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刊 李莉)2021年5月30日,由中國周刊社和AA區塊鏈技術創新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創新應用研討會在海南盛大召開。
本次研討會就區塊鏈產業發展、加快推進區塊鏈核心技術突破、5G時代區塊鏈賦能數字經濟等領域的趨勢展望與現實意義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來自國家相關政府部門的領導、專家學者、企業高管、區塊鏈業內人士共320余人齊聚一堂。
“區塊鏈將會成為數字文明的基石,它打破整個人類千百年來建立起來的信任方式,為人類社會突破以往的商業模式、商業邏輯和生產組織關系,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平臺、技術實現的路徑和工具。”全國政協第九屆、第十屆常委、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原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安徽工商聯主席王鶴齡就區塊鏈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主題演講。他指出,區塊鏈在我國方興未艾,表現在企業數量快速增加、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政策體系初步構建、行業標準逐漸完善、地區分布進一步集中等方面。放眼全球,中國區塊鏈產業無論是企業規模、申請專利數量、應用場景范圍都走在了世界前沿,但在底層技術未有較大突破、核心技術投入不足、監管政策亟待加強、安全問題尚未解決等因素限制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王鶴齡主席對地方高質量推動區塊鏈的產業發展提出如下的建議:做好區塊鏈產業發展專項規劃,打造技術、產業和監管三位一 體的新發展體系;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搭建更多應用場景,實現“區產融合”的集成創新。推進區塊鏈思維培養,加速區塊鏈人才成長,鼓勵和引導高素質區塊鏈人才和項目團隊落戶地方;設立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推進區塊鏈示范企業、區塊鏈示范鏈、區塊鏈示范產業園建設,打造完整的區塊鏈生態圈。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科技部原副部長吳忠澤做了《加快推進區塊鏈核心技術突破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塊鏈技術與產業生態》的主題演講。他指出,區塊鏈被業界認為是繼大型機、個人電腦、互聯網之后計算模式的又一次顛覆性創新,被稱為“價值互聯網”,在不久的將來,會觸動甚至最后取代現有互聯網的底層基礎協議,很可能在全球范圍引起一場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
吳忠澤部長介紹說,十四五”期間“區塊鏈”國家重點專項的總體目標是:聚焦區塊鏈領域的緊迫技術需求和關鍵科學問題,一是建立自主創新的區塊鏈基礎理論體系;二是突破區塊鏈系統構建與共性關鍵技術;三是加強區塊鏈監管與治理技術研究;四是推動建立區塊鏈與其他前沿信息技術相融合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與服務;五是開展在重點領域的應用示范;六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塊鏈技術與產業生態。
吳忠澤部長認為,要圍繞著“加快推進區塊鏈核心技術突破,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塊鏈技術與產業生態”,重點做好三個方面工作: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增強我國區塊鏈技術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打造科技、教育、產業、金融緊密融合的區塊鏈創新體系。構建“區塊鏈”的開放利用場景,加快推進區塊鏈與相關行業融合的垂直整合。
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科技作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科技與實體經濟,金融產業深度融合,不斷提高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著名數字經濟學家陳曉華表示,數字要素正在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陳曉華在《5G時代區塊鏈賦能數字經濟》的主題演講中表示,我國終于在5G時代成為全球領跑者,5G商用步伐也邁進了全球第一梯隊。這意味著中國是5G核心標準的重要主導者,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國際發言權。而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科技作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科技與實體經濟,金融產業深度融合,不斷提高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從科技層面看,由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科技的技術創新和融合的應用,對經濟轉型、社會發展、大眾生活和國際競爭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數字科技其實源自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技術,同樣是一場技術革命,其本質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優化用戶體驗。但與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經濟相比,數字科技使得技術變革更加綜合化,商業模式更加平臺化,應用場景更加多樣化。
從產業層面看,5G等新基建將催生和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發展,將率先在工業互聯網、交通、能源、制造、教育、醫療、消費、休閑娛樂等行業應用,促進傳統商業模式演進、實現巨大的經濟價值,這種價值是一場顛覆性的革命。截至2019年底,我國數字產業已實現較為穩定的發展,內部結構持續優化。從規模上看,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8.6%,同比名義增長9.7%,數字經濟在逆勢中加速騰飛,有效支撐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從結構上看,數字產業結構持續軟化,軟件業和互聯網行業占比持續小幅提升。
從金融層面來看,數字經濟里面的理論邏輯就是“五化”即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字治理化、數據價值化和數字資產化,后面三個都需要通過區塊鏈來解決問題,區塊鏈作為數字經濟重要基礎設施,通過區塊鏈技術對大數據賦能,從而使數據資產化,形成“區塊鏈經濟”;區塊鏈數字金融屬性,在數字經濟中地位突出;它可以通過通證模式、積分模式與數字貨幣深度融合構建一個萬物價值互聯網,為數字經濟奠定基礎。
《中國周刊》為本次活動提供了指導性建議,王雪銘總編輯分析了區塊鏈產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對相關政策進行了解讀。他號召大家遵循相關政策和法規,走健康發展之路,多為技術落地做貢獻,為產業應用謀發展。
此次研討會以“共建共贏 ▪ 福澤天下”為主題,深耕區塊鏈4.0,賦能實體經濟,著眼于區塊鏈+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和產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明晰實體產業轉型升級方向,倡導構建共識、共創、共建、共治、共享的商業企業價值生態。對于深刻領會黨的方針政策,全面推動區塊鏈技術突破,促進數字中國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