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要打好調整運輸結構攻堅戰、打好柴油貨車等污染防治攻堅戰等。要求2020年底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淘汰國三及以下營運中重型柴油貨車100萬輛以上。
7月10日《中國新聞網》
建設“綠色交通”是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攻堅戰的重要工作,是打造交通強國的基礎工程。建設“綠色交通”不能“慢條斯理”,必須“時不待我”,必須“大刀闊斧”。2020年底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淘汰國三及以下營運中重型柴油貨車100萬輛以上,可謂“大刀闊斧”之作。
做好這個“大刀闊斧”之作,對于改變這些地區的運輸車輛結構,凈化這個地區的空氣意義深遠。當然,要做好這個“大刀闊斧”之作,不僅要靠刀、斧的鋒利,彰顯魄力、決心和意志,還要靠相關制度的配套跟進,為之護航,保證此項工作扎實推進,取得效果。筆者認為,最少要有三個制度跟進:首先,要有政策引領,就是對于主動退出的貨車車主進行獎勵補貼,幫助這些貨車車主盡快找到新的貨車或者就業門路,這是調動貨車車主積極性的關鍵。其次,要設計稅費控制,就是提高柴油貨車的稅費比例,增加成本,讓貨車車主知難而退。第三,要加快研究替代產品,包括替代車輛、油品,讓柴油貨車脫胎換骨。總之,要通過政策引領、制度改革、科技支撐,共同打造淘汰國三及以下營運中重型柴油貨車100萬輛的加速度。同時,保證淘汰污染車,能夠提升公民的幸福指數,努力做到多贏。
建設“綠色交通”需“大刀闊斧”,唯有“大刀闊斧”,才能讓綠色交通建設走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前邊,才能有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堅實力量。這個“大刀闊斧”,一方面是做減法,就是減掉帶來污染的車輛與設施,比如,開展港口設施污染防治專項行動,推進排放不達標港作機械清潔化改造和淘汰,推進交通路域環境污染治理。二是做加法,增加環保設施,增加綠色出行的道路設施,比如,研究制定綠色出行行動計劃,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鼓勵城市人民政府加快推動城市軌道交通、公交專用道、快速公交等設施建設,推進自行車專用道和行人步道等慢行系統建設,等等。這些工作不能等、不能靠,必須“大刀闊斧”地進行。
建設“綠色交通”就要“大刀闊斧”,“大刀闊斧”才能讓“綠色交通”為打贏藍天保衛戰作出貢獻,為新時代踏上征程打造舒暢血脈。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