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雖已至,暖潮卻“席卷”全國,為這個冬天增添了陣陣暖意,在湖北省大別山的武穴地區,村民們喜笑顏開,因為太陽一出來,他們就能掙錢,在田家鎮地區,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新型鋼結構光伏智慧大棚,在陽光的照耀下徐徐生輝,大棚棚頂光伏面板積蓄著充足的電能,大棚下種植著有機蔬菜,這些都成為農民增收的“香餑餑”。
韓垸村的村民王建國家今年迎來了“大豐收”,大棚里的有機果蔬收了一茬又一茬,大棚發電的收入也即將在年底落實打款。
“我們家像這樣的光伏智慧果蔬大棚有4個,去年還只有兩個,因為收益比較穩定,手里又有點閑錢,就又投入了兩個,因為咱種植的果蔬不愁銷路,運鴻集團直接到了果蔬成熟的季節來固定回收,非常方便!”王建國對筆者高興地談到。而在三年前,不曾想,王建國家還是村里57戶貧困戶的一員,加入光伏種植項目后,在兩年的時間里,他家順利實現脫貧,而他還笑著說,咱沒給國家拖后腿!
現如今,在田家鎮地區,像王建國這樣加入光伏產業項目的村民都在2020年年底都順利實現了脫貧,加入了奔小康的大部隊中,而這一切都源于對口扶貧的部分愛心企業,在田家鎮當地實現產業扶貧的成果,運鴻集團作為光伏科技扶貧,經過田家鎮辦事處的幾年來的政策支撐,現已經形成以光伏科技為龍頭引領,以大健康產業全產業鏈建設為主旨,以“肽”產品為核心的綜合性產業閉環生態,在驅動當地農業現代化建設,帶動農民持續增收,下足了“功力”。
當筆者走在光伏基地的果蔬大棚,這里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大棚里的有機果蔬成長得勃勃生機,大棚內的溫濕度都實現自動化控制,并有實時的數據記載,果蔬的成長周期和營養價值保留達到狀態。
離家近、門檻低、收入穩定,老百姓都說“這是個吹糠見米的產業。
說到光伏智慧大棚,不得不提當地的愛心企業運鴻集團,該企業在武穴地區打造“光伏+”農業生態扶貧的科學實踐,項目建成到現在4多年以來,田家鎮的128戶貧困戶早已實現本地就業,不再奔赴千里去南方打工,收入還比外出務工強,截止到2020年12月底,所有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已經實現了全面脫貧“摘帽”。
運鴻集團運行的光伏生態扶貧實踐充分說明,讓老百姓通過實現自我價值創造的財富是可持續性的,這種扶貧模式是有效的“造血”脫貧實踐,是奔赴小康幸福的穩固之路。企業有收益,農民有增收,地方有發展,社會有進步,這就是中國式扶貧總實踐的高效方案、成功方案,田野上天地廣闊,“農”字里大有可為,當科技之光照耀在鄉間田野,人民群眾的致富之門將全面打開。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