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期,全國各大火車站里人流涌動。鐵路部門想旅客之所想,花式“寵客”,工作人員幫旅客將沉重的行李箱從家門口送上火車,讓“解放雙手,說走就走”的旅行成為現實。
全程無憂 游玩超安心
7月3日早晨,在北京某酒店門口,徐女士將一個26寸的行李箱交給“輕裝行”取件工作人員后,便和女兒邁著輕松的腳步,前往她們在北京游玩的最后一個景點——雍和宮。
中午12時許,游玩結束的徐女士乘坐地鐵趕往北京南站,她點開鐵路12306App,看到自己的“輕裝行”訂單狀態顯示“已到站待安檢”,感到十分安心。
同一時刻,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南站營業部里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工作人員正專注地填寫“輕裝行專用信息簽”,將旅客姓名電話、車次、件數重量等基本信息一一列明,然后小心翼翼地貼在行李箱上,妥善放置。
13時35分,北京南站11站臺上,中鐵快運公司工作人員王文彥已站在G143次列車2號車廂門口處等候。幾分鐘后,徐女士和女兒笑著走來,并向王文彥揮手說:“您真準時,辛苦你們了。我們全程不用操心,這項服務太棒了。”
核對信息、交付行李,這單“輕裝行”“門到站”服務項目順利完成,徐女士和女兒登上了回家的高鐵列車。只需動動手指,專人上門將行李送到車站,出行的負擔減輕了,游玩的幸福感瞬間爆棚。
7月2日,來自成都的周女士預約了“輕裝行”“站到門”服務。她與家人乘高鐵抵達北京西站后,一走下車廂便將兩個行李箱交給了中鐵快運工作人員,隨即便帶著兩個孩子,開啟夜爬八達嶺長城的游玩計劃。
在周女士與孩子登上八達嶺長城,領略雄偉壯觀美景的同時,他們的行李已經由工作人員安全送抵即將入住的酒店,并與前臺服務員完成交付。“鐵路部門提供的這項新服務,讓我們解放了雙手,不用為沉重的行李箱而操心費力,玩得更輕松更開心。”周女士點贊道。
智能服務 使用超便捷
“只需在手機上下個訂單,就可以將行李送到酒店,讓我的出行省心又省力。我選擇‘輕裝行’,最看重的就是其便捷性。”7月3日,來北京出差的旅客劉先生從北京南站出站后,按照12306App的短信提示,徑直來到位于同層東通道的“輕裝行”行李服務柜,將行李箱輕松放入后,便立馬前往某公司洽談業務。
就在劉先生關上柜門的瞬間,柜體系統自動將取件碼推送至中鐵快運數字智能協同平臺。約20分鐘后,工作人員便趕來取出劉先生的行李箱,并按要求送往指定的地點。此時,這單“站到門”的訂單狀態自動更新為“已取件”。
“智能協同平臺就像我們的智慧大腦,每單訂單的基本信息、服務狀態都一目了然。”中鐵快運公司北京南站營業部副經理郝福臻介紹。
打開鐵路12306App,在“精選應用”中點擊進入“輕裝行”模塊,詳細的產品說明、辦理流程和常見問題解答等映入眼簾,還配有視頻簡介,便于旅客了解關鍵信息。
旅客馬女士和朋友選擇的行李寄送方式也是送到“暫存柜”。7月4日中午,他們乘高鐵離京前,工作人員將行李箱投送至北京西站的“輕裝行”行李服務柜后,馬女士的手機同步收到一條取件信息:“您的行李已存入柜子,請使用取件碼前往南廣場進站口大廳左側11號格口柜,取出行李。”
“下單時還有點擔心行李暫存柜不好找,沒想到預約成功,就彈出北京西站所有暫存柜的具體位置,我們按照信息提示很快就找到了。”馬女士和朋友談論著服務體驗。
幕后保障 需求快響應
隨著暑運大幕開啟,北京南站的客流明顯增多。7月4日清晨,北進站口電扶梯旁,一位來自山東的旅客董先生被“輕裝行”服務的宣傳海報吸引。
經車站工作人員介紹后,他不禁贊嘆道:“能直接幫我送到酒店?這也太實用了,等下次來北京出差,我再也不用拉著行李到處跑了。”
為讓更多旅客了解“輕裝行”服務內容,北京南站、北京西站等首批試點車站,均在顯著位置放置了易拉寶、水牌等“輕裝行”服務宣傳海報。車站還提前對客運人員進行培訓,熟悉業務流程,便于幫旅客解答現場問題。
在北京南站高架候車區西北角的行李寄存處內,兩組通身采用灰白配色的“輕裝行”專屬服務柜整齊碼放,有大、中、小三種規格共34個獨立柜門,可分別放置28寸以下尺寸的各種規格行李箱,滿足旅客多樣化的需求。
除此之外,中鐵快運公司相關部門也建立了高效保障機制,安排工作人員輪流值守,幫助旅客解決使用中的問題。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