要多久?
最快24小時。這24小時里,一顆荔枝需要經歷從果園采摘、運輸到放入貨架供人挑選這一系列的環節。
今年,依托發達的高鐵網絡,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首開荔枝“高鐵快線”,將掛著晨露的茂名荔枝送到武漢市民的手中。一顆荔枝的跨省“旅行”,正是中國高鐵激活經濟新動能的生動縮影。
如今,全國300余個高鐵車站可以辦理快運業務,“高鐵急送”服務拓展至全國182個主要城市,即收、即運、即送,微信下單,足不出戶,最快4小時“門到門”送達。
從人暢其行到物暢其流,從交通動脈到發展引擎,中國高鐵正以獨特的方式,重塑著經濟社會的肌理。
2024年12月26日,青藏高原首條高速鐵路蘭新高鐵迎來開通運營10周年。跨越滔滔黃河與巍巍天山,蘭新高鐵風馳電掣,在大西北鋪就幸福坦途。
得益于蘭新高鐵帶來的發展機遇,距離西寧150公里的門源,從一個沒有鐵路的偏遠城鎮直接跨入了高鐵時代,曾經無人知的油菜花海、高原雪山、森林公園等景點逐漸變成了網紅旅游打卡地。
高鐵帶來的人氣,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財氣。“以前村里人主要靠種地、放牧為生,現在一到花季,游客特別多,鄉親們開農家樂、賣土特產,忙得不亦樂乎。”作為土生土長的“門源娃”,西寧工務段西寧高鐵線路車間門源高鐵線路工區職工李桂林對此深有感觸。今年五一假期,門源回族自治縣旅游市場共接待游客30100余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45.1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4%和33.78%。
高鐵不僅拉來了市場的熱乎氣,還串起了產業的生態圈。
今年6月30日,京滬高鐵迎來開通運營14周年,14年來這條我國客流量最大、最繁忙的高鐵線路將京津冀與長三角緊密相連,客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快速流動,京滬“高鐵經濟走廊”蓬勃發展。
依托京滬高鐵,蘇州市大力建設高鐵新城,打造大數據產業發展新高地,吸引紫光集團等高科技企業落戶,助力建設世界領先的全面智能制造平臺。
依托京廣高鐵、滬昆高鐵和長沙南站,長沙市集聚和培育會展產業,打造會展新城,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開放高地”,成功舉辦了中非經貿博覽會等一系列重要展會。
一項高速鐵路建設項目,能帶動冶金、機械、建筑、橡膠、電力、信息、精密儀器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據測算,中國高速鐵路每1億元投資,對建筑、冶金、 制造等上下游關聯產業拉動產值在10億元以上,可創造就業崗位600多個。
從嶺南的荔枝到高原的油菜花,從蘇州的大數據產業到長沙的會展業,高鐵帶來的區位優勢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為活力中國源源不斷注入新動能。
路,是物理通道,也是時代印記。
從零的突破到4.8萬公里的壯闊,中國高鐵承載著14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張不斷延伸的鋼鐵網,正以磅礴之力,為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