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飛速發展,人工智能已不再陌生,它占全球GDP增長的14%。相當于15.7萬億美元的驚人貢獻。《科學》雜志曾預測,到2045年,全球平均會有一半的勞動崗位被人工智能技術所替代。未來已來,即便是在今天,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也已遠超我們的想象。
目前,人工智能不斷在各領域落地并帶來深刻變革與發展,創造出新的價值與增長,各領域對于人工智能人才、尤其是應用型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人工智能技術將一步步給教育帶來長期的深層次沖擊。
目前我國人工智能教育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統計,目前全國3000多所高校里只有約35所高校開設了人工智能專業,占比不到2%。未來的教育,人工智能將帶來無限可能,但也挑戰無限。
但是根據專家預測,2049年人類有望邁入強人工智能時代初期,我們將進入人與AI共存與共同發展的社會新時代,同時面臨的職業與生活的挑戰將是“史無前例”的。這一代人,必須革新自己的知識到不會被AI淘汰的階段。往回推,這意味著2035年進入職場的人,將在其15年的職業生涯中逐漸面臨各行各業進入“AI生產力”普及應用時代,其職業知識與技能將迎來全方位的挑戰。
所以對于現在的青少年來說,提早具備人工智能時代所需要的素養是十分重要的。元創貓創始人黃敬茹女士曾言:“未來是萬物互聯的人工智能時代,元創貓要做的就是培養人工智能時代的主人。我們通過開展人工智能相關課程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探索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同時通過多元智能測評分析孩子的獨特之處和不足之處,從而實現診斷式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學有所成。”
其實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則為促進人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可能。
一方面,通過AI(人工智能)和BT(生物技術)的結合,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外顯行為和內隱特征,實現學習場景的可感知、學習者的可理解、學習服務的可定制。未來可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開展學習情況全過程的縱向評價和德智體美勞全要素的橫向評價,極大提高學生評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來自未來的挑戰始終處于未知,而有著十足底氣的元創貓,則利用敏銳的教育領域嗅覺,不斷進行優化升級,堅持做好教育的同時進行技術創新,讓科技與教育完美結合,實現優質教育資源觸手可得,為人工智能時代儲備人才。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