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中中微子、其他電磁輻射和熱輻射的影響下獲得直流電。
本發明受國際專利WO2016142056A1的保護。
中微子光伏發電技術(Neutrinovoltaic),基于使用石墨烯(石墨單原子層)和摻雜硅交替層的多層納米材料(類似鋰離子電池疊片工藝),將電磁輻射和熱量轉化為電能。
2010 年,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因“二維材料-石墨烯的高級實驗”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為其在各個科學技術領域的應用開辟了廣闊的領域。諾貝爾委員會表示,獲獎者能夠“證明單層碳具有源自令人驚嘆的量子物理學世界的非凡特性”。石墨烯是碳的二維同素異形改性,由一層一個原子厚的碳原子形成。碳原子處于 sp² 雜化狀態,并通過六邊形二維晶格中的 σ 鍵和 π 鍵連接。
Neutrino Energy Group 制造的納米材料含有交替涂在金屬箔上的石墨烯和合金硅層,通常是鋁箔,以降低電流源(電極)的生產成本.石墨烯是一種二維材料,可以表現為三維材料。它是將熱輻射和電磁輻射轉化為電流的指示器。石墨烯薄膜結構非常堅固和具有彈性。石墨烯的導熱系數很高,這與高導電性相結合,提供了比銅薄膜中可能的最大電流高出一百萬倍的電流傳輸能力。當溫度升高時,根據費米-狄拉克分布,一些電子進入導電區,在價區留下“空穴”。這就決定了石墨烯在室溫下的導電性。導電電子和石墨烯中的“空穴”的有效質量為零,即它們不能靜止,但總是以“費米速度”移動,在石墨烯中,費米速度約為106米/秒,這是相對論的。由于石墨烯中電荷載體的遷移率非常高,至少比硅中的遷移率高2個數量級,以及它們沿薄膜運動的“彈道”性質。室溫下電子導電和石墨烯空穴的自由行程長度超過1微米。
各種電磁輻射和溫度的影響導致了“石墨烯”波的出現,這些波可以通過放大顯微鏡觀察到。通過接觸硅層,石墨烯釋放電子,從而產生電流。石墨烯的主要特性,使其能夠用于產生電流,是其原子的增加振蕩。現在科學界已經證明,石墨烯不可能存在于二維平面上,而只能存在于三維平面上。來自阿肯色大學的一組科學家對石墨烯進行了研究,石墨烯被應用于銅板上。他們用掃描隧道顯微鏡觀察了原子位置的變化.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發現,在石墨烯有一個波浪,就像海面上的波浪,這是由于小的自發運動的結合,并導致更大的自發運動的出現。一個原子的熱位移(原子的布朗運動)與其他原子的熱位移相加,產生水平極化的表面波,在聲學上被稱為列瓦波。由于石墨烯晶體晶格的特殊性,它的原子在串聯中振蕩,這與液體中分子的自發運動不同。
阿肯色大學的蒂巴多教授在接受《研究前沿》雜志采訪時說:“這是利用二維材料運動作為不竭能源的關鍵。串聯振動在石墨烯板中產生漣漪,從而利用最新的納米技術從周圍空間提取能量。”
Neutrino Energy Group的實驗結果得到了ETH(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Zürich)教授Vanessa Wood及其同事的獨立驗證,結果表明,當材料的尺寸小于10到20納米,即比人類頭發直徑小5000倍時,納米顆粒表面外原子層的波動很大,對這種材料的行為方式起著重要作用。這些原子振動,或“聲子”,負責電荷和熱量如何在材料中轉移。考慮到,例如:如果石墨烯原子的振蕩比硅原子的振蕩強100倍,那么電磁輻射的外效應頻率疊加,包括中微子的作用在內,對石墨烯波振蕩的內部頻率加強了這種振蕩,并導致原子振蕩的共振。共振中的原子振蕩使電子在接觸合金硅時產生更大的輸出。
有必要特別注意中微子的影響。 2015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兩個研究中微子特性的實驗小組 Super-Kamiokande 和 SNO 的負責人 Takaaki Kajita 和 Arthur B. McDonald。他們的工作有力地證明了中微子的三種味道,它們能夠振蕩——在飛行中自發地彼此轉化。在與基本粒子的反應中誕生的可能是某一類中微子,而在空間中傳播的可能是某一質量的中微子。正是質量的證明,即能量的存在,是將中微子能量轉化為電流的理論可能性的關鍵論據。
直到最近,人們仍然認為中微子不與物質相互作用,宇宙中微子穿透地球,沒有遇到任何障礙。但是,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美國)的 COHERENT 合作的最新出版物使完整的圖景成為可能。她的作品匯集了來自四個國家19個研究所的80人,包括俄羅斯(以AI Alikhanov命名的ITEP(NC“庫爾恰托夫研究所”)、MEPHI大學和MIPT)。 2017 年的第一次實驗,其結果發表在《科學》雜志上,旨在研究中微子與銫和碘原子核的相互作用。由于中微子是電中性的并且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因此觀察這種相互作用需要開發探測器技術。由于銫和碘的原子核比較大和重,中微子是電中性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原子核與中微子相互作用的反沖非常微弱,得到的結果無法得出最終結論被繪制。因此,研究人員進行了中微子與氬原子核相互作用的實驗,氬原子核比銫和碘的原子核輕。發現低能中微子參與與氬原子核的弱相互作用。這個過程稱為相干彈性中微子核散射 (CEVNS)。中微子,就像網球擊打保齡球一樣,“擊中”原子的大而重的原子核,并向其傳遞微量能量。結果,核心幾乎在不知不覺中彈跳起來;低能中微子參與與物質原子核的弱相互作用。由于石墨烯是碳,其原子質量比氬原子質量輕,因此中微子與碳核相互作用的影響會比與氬更明顯,導致石墨烯原子的振動幅度增加(石墨烯波)。因此上,可以認為以每秒 600 億個粒子的強度落在地球表面 1 cm2 上的中微子的能量可以轉化為電流,這種轉化不受天氣條件或季節的影響,并在白天和晚上都保持穩定。
瑞士理工學院對 Neutrinovoltaic 技術的獨立測試表明,在混凝土掩體和法拉第籠中地下 30-35 米深度的能量電池的測試測試完全排除了除中微子之外的任何輻射對直流電的影響生成過程。在這些條件下,只有中微子可以與測試的納米材料相互作用。然而,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這些設備也測量到了 2.5-3.0 W 的功率,這是從 A4 紙尺寸的大小的金屬箔獲得的,該金屬箔的一側涂有多層納米涂層,由 Neutrino Energy Group 制造。
麻省理工學院也在研究通過使用石墨烯和氮化硼獲得直流電的可能性,但其成就和既定目標要溫和得多,并且處于初級階段。雖然需要注意的是,現階段麻省理工學院仍然只是研究石墨烯以獲得直流電。該研究所的科學家目前正在研究使用石墨烯和氮化硼將太赫茲(或 T 射線)波(頻率介于微波和紅外光之間的電磁波)轉化為有用的能量。太赫茲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普遍,如果使用,它們的集中能量有可能作為替代能源。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通過將石墨烯與氮化硼結合,石墨烯中的電子必須扭曲其向一個大方向上的運動。任何傳入的太赫茲波都必須像許多微型空中交通管制員一樣“攜帶”石墨烯電子,以便它們可以像直流電一樣沿一個方向流過材料。整體效應就是物理學家所說的“傾斜散射”,即電子云在一個方向上偏轉其運動。 Neutrino Energy Group 制造的納米材料中石墨烯層和摻雜的硅層疊加也發生了類似的機制。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研究實驗室的主要研究員 Hiroki Isobe 表示:“如果我們能夠將這種能量轉化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的能源,它將有助于解決我們現在面臨的能源問題。”
一層石墨烯材料的鋁箔片可以產生非常微弱的電流,但我們的任務是創造一種能夠穩定輸出工作電流的電池技術,并且該電池的尺寸比較緊湊(具有較高的能量轉化效率和能量密度)。否則,這項技術就無法在商業上得到應用。這項技術是通過制造多層納米材料來完成的,通過增加多次輸出電流和電壓來實現必要的效果。”通過這種硅和石墨烯層的組合,輻射開始了一個諧振過程,然后由一個電轉換器儲存下來。金屬載體的覆蓋面為正極,未覆蓋面為負極。
多片涂有創新納米材料的鋁箔片,如同鋰離子電池的疊片工藝類似,把極片依次串聯組合,構成了一個能量電池單元。當多個電源單元的采用不同的組合連接方式時,形成所需尺寸和功率特性的直流電源。尺寸為9cmX32cmX42cm Neutrinovoltaic 電池(尺寸類似旅行小皮箱),輸出功率為4.5至5.5千瓦/小時。如此緊湊的尺寸和高轉化率,使得Neutrinovoltaic電池用于供電的自主電源成為可能,包括給獨立的房屋和電動汽車供電。
請訪問neutrinovoltaic官方網站或者搜索 Neutrino Voltaic,Neutrino Energy 獲取更多信息。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