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家電,廣東糧,珠江水,嶺南衣……70年代,廣東摸著石頭過河,搶先發展以紡織、食品和小家電為代表的輕工業,抓住國際產業梯度轉移契機,在產業鏈國際分工中不斷上行,形成完備工業體系。各產業集群順勢而聚,成為制造業的重要支柱,推動廣東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發展的奇跡。
發展,永不止步!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廣東傳統產業集群踏上數字化的改革征程,再次揚帆起航,向未來出發!
為推動數字化賦能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廣東省工信廳制定《廣東省產業集群工業互聯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方案(試行)》并遴選了小家電、模具、制造裝備等10個試點領域實施數字化解決方案。經過一年的實踐探索,今年深化工作方案并發布《廣東省特色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試點2020年工作方案》,聯動省市區鎮與產業聯合體單位創新協同,以更大合力共同推進傳統特色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升級。
為了引領產業集群發展,2020大灣區工業互聯網專題展重磅推出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展,呈現如何用數字化方案重塑產業集群未來。
樹根互聯作為世界級工業互聯網賦能平臺,也是國內首家入選Gartner“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魔力象限”的企業,目前已成長為工業互聯網“獨角獸”企業,攜其牽頭打造的全球定制家具產業鏈平臺閃耀亮相。
依托樹根互聯自主研發的根云(ROOTCLOUD)平臺,三一重工完成了一系列數字化改造的“燈塔工廠”。例如,借助樹根互聯“透明工廠”解決方案,18號工廠這一亞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車間,實現了設備、能耗和三現的全部透明化。管理人員通過掌握“人、機、料、法、環、測”全要素數據,得以科學降低能耗成本、提高設備使用率,實現現場管理流程優化。
此外,18號工廠柔性制造能力進一步增強,目前智能化制造車間兩條總裝配線可進行69種產品的混裝柔性生產;依托數字孿生技術,機加車間變身為真正的“黑燈工廠”,實現了原材料進場加工、運輸、檢測到成品的全流程無人化、智能化。
樹根互聯 亮點搶先看
樹根互聯牽頭打造
全球定制家居產業鏈平臺
提升中小企業產業鏈的競爭力
消費升級正在倒逼行業變革,對產業鏈上的家居生產企業提出更高要求。廣州面對巨大的行業機遇,自2019年起率先開展定制家居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
基于樹根互聯根云(ROOTCLOUD)平臺打造的全球定制家居產業鏈平臺,以數據驅動上下游協作,實現規;a業分工:通過開機率識別產業鏈上閑置產能,進而提供精準的訂單引流,為企業帶來更高效益;通過設計軟件數據打通,讓設計圖紙到工廠無需拆單,全屋定制可節省1-2天,大大提升交付效率;根據訂單需求統一開料,板材利用批量混合優化,讓板材綜合利用率超過80%。
展會現場將展示定制家居在全球定制家居產業鏈平臺上,從門店接單到設計出圖,再到拆單排產,最后到入庫交付的智能化、透明化的產業鏈協作生產過程。
展會現場,將通過科技抗疫、透明工廠、后市場服務等多個板塊,全方位的展示樹根互聯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賦能的力量。
工業互聯網賦能平臺
樹根互聯根云(ROOTCLOUD)平臺作為中國唯一一家、連續2年入選GartnerIIoT魔力象限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如今已經接入各類工業設備91萬臺,打造了包括工程機械、環保、鑄造、注塑、紡織和定制家居等在內的20個行業云平臺,賦能達81個細分行業,連接超7500億資產,成為推動中國制造業提質增效的重要助力。
樹根互聯互聯聯合創始人、CEO賀東東表示,工業4.0時代催生了新數據、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海量的IoT數據將成為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動力,數據資產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并將作為核心驅動幫助企業打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之間的鴻溝,助力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與業務模式的創新。如三一重工經過根云平臺賦能,充分釋放數據價值,成功轉型的典型示范。
三一重工依托根云平臺實現了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可視化,完成了全要素、全價值鏈、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建立起了數字精益能力。在賀東東看來,三一重工的成功實踐,展示了龍頭企業在數字化賦能下實現新型制造和服務化轉型的可能性,這也將為更多轉型路上的制造業企業注入一劑強心劑。
樹根互聯潛心打磨的工業操作系統——根云平臺,正以數字化轉型“新基座”之力,支撐萬千制造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協助客戶沉淀、治理數字資產,從容應對數字化挑戰。賀東東表示,三一重工作為燈塔企業,其賦能案例或將照亮更多企業數字化前行的路。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