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南湖區交通運輸局提供
掃碼乘車、實時公交站牌、公路應急指揮平臺……有了互聯網技術加持下的南湖區智慧交通,讓老百姓的交通出行變得日益便捷。近年來,南湖區智慧交通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基礎設施和裝備智能化水平大幅躍升,治理體系和治理方式不斷優化。
提升南湖全域城市品質
全面開啟智慧公交時代
隨著立夏的來臨,南湖區最近氣溫有著節節攀升的趨勢。“公交車即將到站。”看到智慧公交站臺屏幕上的提示信息,市民黃女士帶著女兒在公交站臺下的遮陽棚下安心等車。當天的太陽有些毒辣,但是黃女士卻不用在公交站臺外伸著脖子等車了,因為在她一旁的智慧公交站臺的顯示屏上,她就可以了解到她要乘坐公交車的信息。
自中心城市品質提升工作號角吹響以來,南湖區交通運輸局集中力量,從路網、公交硬件和道路景觀三方面提升群眾出行品質。據南湖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南湖區將在老07省道、嘉善大道、嘉鹽線、凌公塘路和亞太路等干線公路再新(改)建智慧公交站臺93個,并計劃三年實現城鄉區域智慧公交站臺全覆蓋,不斷提升南湖區城市形象。
早在兩年前,南湖區就對智慧公交站臺全覆蓋進行了布局,將部分道路公交候車亭逐步改建成智慧公交候車亭。兩年來,南湖區交通運輸局先后在廣益路、新07省道、余云公路等重要路段改建智慧公交候車亭76個,現在這些道路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
“考慮到市民在等車的時候往往都會用手機上網,因此我們就在公交站臺上添加了手機充電功能和WiFi。”除了方便市民使用手機之外,南湖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和之前的普通公交站臺相比,智慧公交候車亭能為人們提供準確到站時間、站點信息、交通狀況等公交信息服務,還有語音到站提示。
“對老百姓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準確知道公交車的到站時間了。在我們的智慧公交站臺上,公交車輛行駛速度、軌跡、車內擁擠程度、線路調整、是否準點到達等信息一目了然。顯示屏還具有播報天氣預報和即時新聞等便民服務功能。” 南湖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這些智慧公交站臺運用了當下最先進的定位系統、信息技術等,通過信息技術聯網傳遞和統一調度管理,為車輛運營管理提供實時、準確的資料,從而降低公共交通壓力,提高公交車輛整體運行速度,能為人們提供到站時間、站點信息、交通狀況等準確的公交信息,從而方便乘客出行。此外,這些智慧公交站臺采用的還是離網式光伏發電,為站臺照明系統、廣告燈箱和USB充電接口等提供電力供應,起到節能環保的作用。
遠程實時監測路面信息
為擁堵路段提供分流方案
今年1月以來,南湖區大風大雨天氣較往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這給區交通運輸局的公路養護工作帶來了一些難題。然而到目前為止,南湖區各大中型橋梁和主要路段的“健康狀態”都保持得很好,讓市民的出行更加安心。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除了南湖區交通運輸局對重點路段開展了大量的巡查,同時還離不開南湖區公路應急指揮平臺的“7*24小時”的實時監控。
據了解,南湖區公路應急指揮平臺是保障全區主要路段和大中型橋梁的穩定運行、提高公路網安全性能和服務水平以及應急處置能力而建設的公路網運行監測、協調管理、應急處置平臺。
作為2019年南湖區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南湖區公路應急指揮平臺現已完成第一期47個監控點的建設。由于大中型橋梁是相對容易結冰和損壞的路段,因此,第一期的監控點大部分都布置在了橋面路段,如新07省道滬杭高鐵跨線橋等路段。“有了這個平臺之后,我們的工作人員在雨雪天就不用一直在外面巡邏了。如果在監控中發現有路面結冰或者損壞的情況,我們可以更加及時地發現,第一時間進行維護和搶修。”南湖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目前該公路應急指揮平臺第一期的監控點,已經全部投入日常工作,第二期正在建設中。該公路應急指揮平臺建設總投資650萬元,今年還將新建成最少100個監控點。“今年,我們將基本建成干線公路全路段及其他公路重點路段、橋梁及橋下空間、下穿通道、應急倉庫、設備物資的24小時實時監控。”該負責人表示。
如今,在南湖區公路應急指揮平臺的監控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個監控點的實時圖像。除了可以即時了解全區主要路段和大中型橋梁的路面狀態,該公路應急指揮平臺還可以采集這些監控點的交通流量、車道占有率、氣象狀況、交通事件、施工占道、交通管制等信息。
此外,南湖區公路應急指揮平臺的功能,還不僅限于對路面監控,還可以在發現路面車輛違停、部分路段擁堵等情況時發出警報,緩解城市擁堵問題。“如果是違停等情況,我們會第一時間移交給交警部門處理。如果是發生了擁堵,我們則可以利用平臺將車流進行分流,引導車輛開往通暢的路段。”該負責人表示。
下一步,南湖區交通運輸局還將根據該公路應急指揮平臺采集到的信息,與交警部門進行商討,對一些擁堵路段的紅綠燈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調整。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