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年初國家經濟會議上再次提出的“新基建”概念迅速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熱點。
什么是新基建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新基建初步動向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2020年5月7日,從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的《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獲悉,上海初步梳理排摸了這一領域未來三年實施的第一批48個重大項目和工程包,預計總投資約2700億元。
2020年5月22日,《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點支持“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建設。
中國將邁入后工業化時代,工業結構不斷優化,高端制造產業投資占比將不斷提升。目前中國已進入到工業化后期向后工業化時代過渡的階段,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中國經濟發展已經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帶來中國工業結構不斷優化。
那么作為現代高端服務業的資產評估將如何助力新基建?
新基礎民生基建——水利、路橋等
在推進城市群建設的背景下,推進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必不可少。因為全球疫情的關系,導致全球經濟萎靡,作為“基建狂魔”的中國,推進進度有些放緩。不過從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基建投資的主要因素逐漸消除,基建投資明顯加速。特別是財政部批復了 1.29 萬億專項債額度,在當下城市群建設加速的政策導向下,為了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基建投資明顯增速。
從政策端來看,我們看到政策對城市軌道交通、城市間高速鐵路等基建重大項目非常重視,城市交通、城市群快速連通將成為未來基建主線。
而水利工程、高架橋、高速公路、地下管網等市政工程將迎來高峰期,從集慧資產評估中心業績報告來看,工程機械評估、工程建筑評估、工程造價咨詢業務明顯增加(集慧已于2019年成立工程造價咨詢公司)。
集慧董事長苑東許表示作為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的評估服務商將積極參與工程造價評估與咨詢的工作,積累在建工程、土地、商業建筑相關經驗和參考數據,助力市政新基建,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服務。
新基礎消費基建——醫療信息化、電動汽車、充電樁等
我們國家的民眾對消費升級有強烈需求。這一導向是由我們民眾消費基礎和中國高科技企業決定的,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速鐵路、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絡購物,涵蓋著我們的衣食住行,不斷刺激著我們對消費升級有更高的需求。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醫療信息化行業將實現電子病歷、汽車實現電動化、人工智能化、鋰電設備國產化等。資產評估行業將在國有資產處置、設備報廢以及醫療器械評估和車輛評估等單項固定資產評估中貢獻力量。
新基礎新能源基建——光伏、風電
新基建熱潮來襲,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迎來機遇期。能源轉型,是對傳統能源行業的“補短板”。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轉型的“尖兵部隊”。隨著新基建的大舉布局,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產業也將迎來新一代機遇期。
從集慧業績報告來看,其中關于光伏、風電的工程造價咨詢業務也有所增加,而評估業績主要體現在政府拆遷征收評估(苗木、養殖場以及建筑物等)。所以資產評估行業要重點關注政府拆遷征收項目的評估招標和投標工作,在拆遷征收項目評估中貢獻力量。
新基礎醫療基建——醫療器械、醫藥
通過全球爆發的疫情來看,醫療行業的發展或成為新基建的重要一環。
衛生部重點提出,將重視發熱門診科室配備更多的CT機,除此之外其他更多的醫療器械將補充到傳染病專科醫院,比如移動空氣滅菌設備、高級呼吸機、高流量氧療儀等。
另外,基層的醫療機構的設備配置也明顯落后于高等級醫院,還有鄉鎮、社區的醫療設備使用時間過長等。總得來說,未來醫療器械設備的評估業務會更多,特別是基層醫療機構辦理證件所需要的醫療資產評估報告的門檻可能要提高。
在醫藥方面,尤其要關注中藥材種植基地,近期集慧資產評估中心就完成一項中藥材基地的評估,該基地是哈藥集團的供貨商。
特別注意的是,關于醫藥專利的產業化,其中涉及到的重要一項就是專利評估,而集慧資產評估中心作為全國眾多高等院校的優秀合作伙伴,具備豐富的評估經驗和專業實力。其中合作的高等院校,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北理工、北科技、河工大、蘭州大學、華南理工、重慶大學、廈門大學、四川輕化工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等早已超過20所。
新基建還包括以5G、半導體為核心的硬科技,以物聯網、云計算組成的軟科技基建。
未來,資產評估服務將在更多行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助力新基建的高速發展,高科技給資產評估行業帶來無限可能,比如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資產評估機構將大有可為,前途一片光明。
本文作者:集慧資產評估中心。
鄭重聲明:相關素材來源:未來智庫。盜版必究。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