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臺風“山竹”前后,東莞33個鎮街(園區)的6234名網格管理員堅守轄區“網格”,向市民講解臺風應對措施、排查安全隱患、勸導人員轉移,共計安全轉移并妥善安置近7萬名群眾,發放12萬余件救助物資。社會治理“智網工程”正是東莞創新社會治理精細化機制的一個生動案例,通過社會治理數據匯聚及管理,更好地完成排查、消除公共安全隱患,以及防控違法犯罪、化解矛盾糾紛等任務。
東莞是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發展給城市帶來生機和活力,但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上,也不斷面臨新矛盾和新問題。面對“成長的煩惱”,東莞以提升城市品質為抓手,在城市精細化治理上下“繡花”功夫,城市的“顏值”與“內涵”同步提升。
“海陸空”規劃探索交通“規建管”統籌
下午6時是下班高峰期,在東莞大道—鴻福路口,雖然來往的車輛依然很多,但經過改造后,道路中間的中央綠化帶減少一半,新增了兩處掉頭車道,道路明顯暢通了許多。
作為第一批改造的12個擁堵節點,此前,這里的左轉和掉頭兩種交通通行方式,都是通過同一條車道的設計來完成的,也造成了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左邊的兩條車道經常塞成“長龍”,讓過往市民叫苦不迭。
在機動車保有量超過280萬輛的東莞,“擁堵已成常態,談堵已成熱點,治堵更勢在必行”,東莞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鐘永剛曾對全球很多城市的治堵經驗進行研究,他說,從這些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都面臨過擁堵問題,通過種種措施,最后都得到了解決。
9月11日,東莞市再次推出第二批34個擁堵節點的整治措施。對于這些近期見效快的短平快項目,在12月底之前,節點將通過采取優化交通組織及信號燈配時、調整車道、路口渠化、局部加寬及完善路網、道路升級改造、落實高峰勤務等措施,進行綜合整治,提高通行效率。
“我們這次通過節點改造、路網改造、優化公交、發展城市慢行系統,能將全市的交通系統進行立體化的改造。”鐘永剛介紹,通過建立交通擁堵治理長效機制,探索“潮汐車道”等新型交通組織方式,東莞將力爭一年實現擁堵狀況得到有效緩解,三年實現交通通行能力明顯提升。
在此次治堵中,為避免“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東莞還探索建立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統籌機制。目前,交通部門已經委托了第三方專業技術機構組織編制《東莞市交通發展與治理規劃》。作為推進東莞交通發展與治堵工作的重要行動依據,該規劃主要內容包括了東莞綜合性的交通發展政策與戰略措施,近期、中期及遠期的交通治理對策和措施,保障措施及責任分工等。目前,規劃已經上交市政府研究審定。
通過這份“海陸空”的規劃,打通斷頭路,東莞將加快完善“五縱四橫六連”高速公路網絡,構建環珠江高快速路網體系。東莞將與珠江西岸地區形成“一環五橫”的沿江跨江路網格局,緩解虎門大橋、廣深高速的交通壓力。
為主動對接穗莞、深莞城市軌道交通,打通大灣區高端資源共享的通道和脈絡,記者了解到,東莞將創新開發工作機制,創新軌道交通項目資金籌措機制,推動市內地鐵盡快串線成網。通過強化交通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精細管理的有效銜接機制,全市將采取增加次干道路密度、立交化改造、建設慢行系統和空中連廊等措施,不斷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創新機制謀求“兩違”治理新突破
今年4月,東莞市第一次以爆破方式,拆除了大朗鎮一棟近9000平方米的違法建筑,震撼場面仍然讓人記憶猶新。僅是今年上半年,全市組織舉行的拆違現場會多達30次,為歷年來次數最多。
“兩違”建設不僅影響了經濟發展、城市形象,更為安全生產埋下了諸多隱患,由于搶建而造成高空墜亡的事件,屢見不鮮。
今年以來,東莞市以改革的思路創新“兩違”治理制度機制,對違法建筑制定了分類處理機制。對新增違建實行“零容忍”,提出打早打小、完善管控機制、毫不留情地堅決實施精準打擊,實現“零增長”。對存量違建則探索綜合治理,分類處理歷史遺留違法建設,推動存量違建“負增長”。
今年前7個月,全市整改新增違建835宗,整改面積76萬余平方米,全市治理違建面積近450萬平方米。
發現新增在建違建后,相關部門通知供水、供電部門,后者在2個自然日內,對違法者實施停水、停電。與此同時,快速拆除機制啟動,城管部門對新增在建違建要求限期2日自行拆除,若未及時拆除的,屬地鎮街政府將組織聯合執法,采取快速拆除措施……
這是東莞針對新增在建違建推出的“停水停電機制”和“快速拆除機制”兩項創新舉措,“即建即拆”大大壓制了“兩違”的蔓延。同時,東莞還推出了“信息公開機制”“拆違現場會機制”以及“執法監督機制”等系列措施,力爭實現“兩違”治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
網格化管理及時處置基層隱患
近日,長安鎮上沙社區網格員在轄區內進行“二標四實”人口信息采集時,排查發現并協助民警成功抓獲1名在逃人員。類似這樣處理基層公共安全隱患的事件,幾乎每天都會在東莞發生。
2016年東莞在全市開展社會治理“智網工程”,將2465平方公里轄區分成2958個“網格”,平均每個網格配置3名網格員,通過近萬名網格員每日巡查反饋,推動大量問題隱患在基層得到及時有效處置。
東莞一方面選取市公安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公安消防局、市衛生計生局、市工商局等作為入格部門,涵蓋公共安全、矛盾糾紛、社會治安隱患排查等工作內容。另一方面,也積極拓展網格服務功能,將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納入入格部門,涵蓋學齡前兒童數量采集、社區服務等,從而切實解決黨委政府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通過將社會管理與服務有關內容同時作為入格事項,從而逐步探索建立了“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撐、精細化服務、法治化保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網格管理員累計發現隱患66.4萬宗,完成處置52.7萬宗。也就是說,平均網格管理員通過線索發現上報的隱患超過了40宗。今年,東莞還提出了85%的問題線索在村(社區)一級得到及時有效處置。
目前,“智網工程”已經成為東莞提高城市社會服務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初步實現了從主要依靠“人海戰術”走向依靠科技手段,從“條塊”分割走向資源整合,從粗放管理走向精細管理,從“運動式”管理走向日常制度化管理,推動了城市品質和面貌的有效提升。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