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好運達智創科技《智能建造新材料與新智能技術研究與應用》助力智能建造產業再升級
8月15日,由中國技術市場學會組織召開的科技成果評價會在京召開,專家組對北京好運達智創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智能建造新材料與新智能技術研究與應用》進行了科技評價,經過現場評議、專家探討等環節,項目成果順利通過科技評價,總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
出席本次科技評價會的專家有國際歐亞科學院張景安院士,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李志民教授,歐洲科學院、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孫茂松院士,西南交通大學深圳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工程師朱本珍,中國電科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吳巍。項目參編單位人員和智能建造領域相關企業負責人一同參加了會議。
評價會上,好運達智創科技項目團隊負責人鄭彪代表課題組匯報了項目研究概況,闡述了智能建造新材料與新智能技術成果的先進性、創造性和推廣應用情況。專家組認真聽取了項目完成單位的技術工作總結、檢測、科技查新和用戶使用等報告,審閱了相關技術文件,對照項目成果的成熟度、創新度、先進度等評價標準逐項進行了評價。
經過現場評議、項目答辯、專家探討等環節,專家組一致認為:智能建造新材料與新智能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以玄武巖纖維新材料、數字孿生智能化技術等關鍵性技術為突破點,解決了基建領域生產過程中混凝土產品及模具強度低、耐腐蝕性差、壽命短,生產施工故障風險高、維護成本高等一系列挑戰性難題,多項新材料、新智能的科研成果在智能工廠中落地實踐,并取得良好反響,為我國智能建造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推動了傳統基建向智能建造的轉型升級。該成果研發難度大、學科交叉性強、創新程度高,總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
此次智能建造新材料與新智能技術研究與應用科技評價是繼好運達智創科技“軌道交通混凝土預制構件智能工廠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得國際領先水平之后的又一重磅創新成果,填補國內外玄武巖纖維智能建造領域的應用空白,具有創新性、應用性、推廣性,產生巨大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科研成果,這對推進我國智能建造發展,促進智能建造產業再升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好運達智創科技在專注智能建造、創新研發、科技賦能等方面,從未停止腳步,先后成功打造了雙塊式軌枕智能工廠、預應力軌枕智能工廠、小型預制構件智能工廠、裝配式建筑智能工廠等一系列智能建造核心項目,獲得了700余項智能建造領域國際、國內技術專利,制定了18項團體標準和5項地方標準,產生了一大批行業領先的科研成果,助力智能建造新發展。
好運達智創科技將以本次科技評價為契機,緊隨國家智能建造戰略發展趨勢,以創新研發、科技賦能、產業應用為著力點,助力我國智能建造產業新發展,推動我國智能建造技術走向世界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