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23日,國內領先的智能分析決策服務商同盾科技參展第23屆中國高速公路信息化大會,發布“智慧高速云控平臺2.0”,旨在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構建閉環流轉、高效管控的一站式智慧高速解決方案,充分發揮數據智能的要素倍增作用推動交通強國建設。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交通領域推出的第一份重磅文件《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指出,交通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率要達到90%,并明確到2035年我國基本完成泛在先進的交通信息基礎設施。這一目標與國務院2019年《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的大力發展智慧交通、綜合交通大數據體系的整體思路彼此聯系又層層遞進。
理念:科技賦能智慧交通
同盾科技副總裁、政企云事業部總經理張興表示,作為新型基礎設施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發展的重要領域,智慧高速建設要以先進技術賦能,促進交通基礎設施網、運輸服務網、能源網與信息網絡融合發展,推動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建設。
“經過兩年多的前期調研、設計創新、技術攻關和實施部署等多個關鍵節點印證,同盾在深度參與浙江省首條智慧高速——滬杭甬高速建設的成功實踐基礎上,推出“智慧高速云控平臺2.0”,張興介紹。
“這一平臺在架構、算法、應急、營運及服務五大領域全面創新升級,整體采用‘1+2+N’的架構,即依托同盾自研的云計算平臺、大數據平臺,運行數據算法引擎和語音圖像算法引擎兩個智能算法引擎,支撐高速公路事件發現及應急指揮系統、 高速公路收費運營監測及稽核系統、公眾暢行服務系統等多個智慧化應用,為高速公路各類應用場景提供精準的數據融合能力、強大的數據計算能力以及全面的應用服務能力,促進數字孿生世界和物理世界深度交互”。
創新:一張網、一流程,一平臺、多融合
據了解,智慧高速云控平臺2.0運用同盾自主研發的多流計算引擎、算法引擎,整合高速路網、收費網、能源網、互聯網等信息,與交警、路政、消防、醫療等多個部門快速聯動處理,有效實現“一張網、一流程,一平臺、多融合”的一體化協同管控平臺。
同時,智慧高速云控平臺2.0依托同盾數據資產化產品“星河-數據平臺”,通過智能分析決策引擎和交通態勢感知系統,集成態勢感知、應急指揮、智能管控、輔助決策等引擎服務,實現“可視、可測、可控、可服務”的閉環流轉、高效管控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張興介紹,智慧高速云控平臺2.0的云邊架構全面升級,綜合運用中心云+邊緣場景云(例如收費站虛擬云、服務區虛擬云等等)。在算法上支持通信、監控、收費、互聯網等多元數據融合。在應急服務上,實現“一路三方”事件秒級共享處置。營運層面,則在全國首創知識圖譜算法抓捕團伙高速公路偷漏費行為。同時,同盾還可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數據資產管理服務支持。
“我們希望通過專業咨詢運營團隊,為高速公路管理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基于數據智能的差異化服務,也希望基于優勢人才、優勢產品、優質服務,引領高速數智轉型之路”,張興表示。
腳步:助力交通強國,同盾已在路上
同盾運用智能分析決策技術服務智慧高速建設,其技術優勢和創新理念此前成功牽手浙江交投集團,部署在被譽為浙江省首條智慧高速的滬杭甬高速公路。
同盾為其構建的“智慧大腦”實現了道路基礎設施數字化、車路感知協同化、數據處理智能化、出行服務精準化、客貨運輸綠色化、關鍵技術產業化等關鍵改造;同時,對原有存量系統進行升級完善,構建數據運行平臺,突出道路的信息、智能、智慧引領,提升客戶的獲得感、舒適感和安全感。
據浙江滬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陳建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介紹,隨著滬杭甬智慧高速的建成,根據數據實時分析,行程時間相比智能導航提升5%-10%;試驗路段事故30秒內發現,并通過智慧高速APP、智能車載終端、情報板等方式告知客戶;司機可在滬杭甬全線享受公里級氣象推送服務,內容包括惡劣天氣、安全駕駛和服務區躲避建議等提醒信息。
此外,有大數據平臺加持之后,道路通行能力提升20%、道路擁堵時間降低10%、擁堵指數發布、出行時間預測準確率達到90%、道路行車事故下降10%、救援時間縮短10%,交通秩序顯著改善。
張興表示,同盾科技以此為起點,以智慧高速云控平臺2.0建設為落腳點,幫助更多城市完成交通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升級,從業務咨詢規劃、智慧高速軟件、交通算法定制,到云計算、數據中臺產品及服務,同盾已具備完整的智慧高速產業布局。
“未來,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智慧高速的發展將邁入快車道,更多的道路將裝上更加智慧的“大腦”,一個更安全、便捷、綠色、智慧的出行方式會從夢想走進現實,同盾將深入布局智慧交通領域,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貢獻同盾方案。”
-完-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