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交通高掌遠跖,張力十足。市郊鐵路軌道上,越來越多的列車似箭飛馳,“年底238公里”的開行目標即將達成;城市主干路網“織”得越來越密,柳村路三環至四環段已開工建設,將與通久路在城南地區撐起“一縱一橫”;自行車也可以貼地“飛行”——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全長6.5公里的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如今已進地近4.5公里……近日,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詳細介紹了2018年北京市交通建設主要成效。
全市高速公路運營里程達1058公里“2018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期目標(2018-2020)的起步之年,在前三年工作基礎上,將繼續深入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不斷完善區域骨骼系統,促進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支撐區域間要素高效流動。”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道。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交通領域萬眾矚目的大型工程。該負責人表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將于2019年通航,加快建設包括鐵路、城市軌道、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的外圍綜合交通體系,確保與機場同步建成。新機場高速、新機場北線高速(京開高速-京臺高速段)將于年底主體貫通,軌道交通新機場線、京雄城際等正加快建設。
“軌道上的京津冀”骨架也在緊鑼密鼓地搭建。京沈客專、京張鐵路全面加快建設,京張鐵路開始全線鋪軌,豐臺站全面啟動征地拆遷和工程建設,京唐城際、城際鐵路聯絡線一期等城際鐵路項目加快建設,市郊鐵路懷柔-密云線全線通車,年底將完成238公里的市郊鐵路開行目標。
市域內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也全部打通。京秦高速、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通州-大興段)建成通車,全市高速公路運營里程達到1058公里。京雄高速正加快推進前期工作,加強“一核兩翼”快速道路交通聯系。
柳村路三環以里路段施工近尾聲
不僅骨干交通建設要“提速”,設施短板也要“補齊”。
據介紹,7號線東延、八通線南延、廣渠路快速公交系統等項目正加快實施,打造“4+5”聯系中心城與城市副中心的主通道;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北京西站至通州站線路運行時間已從48分鐘縮短至39分鐘。同時,興延高速、延崇高速平原段年底全線貫通,京張鐵路計劃2019年底建成通車,延慶綜合交通中心前期工作也在加快推進。
在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交通設施水平上,作為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設計全長6.5公里,如今已進地近4.5公里,預計于明年開通。道路上,將用不同的顏色區分雙向車道。待建成后,全程騎行時間僅需25分鐘,不僅有利于分流地鐵、地面公交壓力,解決昌平回龍觀與海淀上地地區之間的通勤問題,更有助于總結形成技術標準規范,對全市慢行系統建設和交通擁堵治理工作起到示范作用。此外,貫穿“回天”地區的17號線也在加快建設。
在城南地區,8號線三期南段及四期年底建成通車,京雄城際、城際鐵路聯絡線一期、14號線、16號線等加快建設。同時,加快推進柳村路、通久路等主干道建設,在城南地區新增“一縱一橫”兩條通道。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單就柳村路來說,三環以里路段已經接近尾聲,三環到四環路段已開工建設,四環再往南路段正在做前期準備。
此外,城六區和通州區已建成35條次支路,北辛安路、西站南路南延等建成通車,長安街西延、永引渠南路等正加快建設。
地鐵移動支付注冊用戶近1千萬人
交通建設要關注市民的主觀感受。除了8號線三期南段及四期外,6號線西延也將于今年底建成通車。屆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將達到636.8公里。據該負責人介紹,目前,3號線一期、12號線、17號線、19號線一期等線路也在加快建設,在建里程超過300公里。年底前,地鐵線將開通8號線中國美術館站、7號線垡頭站、6號線北運河東站、亦莊線亦莊火車站等“暫緩開通”車站;開通14號線來廣營站B口;積極推進10號線國貿站、芍藥居站新增換乘通道建設和2號線安定門站新增出入口建設,為市民出行提升運營安全和服務水平。
今年,北京還加快建設康家溝、王佐等公交場站,承接阜成門、廣安門等核心區公交維修保養廠功能疏解;本市首座立體公交場站“馬官營公交場站”建成,場站駐車能力由原來的49輛提高至133輛;北苑北綜合交通樞紐主體結構完工,蘋果園、望京西等樞紐加快建設,與鐵路項目同步建設清河站綜合交通樞紐;樞紐、場站臨街區域設置主食廚房、便利店、IC卡充值網點等,滿足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為打造宜人的慢行出行環境,阜通西大街南湖公園人行天橋、大屯路人行天橋建成,杏壇路人行天橋、和平里東街人行天橋、安貞橋地下通道改造等一批立體過街設施正在加快建設。《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正式實施,東城區朝陽門北小街、西城區群力胡同等城市停車場試點示范項目正在推進。
此外,為發展智能交通,北京建成地鐵票務移動支付系統,推廣實現“線上購票、車站取票”和刷二維碼乘坐軌道交通。據介紹,目前,地鐵移動支付的注冊用戶近1千萬人,日均使用比例達27%。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