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建設、運營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中源樂充如何破局難題,實現突破?
建一個充電站太難了!”某充電領域公司經理連連搖頭。
在我們的生活中,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但是智能充電樁的數量卻不能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為了順勢社會發展需求,作為一家在充電領域深耕多年的企業,中源樂充深知想要打通建站所需的各個環節并不容易,用地、用電都需要走流程辦手續,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國家電網放開充電市場,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已有多年。
> > >市面上充電樁建設、運營的問題主要有 < < <
小型非智能充電樁隱患不斷,無智能安全控制體系,無發明專利授權書,無完善、系統的行業生產測試經驗,僵尸樁利用率低,私樁難建,交流充電樁樁充電慢。
有不少電動汽車車主表示:
“電動汽車出行的確是方便了不少,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充電難!雖然車輛的續駛里程增加,使充電環節存在的問題得到一些緩解,不過總體態勢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充電難現象依然突出。
……
> > > 車主所需智能充電樁 < < <
作為電動自行車生產和銷售的大國,電動汽車充電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一、車主面臨充電難題
近年來,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充電需求自然也非常大。但在日常生活中,電動車充電火災事故時有發生。據了解,80%的電動車火災事故發生在充電時段,致人員傷亡的90%是因為電動車使用非智能充電樁充電,充電時出現電路短路,新能源充電樁無法啟動安全保護裝置,導致危險產生。然而,這種充電方式至今依然有大部分車主在使用,這么大的安全隱患不得不引起重視。
二、僵尸樁利用率低,新能源充電樁能自己使用嗎
目前,不少城市都存在不同區域公共充電樁利用率兩極化差別的情況,比如同一個城市中,部分地區利用率可達到70%,部分地區卻極低。截至2017年底,我國公共充電樁使用率不足15%,有些充電樁甚至成了僵尸樁。由于初期的“跑馬圈地”,很多企業建智能充電樁時并沒有考慮市場需求,只專注于搶地盤和擴充市場份額。有些充電樁裝得很偏遠,甚至裝在了田里,因此,有效的充電樁數量并沒有那么多。
三、交流充電樁樁充電慢
快充和慢充是相對概念,一般快充為大功率直流充電,半小時可以充滿電池80%容量。慢充指交流充電,充電過程需6小時-8小時,充電效率遠低于直流快充充電樁,那么,新能源充電樁靠譜嗎?
> > > 如何解決新能源充電樁安裝位置? < < <
中源樂充響應政策號召,進入充電樁領域后,便積極聯絡各方力量,經過多年行業積淀,針對目前市面上充電樁建設、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出了自己的一套解決方案。
具體是什么解決方案?跟隨樁樁來一探究竟吧——
1. 加速布局充電樁網
在中源樂充各地區的應用案例中表明:目前,公司充電樁業務覆蓋江蘇、浙江、山東、河北、河南、上海、大連等地區,計劃2020年實現電動汽車充電樁覆蓋全國100多個地級市、1100多個縣區;城市內基本實現電動汽車郊區縣半徑不超過5公里,環城區3公里、城區1公里的快速充電。
2.安全為首要要義
中源樂充智能充電樁安全為第一要義,具有安全、智能、專業、科技的產品優勢。充電槍具有帶水插拔技術,充電風雨不懼;充電樁漆面特殊處理,10年風雨不損壞;
充電樁有24小時監控,在線實時運維;雙槍快速充電,大車小車全滿足;更配有全行業的32-43寸廣告屏,防水、防爆、防塵,可對外承接廣告業務,堪稱充電樁行業中的傳媒大亨;
3.互聯互通的APP運營管理平臺,中源樂充智能充電樁有收益嗎
中源樂充”互聯網+充電樁”,支持掃碼充電,微信支付,手機操縱,時刻監管,能讓電動車智能、便捷、安全的充電,打造的互聯網智能充電網點更是能讓電動車隨時隨地的充電。
同時,中源樂充APP運營管理平臺是互聯互通的,擁有專業的配網管理、運營商管理SAAS服務、平臺部署,從電樁接入到數據分析,支持遠程維護,分分鐘為用戶解決問題,權限管理,讓用戶隱私只屬于自己,更值得用戶的信賴。而且,中源樂充APP天生就有五大法寶傍身:信息準確化、收費合理化、使用便捷化、商城多元化、服務人性化!
4.直流快充為主,交流慢充為輔
中源樂充智能充電樁全部是符合趨勢的直流快充為主,交流慢充為輔,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多項充電選擇,滿足市面上所有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
5.未雨綢繆 贏在未來
“放眼全國,其實像中源樂充這樣的新能源公司能從充電樁建設、運營困局中找到突破口,說明企業在新能源充電樁行業有持續發力的實力。
無論是做充電樁運營還是產品投建,項目投資小,效益高,用戶群體多達“3千萬”。
中源樂充充電樁優先投放在大型商場、寫字樓、社區、批發市場、物流園、工業園區、大型企業等電動汽車聚集停放場所。不僅為廣大新能源車主帶來福利,還能有收益,用戶市場大,前景廣闊!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