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需要創新,建設交通強國更需要創新的支撐。在不久前召開的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吉林省交通運輸廳申報的“季凍區高速公路抗凍耐久及生態保護關鍵技術”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吉林交通首次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對“一帶一路”沿線季凍區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
今后一個時期,是吉林交通加快補齊短板、提升發展質量的關鍵期。“吉林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按照建設交通強國和科技強國部署,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吉林交通發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強化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應用,為促進交通運輸高質量、高效益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吉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王振才說。
解決季凍區公路工程抗凍耐久技術難題
季節性凍土地區簡稱季凍區,指表淺層冬季凍結、夏季全部融化的巖土區。因其所處環境氣候惡劣、溫差大、凍融循環頻繁,使得公路工程病害嚴重、行車安全隱患多、養護維修費居高不下、環保等問題突出,成為國際普遍關注又一直未能很好解決的難題。“十二五”期,我國季凍區年均公路養護費用超過1387億元。
自2004年起,吉林省交通運輸廳著眼于解決季凍區公路建設與養護等問題,開展了“季凍區高速公路抗凍耐久及生態保護關鍵技術”項目研究。歷經10余年產學研聯合攻關,依托中加國際合作研究和鶴(崗)大(連)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在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科研機構、院校的支持下,于2017年成型推廣,實現了該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
“該項目獲獎標志著吉林的季凍區公路工程抗凍耐久及生態保護技術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也標志著科技創新樹立問題導向、開展基礎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工作實現了新跨越。”吉林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紀景義說。
技術的成型,為交通建設帶來利好。據了解,該技術在實現了季凍區公路路基穩定、路面少裂、結構耐久、生態和諧目標的同時,為占全國53.5%國土面積的季凍區公路質量提升和綠色公路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
技術推廣應用見實效“走出去”
近年來,吉林省交通運輸廳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轉型升級的突破口,5年來累計投入科研經費1.92億元,在公路建設養護、交通轉型升級等重點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具備了技術“硬實力”,吉林交通將下一步的重點聚焦在“走出去”。
具有36項專利的季凍區高速公路技術不僅成為行業科技創新與應用的“范本”,其環保效果更贏得了美、英、澳等國家以及我國多個省份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認可。3年來,該項目研究成果已取得直接經濟效益10.4億元。
在331公里長的中巴公路建設中,該技術被成功運用,獲得了巴基斯坦環境保護特殊貢獻獎。目前,項目成果在琿烏高速公路吉延段、鶴大高速公路科技與綠色公路“雙示范”工程等季凍區7省區9000余公里公路的建設中得到推廣應用。下一步,還將依托吉林省集安至通化、東豐至雙遼、松原至通榆等12條近1500公里高速公路建設進行復制和推廣,推動綠色公路建設和品質工程提升。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