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實干在一線】
“在從安徽出差回來的高鐵上,我第一時間仔細閱讀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公報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讓我們倍感振奮,更加堅定了堅守科技發展之路的信心。”東旭集團董事長李兆廷表示。
長期以來,“缺芯少屏”一直是中國高端制造業的痛點。東旭集團自主研發全套液晶玻璃基板生產技術取得成功,從核心顯示材料源頭打破了國際技術壟斷。近日,東旭集團與四川綿陽、河南安陽、甘肅天水等地在推進新型顯示材料國產化項目上的合作緊鑼密鼓。
創新讓進口替代之路越走越寬
“我們這一輩人年輕時的理想很樸素,國家培養了我們,我們就要回報國家。”李兆廷說。
1997年,32歲的李兆廷辭職下海,做起了電子玻殼裝備的引進和技術創新生意。電子玻殼作為彩電行業的關鍵部件一直被國外企業壟斷。李兆廷帶領東旭創業團隊開始了艱難的技術攻關。短短幾年時間,通過自主研發,東旭成功打破國外公司的技術封鎖,憑借高質量的裝備制造能力和極具優勢的價格快速打開市場。2004年,東旭一躍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電子玻殼裝備制造商。
隨后,東旭做出向平板顯示產業轉型、主攻液晶玻璃基板的決定。李兆廷知道,平板顯示產業技術壁壘強、資金投入大、風險系數高,一旦轉型不成功,公司將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為了技術攻關,我搭上全部家底,質押變現,高薪請來外部專家。”李兆廷說,經過多年攻堅,東旭終于實現了技術突破。2010年隨著自主研發的液晶玻璃基板產線的投產,東旭一躍成長為國內液晶玻璃基板龍頭企業。
腳踏實地攻堅核心顯示技術
“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只有把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在李兆廷看來,十幾年來,中國液晶面板產業從無到有,從完全依賴引進國外材料與設備到關鍵技術自主創新,是對這句話的詮釋。
液晶玻璃基板,屬于半導體顯示行業中的高端電子玻璃,具有極為嚴格的標準規范。為了攻克玻璃基板制造工藝關鍵技術,東旭技術團隊歷經了無數次失敗后的推倒再來,最終突破了溢流下拉法和浮法兩大工藝。東旭同時掌握這兩種“秘方”,具備全套液晶玻璃基板生產工藝及裝備制造能力。
2020年以來,全球面板生產重心逐漸轉移至中國,“中國屏”也逐步成為高科技領域“中國制造”的一張名片。今年7月,東旭集團旗下東旭光電及其子公司旭飛光電共同發明的專利《一種液晶玻璃的生產方法》獲“中國專利金獎”。這是東旭繼2015年榮獲該獎項后再度獲獎。而在去年年初,東旭集團還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
創業路上,李兆廷毅然選擇了自主創新、實業報國這樣一條艱苦的道路。“踏踏實實地走自主之路看起來慢,實則是最近的路。企業只有不斷夯實自身產業和技術基礎,才能抵御各種風險挑戰。”李兆廷說。
確保國內大循環關鍵環節“不掉鏈”
進入2020年,柔性顯示、折疊顯示等新型顯示發展迅猛。在該產業摸爬滾打了十幾年的李兆廷不斷關注著新技術發展動向,4年前就前瞻性地布局柔性顯示技術。2020年,東旭集團產業技術突破捷報頻傳。
黨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守住供應鏈的同時銳意進取,主動實現動態的技術突破與提升,是保障占據產業鏈制高點的關鍵。
東旭集團目前在OLED載板玻璃、高端蓋板玻璃等關鍵新型顯示材料領域突破了多項國際技術壟斷,產品指標達到國際一流水準,并與多地政府合作布局產業化生產,有力保障了面板技術迭代后上游顯示材料國產化供應,也讓下游面板生產商吃下了“定心丸”,為“中國屏”筑牢護城河。
“關鍵技術的突破能力決定著企業競爭的成敗。‘十四五’期間,東旭將繼續緊盯前沿技術,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力爭用3到5年的時間,將核心新型顯示材料國產化率提高到30%至40%,實現更大程度的國產替代,為提升國家產業安全貢獻力量。”李兆廷表示。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