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5G+AI”馬上就要到來,小到身邊的手表和手機,大到汽車乃至巨型建筑,都將被5G所聯結起來。移動互聯網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但在汽車信息管理的領域,目前還進展較慢。有專家分析表示,我國汽車消費環節主要有三方面的挑戰:
一是粗放式管理以及對資源過度消耗的方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二是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均在信息化時代爆發變革;三是紙質形式傳遞的方式工作效率低下,易損壞、丟失。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加快汽車產業信息化大數據中心建設進程;或采取多證合一的形式代替過去紙質證書繁多的情況,以綜合性二維碼(或其他可識別的)代替紙質證書。
縱觀我國實際國情,汽車產業信息技術領域的創新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一方面,中國互聯網企業有巨大的中國市場作為發展地,這是極其寶貴的資源。另一方面,人是創新的第一要素,中國不僅在人才數量上有優勢,而且在人才質量上也有優勢,中國軟件人才在創新性和勤奮度上都體現出高水平。 以電商、移動支付、社交、搜索等為代表的互聯網應用,和以5G、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都是汽車數字建設中體現出的“長板”。
作為信息化技術的先行者,上海華東拆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2002年11月經原上海市經委批準成立的專業從事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及相關資源的綜合利用的專業企業,目前是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的常務理事單位和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牽頭組織成立的“汽車產品回收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理事單位、秘書處掛靠單位。公司位于上海市寶山區石太路691號1幢,場地面積2219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8571平方米),注冊資本1218萬元。
近年來,公司本著“經濟規模適度、管理手段先進、符合環保要求、能產業化發展”的原則建立了一個現代化機動車報廢拆解基地。該現代化的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基地 設計年回收拆解各類綜合性報廢汽車30000輛/10萬噸。擁有現代化報廢汽車拆解車間、專業拆解設備、完善的環境保護設施及先進的環保設備,建有現代化的實時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全過程的實時動態監控,確保回收的報廢汽車能夠按照要求規范拆解。
目前,公司與中國汽車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長期的技術合作關系,開展“產、學、研”合作,積極探索汽車報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的新途徑,在報廢汽車回收率和廢物減量化方面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公司負責人表示,2015年4月正式啟用勤哲Excel服務器,之前公司對于數據的管理并沒有一個ERP系統,各部門的數據登記、傳遞等工作,都按照自己的標準進行操作,工作效率很低,而且經常出現差錯,存在對數據重復加工的情況,致使公司的運營管理上經常出現各種人為的差錯,各部門對于提高數據管理要求的質量呼聲越來越大,公司經營團隊在市場上咨詢了很多ERP系統軟件公司,經過層層篩選,最終選中了勤哲服務器,它的按需構建,它的簡便易操作性、它的DIY的特性,完全滿足了公司的各方面需要。
實際運用
1、 公司ERP系統的框架:
①拖運管理
②收車管理
③驗車管理
④拆解管理
⑤結算管理
⑥查詢管理
⑦采購管理
⑧設備及車輛維護管理:
⑨銷售管理
收車和驗車管理系統的詳細說明
公司重新疏理了業務流程,根據公司特有的業務流程,設計了相關的表單,對于之前的流程進行了優化,現對公司收車和驗車流程進行詳細的描述如下:
上圖為公司對車輛拖運管理、收車管理和驗車管理的思維導圖,2.1收車管理:
公司的對于進廠的車輛,首先在《報廢車客戶拖運登記表》中錄入相關車輛信息,然后對車輛進行派單拖運,對進廠車輛進行登記,首先在《車輛拍照存檔》模塊中錄入相關信息,并且對車輛進行拍照存檔,手續齊全的車輛進行《報廢車收車單》登記。2.2驗車管理:
公司對車輛進行查驗登記,檢查車輛是否缺件,并登記《》,上傳相關車輛的照片,待拆解后,上傳相關拆解照片。
公司主界面
《報廢車客戶拖運登記表》
《車輛拍照存檔》
《報廢車收車單》
《報廢汽車驗車登記表》
上述模塊之間都進行了相關的工作流設置,使公司各部門之間信息的傳遞進行無紙化的操作,大大節省了時間,避免了人工的差錯。工 作 流
寄 語
公司作為一個專業對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一體化的企業,利用勤哲Excel服務器設計平臺,經過近3年的使用,實現了公司全面電子化、數字化管理。報廢車輛的累積數據量已經超過十萬輛,而且勤哲服務器平臺還在不斷地快發出更多的應用功能,為公司的后續發展奠定的扎實的技術支持,在此也衷心感謝勤哲軟件公司為我們提供與其他軟件系統完全不同的、由公司自主的信息化途徑。
如何發揮我國在信息技術領域的優勢,在汽車管理方面做出新的創舉,不但關系著我國的汽車信息管理整體效率,也能大幅提升經濟性,打通信息化流程有利于節約社會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水平。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