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以數字科技為支撐的“新基建、新消費、新科技、新制造”將呈現巨大的發展機遇。我省應緊抓機遇,加快布局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積極培育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目前,我省數字經濟產業園區發展勢頭強勁,如湖南地理信息產業園、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長沙)、湖南大數據交易中心、人才資源產業園等。但其對經濟拉動作用仍有待提高,在數據開發、人才供給、治理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要素價值挖掘不夠,尤其數字經濟的核心技術、軟件系統、網絡安全等領域仍然薄弱。二是智力資源存在短缺,專業技能人才及跨界人才缺乏。三是治理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壁壘”和“信息孤島”現象依舊存在。四是區域發展還不平衡,偏遠地區(縣域)數字經濟發展緩慢。
為此,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省級分管領導為組長的湖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規劃確定的信息基礎設施、重大應用系統部署、重大項目建設等各項任務,對實施進度及質量進行跟蹤分析與監督檢查。建立分工負責制,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分工,建立科學的考核獎懲機制。健全決策咨詢制度,組建“數字湖南”專家咨詢委員會,參與湖南數字經濟先行示范區建設的咨詢建議。
(二)強化智力支撐。積極吸納數字經濟建設領域技術人才和領軍人才,堅持“高精尖缺”導向,構建高層次數字經濟建設人才隊伍。從省級頂層設計,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完善科技人員股權和分紅激勵辦法,落實各項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服務,支持軟件產業靈活用工平臺,降低企業的用人成本。建立健全數字經濟人才職業技能在線教育培訓體制機制,支持引導企業聯合職業學校、高等院校探索“數字工匠”培養模式,面向省內外城市群定向招用、培養、提供專業人才。
(三)著力技術研發。優先建設一批開放共享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對先進制造行業的數據采集和應用。實施工業互聯網重大專項工程,推廣“產業大腦”開放平臺,以聚焦核心業務和共性業務數字化轉型方案為杠桿,撬動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發揮數字化領頭羊的帶領作用,頭部企業應集中資源打造轉型標桿,讓其他企業在轉型中少走彎路、降低風險,從個體轉型上升到產業協同轉型,形成矩陣效應。
(四)加大政策支持。加大財政對數字經濟建設的資金保障力度,將數字經濟建設投資納入政府財政年度預算。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以PPP等模式參與數字經濟建設,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資為引導,以企業投資為主體,金融機構積極支持,各方廣泛參與的數字經濟建設投融資模式。加大對數字經濟建設經費使用的管理力度,確保資金使用安全和效益。認真落實高新技術企業、軟件企業、創投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股權激勵、科技成果轉化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
(五)強化統計監測。探索開展針對數字經濟新領域、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專項統計研究,構建符合湖南數字經濟建設新趨勢的統計指標體系。建立數字經濟統計監測機制,對責任部門的年度目標、指標和任務等實施情況進行科學和動態評估,制定發布湖南數字經濟發展綜合評價指數。梳理湖南政務監管事項目錄清單,通過政務服務網、服務熱線等渠道搭建公眾監督平臺,建立公眾參與監察、評價的管理體系。
(六)營造發展氛圍。探索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及安全可靠、開放包容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深化全省各地數字經濟開放合作,實現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涉及數字經濟建設的行政審批事項,降低數字經濟新業態企業設立門檻,采取包容審慎監管。通過數字經濟專欄專題、科普讀物、專家講座等形式,全方位開展數字經濟建設工作和建設成果的宣傳推廣和普及工作,營造有利于數字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