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適值第五個“中國品牌日”,恒潔集團首席執行官丁威做客人民日報“圓桌派”,并進行深入對話,不僅分享了品牌發展秘訣,更深入探討了中國衛浴行業未來的轉型發展方向。與此同時,人民日報新媒體主辦的第三季《有間國潮館》在北京三里屯開門迎客,各行業龍頭紛紛使出十八般武藝,向后浪們展示國貨最“潮”的一面。作為衛浴新國貨標桿品牌,恒潔攜國潮文化與硬核前沿科技碰撞的最新成果亮相。
人民日報圓桌派與恒潔深入對話 探討中國衛浴轉型發展之路
1998年,“恒潔”品牌在廣東佛山正式創立,這家普通的潔具工廠率先有了“中國品牌”意識,在處于初級競爭階段的衛浴行業中謀求新的突破。為了滿足中國家庭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解決衛浴生活的實際使用痛點,恒潔更是在智能馬桶品類中率先布局,牢牢抓住質與智兩大標準,讓消費者對于“中國智能衛浴品牌”有了全新認識,并逐步在衛浴行業和消費市場中脫穎而出。
丁威坦言,國外品牌的優勢是做品類時間長、產品相對穩定;國內的優勢在于對中國市場更了解,針對中國家庭尋找解決方案的能力更強。雖然恒潔只有23年的歷史,但是對中國各地的水質、戶型、消費習慣的了解具備絕對優勢,針對中國市場開發解決方案能力要強得多。國外品牌的確早開發了三四十年,但是他們不會考慮‘更中國’的解決方案。
基于對“中國方案”的深耕,恒潔在技術上的投入更精準。恒潔先后建成智能產品、陶瓷潔具、浴室柜、龍頭花灑、淋浴房及浴缸等五大品類生產智造基地,并實現多智造基地協同一體化。后疫情時代的到來,搶先推進智能化布局、構建工業化信息化融合的“先機”,令恒潔贏得了更大的優勢。2020年,恒潔在把“一品守護”送入千家萬戶,“一品守護”系列百余款新品,詮釋了中國智能智造硬核科技與中國家庭需求的“中國方案”。
切準中國需求,也是中國品牌與外資品牌的最大差異。“進入中國初期,外資企業只把中國作為生產基地來看待,低成本的優勢讓產品在出口和返銷上具備雙重優勢,但中國企業不一樣,本土市場是我們的根據地,所以我在中國市場上是一定是全力以赴的做產品的開發。”丁威說。這份堅持終將獲得認可,2020年年底,恒潔衛浴入選了人民日報社的“品牌強國計劃”,作為家居新國貨的唯一代表品牌,恒潔與華為、伊利、京東、茅臺等其他行業的優秀品牌一起,展現了中國品牌的產品品質、科技實力以及社會擔當。
與年輕消費群體同頻共振 新國貨不止于“潮”
除了中國制造業及衛浴行業發展變化之外,中國的市場和消費解構也在發生迅速的改變。為了有更多機會,與年輕消費群體同頻共振,恒潔在第五個“中國品牌日”,以衛浴新國貨標桿品牌的身份入駐北京三里屯《有間國潮館》快閃展,并攜爆款Q9智能一體機國潮款驚艷亮相,不僅展現了恒潔的智能智造實力,更向年輕消費者傳達了恒潔對“國潮”的探索和理解。本季《有間國潮館》由人民日報新媒體主辦,爆款國潮寶藏、冰雪幻境、智造工坊、百年煥新四大篇章,呈現了文化、健康、科技、消費四大領域視覺與體驗的盛宴,而中國智造與載人航天科技的并肩演繹,則刷新了國人對中國智能制造的認識高度。
在展廳內,恒潔Q9智能一體機成為了“空間站”的重要角色,不僅集結了40多項國家專利,同時將中國工藝、中國美學、中國文化完美結合融入到設計中,吸引力無數年輕人的目光。而Q9智能一體機本身更是恒潔原創智造技術的縮影,不斷打磨的“沖、洗、衛生”三大核心功能,囊括了多個硬核黑科技,包括:水漩能沖水系統、360度恒凈除菌系統、3種智能翻蓋模式、一鍵旋鈕及智慧翼等功能,成為智能馬桶品類中的標桿產品。
隨著新消費時代的到來,新國貨品牌從關注“產量、價格”逐步轉向“品質、品牌”,“國潮”的內涵也日漸豐腴。“網紅”品牌要成為“長紅”品牌,需要的不僅僅是顏值和設計,更為重要的是用品質和技術凸顯產品差異化,并快速擊中用戶痛點。放眼如今中國的消費品市場,在美妝、家居、服飾、食品、衛浴等各行業中,都可以看到類似“恒潔衛浴”的中國品牌,逐步從行業背后的“隱形者”成為“消費主流”,并成為眾多新銳新國貨品牌的發展標桿。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