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靖超 北京報道
一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平靜。依仗或者部分依賴于線下的商業活動也開始嘗試轉型線上,其中部分企業脫穎而出。
11月26日,在“2020中經前沿科技與創新發展論壇”榮獲最佳技術創新獎的天九共享網絡科技集團,在今年主打產品之一——天九老板云APP將天九共享集團多年來舉辦的各類項目合作、洽談、講座等線下會議活動搬到了線上,為有發展潛力的創新項目和謀求轉型升級的傳統企業在非常時期搭建起了一座合作橋梁。記者在多家應用商店發現,該產品評分多在4.7~4.9分之間,其中,五星評分的數量占九成以上。
“在未來,我們也試圖讓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更加智能化,并且在‘發現需求—滿足需求’的循環下,讓我們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完成升級。”天九共享集團聯席總裁、天九共享網絡科技集團總裁周忠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形成習慣需要大概21天,我們在這方面做了一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用戶會對線上的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就要去滿足他們的這些要求,這也是一個相互促進的結果。”
此外,周忠華也表示,在疫情下形成的新常態在疫情結束后仍將發揮作用。“這一年我們觀察到的一些現象以及我們目前取得的成績都告訴我們,這些新的服務模式并不僅是權宜之計,而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提速后的結果,在將來仍會繼續發揮作用。”
數據算法推動
“我們在過去一年推進業務的過程中,有數據驅動業務的核心支撐,我們的數據底層是用數據算法模型來架構,然后再做整體驅動。”在周忠華看來,天九共享網絡科技集團在過去一年中最大的突破在于算法,就像天九老板云并非簡單地把線下的各類活動搬至線上、做出展示而已。
“在算法技術誕生之前,網站推薦新聞往往是類似一個‘猜你喜歡’內容的做法,其實主要是工作人員根據對讀者興趣先做判斷,再進行推薦。但現在我們發現并非如此,特別是對于用戶的一些潛在需求,這樣的方式是很難發掘的。”周忠華說。
他以天九老板云為例:“目前我們有100萬名實名認證的企業家用戶,這些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會有很多行為,有的是看商機,有的是看精選服務,有的是尋找一些人脈、供應鏈的上下游、各種渠道。我們的算法都能夠記錄下來。例如某用戶比較關注農業投資這個領域,系統記錄了他的這些需求,會不斷給他推薦相關的內容和資源。”
但僅僅局限于以往瀏覽的內容,也會造成信息繭房的問題。為此,周忠華提出了智能化的方向。
“具體來說,你以前關注的,我已經注意到了相關的推送,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更多的領域是你不了解的。比如你關注農業,但是在農業以外,還有與TMT、工業、服務業等多個行業相關的項目、人脈;蛘吣惚容^關注產品、技術環節,但是我們的平臺上也有大量的營銷等方面的內容、資源等等,我們也會嘗試把這些內容推送給你,形成一個商業閉環的同時,也更加豐富。簡單總結就是,更加精準、智能地發掘用戶的潛在需求,做到先知先覺,并且滿足他們的新需求。”周忠華說。
“權宜之計”或成新常態
天九共享網絡科技集團的嘗試,也取得了佳績。
自今年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天九共享集團的業務快速轉向線上,包括天九共享在過去幾年大力布局的項目合作、商機洽談等線下會議活動。但這種在某種程度上迫于形勢的轉變,并沒有對天九共享的業務帶來負面影響。
“其實疫情促使很多企業完成了數字化轉型的提速。”周忠華說,“就像2003年的SARS,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電商的普及,但在SARS結束后,電商并沒有倒退,反而是在當年達成的基礎上實現了進一步的增長。”
2019年中國建設銀行和波士頓咨詢所做的一個調查顯示,有20%的中國民營企業在未來一年之內都有轉型升級的需要。
而天九共享集團今年取得的成績似乎也說明,他們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切實可行的。即通過企業家抱團合作,和項目方聯營、共同發展,為創新項目加速,打造出未來真正能在市場上成功的獨角獸,然后再通過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影響力。這種新興的模式已經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理論研究工作者的支持。
“隨著互聯網等一系列技術的不斷提升,讓除了單車、充電寶這些物理形態的共享之外,包括企業家精神、商業模式、管理經驗、可交流的知識產權等一系列資源都可以在平臺上面進行共享,為創新的企業提供賦能。所以,技術的進步使得平臺型的、大共享型的孵化模式成為可能。”天九共享集團董事局執行董事、CEO,天九共享網絡科技集團董事長戈峻說。
目前,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加之疫苗消息利好,疫情結束的預期或更加樂觀。
“疫情結束后,我們還會繼續舉辦線下的中國獨角獸商機共享大會,但線上仍然是最主要的。線上與線下結合起來,線上發掘合作意向,線下更進一步考察項目、商務交流,轉化效率會進一步提升。”周忠華說。
本文原創:中國經營報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