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浸入成為勢不可擋的行業趨勢,隨著“健康中國2030”上升為國家戰略,“互聯網+”“健康”等關鍵詞被屢屢提及的今天,正在向人們預示著明天的醫療生態。在如此“順風”形勢的市場環境下,平安好醫生在線上醫療領域深耕,搭建由“AI醫生助手、駐司醫生、外部醫生、大咖醫生”組成的“四層醫生網絡”,提供極致醫生服務。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抓住市場發展機遇,創造更大的價值。”這是平安好醫生正在努力的方向。
跨越一千多公里,從廣州趕往上海,是一段怎樣的旅程?
也許是好奇心引起的一段觀光之旅,也許是公司安排的一段出差之旅,也許是奔赴愛人懷抱的甜蜜之旅。但對于趙瓊之(化名)來說,這是一段解決焦慮的感恩之旅。
三年前的一次體檢,趙瓊之被發現HPV52型陽性,這讓她陷入了對疾病的焦慮之中,不斷地看診就醫也未能治愈。
偶然間,趙瓊之通過“平安健康”APP找到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邱麗華。邱麗華主任與趙瓊之進行了一對一語音交流病情,并提供可選擇的三種治療方案。
隨后便是多月的治療和隨訪,趙瓊之逐漸感覺“好了很多”。但她還是希望能與邱麗華主任面對面聊一下,因此,她在“平安健康”APP線上掛號后,專程前往上海。
這樣的故事,在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健康)頻繁上演。
1大勢所趨:互聯網醫療站在時代浪潮
“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健康服務,鼓勵發展健康體檢、咨詢等健康服務,促進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發展。”
這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的一段話;“健康中國2030”的戰略背景,政府陸續出臺多項政策為互聯網醫療發展提供有利環境。
例如,2020年10月,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12月,國家衛健委等機構聯合發布《關于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
不僅有利好政策持續刺激著互聯網醫療發展,突如其來的疫情也成為了行業加速器。
疫情為互聯網醫療帶來巨大的流量紅利。憑借著能夠減少時間浪費、突破空間限制的優勢,互聯網醫療需求激增。
公開資料顯示,在2020年疫情高峰期間,“平安健康”APP的用戶訪問量達到11億人次,APP新注冊用戶量增長10倍。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截至2020年6月,我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2.76億,占網民整體的29.4%。
可見,2020年,互聯網醫療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猶如一匹黑馬闖進大眾視野。而在2020年所顯現的強勁勢頭,讓互聯網醫療在2021年繼續鞏固優勢、持續發展。
在如此“順風”形勢的市場環境下,平安健康在線上醫療領域深耕,搭建由“AI醫生助手、駐司醫生、外部醫生、大咖醫生”組成的“四層醫生網絡”,力求突破目前的醫療困局,提供極致醫生服務。
平安健康自主打造AI輔助診療系統覆蓋整個就診流程,可以幫助患者匹配到最合適的醫生進行就診,做到精確導診。
一方面將患者準確分診到相應?疲硪环矫鏋獒t生提供全面、清晰的病歷資料和權威的醫治思路參考,既提高了患者的就診效率,又提升了醫生的工作效率。
全球最大的家庭醫生組織WONCA將平安健康的AI系統評定為最高級別。依據平安健康官方數據,目前系統導診準確率超過99%,有效提高了用戶問診體驗和問診效率。
據悉,平安好醫生AI輔助診療系統已經深入應用到自有醫療團隊的全部科室,覆蓋超過3000種疾病的診斷知識。
自有醫學團隊則負責為用戶提供7×24小時線上咨詢、購藥、線下掛號等全方位醫療服務,解決用戶常見病需求;外部醫生作為臨床中堅力量解決患者核心訴求,這兩萬多名醫生有超過70%為三級醫院的專家。目前,平臺的日均咨詢量已超過90萬。
平安好醫生推出的“名醫工作室”,則是聯合名醫大咖,聚焦專病?,打造嚴肅醫療形象的創新模式。
進入“平安健康”APP的“問名醫”服務鏈接,“名醫工作室,輕松找到權威專家”的標語十分醒目。河北省中醫院國醫大師李佃貴、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廖萬清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邱麗華等名醫工作室在“熱門醫生”一欄清晰可見。
這一布局現已初見成效。
截至2020年底,已有近300名國內知名的頂級?泼t簽約平安健康,175名醫生組建了名醫工作室。平臺醫療付費用戶占比超過35.1%,越來越多有醫療需求的精準用戶在使用平安健康的服務。
2獨辟蹊徑:內外融合直擊行業痛點
醫療資源配置不均、醫患溝通受阻,是我國醫療健康領域長期存在的痛點問題。
優質醫療資源相對集中于大城市、大醫院,而知名醫院的“金字招牌”也更加吸引百姓前去就診,這便導致不少醫院陷入了人滿為患的困境。
“看病難”“排隊兩小時,看病五分鐘”成為了百姓看診就醫時的普遍心聲。
內外融合、線上問診,是平安健康為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醫患溝通尋找的一條出路。
段亮(化名)便是一名使用“平安健康”進行線上問診的患者。他是一位貴州農民,由于常年的農業勞動帶來了“職業病”,多年備受右膝膝關節疼痛的困擾。
“鎮上的醫療水平有限,去城里看病又太麻煩。”段亮對此十分無奈。
女兒暑假回來后,提議段亮使用“平安健康”APP問一問。接診醫生聊天一般地與段亮交流病情,向段亮推薦了現任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骨科行政副主任、運動醫學科主任程飚醫生。
程飚工作室的預診醫生繼續向段亮了解癥狀細節,隨后將所有資料整理打包發送程飚醫生。當天下午,段亮就與程飚醫生進行了視頻問診。
平安健康內外融合的線上問診模式,不但為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就醫流程,讓患者足不出戶地得到專業的診療服務,也構建了患者與專家名醫的溝通橋梁。
“平時在醫院坐診很難精準篩選出自己專業范疇內的病人,但是在名醫工作室坐診,有專業的駐司醫生團隊幫忙篩選,自己看診的病人會更加精準,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給更多病人提供更加專業和有針對性的服務。”程飚表示。
而在這套內外醫生融合的體系之下,名醫進行診療后,駐司醫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定期隨訪,跟進康復和健康管理,這樣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的發展,不僅幫助患者節約了時間,增強了康復效果,更提高了優質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率,這也是“平安健康”APP內外醫生融合模式的妙處所在。
此外,平安健康不但通過名醫工作室簽約的外部醫生與內部醫生進行學術探討交流,還通過將名醫名方分享給內部醫生使用來培訓內部醫生。
這無疑促進了線上線下醫療資源的打通,讓醫生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真實案例以提升診療水平。
例如,國醫大師李佃貴教授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五十余年,尤其擅長脾胃病的治療。他首創了中醫“濁毒理論”,提出“天之濁毒、地之濁毒、人之濁毒”,以“化濁解毒”為主,廣泛運用于中醫臨床治療各種疑難雜癥。
李佃貴不但在“平安健康”APP上成立了國醫特聘工作室,為用戶提供在線的中醫問診服務,而且還與平安健康共同舉辦學術研討會及培訓會,與平安健康自有中醫科醫療團隊進行學術交流,分享中西醫分別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研究及治療方法,傳授運用濁毒理論的治療經驗。
近日,平安健康與羅氏合作搭建的“泛腫瘤一體化精準平臺”也是內外醫生拉通融合的表現。這一平臺集檢測、診療、購藥、患者福利、患者教育為一體,打通線上與線下實體醫療機構的溝通渠道,同時也促進外部名醫大咖入駐,與平安健康內部醫生拉通融合。
3締造未來:深耕優勢打造行業新生
基于過往深耕醫療領域的優勢,平安健康在融合內外部醫生的同時也正強化著專科化建設。
在特定科室領域進行垂直深耕,提升精準服務能力,形成?品⻊疹I域領先優勢,這是平安健康進行?苹ㄔO的目的。
以皮膚科為例,在互聯網場景內,已擁有線上問診、開具處方、商品提供等服務,同時還聯通了線下場景,為需手術治療的用戶提供服務,貫穿診前、診中、診后全流程。
2020年,素有“科學巨匠、軍內名醫”之稱的長征醫院廖萬清院士入駐“平安健康”APP,成為首位“互聯網皮膚病?剖紫瘜<”。
據了解,自啟動?苹ㄔO后,皮膚專科問診人數增加、接診能力提升,日均問診量提升12.9%,日均收入同比增加約30%。
在婦科疾病方面,平安健康根據婦產疾病特點及用戶特性對病種進行細分,通過系統日常追蹤婦科問診量最高的TOP10疾病,并針對這些疾病案例提升精準服務能力。婦科疾病宮頸HPV感染也能給予用戶精準幫助,實現了90%轉陰率。
此外,平安健康還推出了首個互聯網眼科?浦行,該中心匯聚了國內300位最頂尖眼科專家。
從內外醫生連通到?苹ㄔO,“深耕在線醫療,夯實競爭壁壘”可以稱是平安健康業務模式的顯著特征。
平安健康堅持以構建專業醫患溝通橋梁為使命,以信任、專業、便捷為目標,打造中國規模最大、模式最領先、競爭壁壘最堅實的互聯網醫療健康平臺。
自2020年中開始,平安健康聚焦“渠道、服務、能力”三大方向,啟動全面的戰略升級,并提供“醫療+健康”以及“私家醫生+家庭醫生”醫療健康服務,不斷強化擴大自建+外部醫生網絡,專注線上醫療,并不斷打通線下服務。
隨著互聯網的浸入成為勢不可擋的行業趨勢,隨著“健康中國2030”上升為國家戰略,“互聯網+”“健康”等關鍵詞被屢屢提及的今天,正在向人們預示著明天的醫療生態。不同的智慧醫療領域在進行著各自不同速度的發展,它們有望改變中國的看病難、醫患矛盾乃至醫改大局。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抓住市場發展機遇,創造更大的價值。”這是平安健康正在努力的方向。
這是互聯網醫療最好的時代,也是每個人最好的時代,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讓所有人離“病有所醫”又進了一步,平安好醫生已經形成家庭醫生服務、消費型醫療、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健康互動四大業務板塊。讓每個家庭擁有一位醫生成為新目標。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