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末,一條來自國家統計局的公告顯示,《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正式公布并實施,這為已經處于時代潮頭的數字化產業再次注入一針強心劑。經過科學分類后,不止是對我國數字經濟系統化的梳理回顧,更意味著為下一階段爆發增長筑石鋪路。
細讀這份《數字經濟分類》,能夠初略探視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縱深景圖。目前已經歸置出5大分類,分別為數字產品制造、數字產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數字化效率提升業;其中,前四類對應著《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26個大類、68個中類、126個小類,被視為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所在,意味著更多曾經的細分領域將逐漸壯大,走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
最后第5類專注于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的融合,對應著《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91個大類、431個中類、1256個小類,這意味著,數字產業與傳統產業正在持續擴大融合規模,兩者基于共生共創,將新技術和數據資源導入各個領域,實現產能擴張與效率升級。
除了真實、深刻反映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態勢,《數字經濟分類》也將作為未來針對各產業扶持工作、實現深入發展的重要參照體系,讓各個產業更為順暢地進入下一階段爆發增長期,更為充裕得享時代紅利。
早在2017年底,“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融合發展”就成為重要的政策號召,隨后自2018年起每一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都能看到對數字經濟提出新要求、新規劃,作出新部署。各地區也相繼出臺助力數字經濟的產業政策,直到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比GDP比重38.6%,成為經濟持續向好發展的新引擎。
如此耀眼的成績單背后是各個細分市場領域的切實發展,例如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7.3%;集成電路同比增長29.6%;線上零售業創下了9.76萬億元營收,覆蓋了社會消費總額的24.9%,此外我國互聯網用戶規模也達至9.89億人。種種數字經濟基建完備后,數字經濟作為新經濟時代的核心要素,也在疫情期間爆發了商業“核能量”,當世界經濟持續衰退,市場環境也相對復雜時,我國基于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誕生了諸多數字經濟新業態,為實體經濟提供了新的增長動能,也讓我國一枝獨秀,成為幾乎唯一的經濟復蘇大國。
對于我國數字經濟廣闊的發展前景,更需明確各個細分賽道的方向與內核,持續推進標準化、高效化、規模化發展。《數字經濟分類》的面世實施,會進一步加快更多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進程,建立與數字經濟發展規模相適宜的制度體系,這對釋放未來市場空間意義重大。
對數字經濟來說,無異于又開啟了一個絕佳的發展窗口期,預示著數字經濟又將迎來東風,將催生更多新業態,誕生更多創新企業。面對數字經濟時代紅利,也有一些大機構基于自身雄厚實力,努力發掘并接引未來領袖級企業走向成功,為其提供多維賦能,助力其扎根產業,對接資源。在眾多賦能者中,天九共享集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創立于1991年的天九共享集團,歷經30年發展,旗下天九老板云APP目前已聚合超過120萬實名企業家注冊用戶,以天九老板云APP為樞紐,為數字經濟下一階段爆發增長構建了成長期創新企業加速平臺,成為一個高效、共享、開放的高價值平臺。作為一個連接傳統企業和創新企業合作共贏的商機合作平臺,天九共享為傳統企業、創新企業提供全方位賦能,為傳統企業轉型擁抱數字經濟、創新企業深度融合傳統產業,構建起一條高效能的“高速路”。
通過天九老板云APP可快速對接120萬企業家資源,獲取高匹配度的合作商機
目前,天九共享累計賦能的成長期創新企業達到321家,項目涉及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區塊鏈、新零售、新電商等眾多領域,這些領域均為數字經濟核心陣地,也是新經濟市場的底層支撐,隨著《數字經濟分類》出臺,不僅是眾多創新項目將迎來一波爆發增長,同時也將會有更多創新企業加入到天九共享這樣的平臺,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不難想象,進入發展快車道的數字經濟,將會在市場驅動下細化社會分工,加速實體與虛擬經濟的融合,進而既能提供更優的產品與服務,又能催生更多的新需求,助推民眾消費升級,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