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行業核心產業規模達到3251億元,預計在2025年規模將可超越4000億元,在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背景下,社會也逐步進入智能化時代。有專家表示,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將其和金融業深度融合,能夠有效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展現出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發展潛力。
自成立以來,百融云創一直不忘“科技賦能”夢想,深耕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研發,致力為金融業發展輸出科技原力。百融云創在2018年3月率先在業內成立人工智能金融實驗室,進行新式算法與應用研究,在助力金融機構提效降本和提升客戶體驗等層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百融云創人工智能金融實驗室建立起智能語音交互、自然語音處理與理解、圖像識別、機器學習四大核心研發小組,在賦能金融行業發展中貢獻了科技力量。2020年,百融人工智能金融實驗室自主研發的智能外呼機器人和自動機器化學習平臺經過不斷優化,技術日臻成熟,與此同時,實驗室在智能語音交互、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圖像識別、聯邦學習、隱私保護計算等前沿技術領域也在不斷推動產品落地,在助力金融機構提效降本和提升客戶體驗等層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此外,百融云創在各個領域也在不斷深耕前沿技術,截至目前,軟著及專利總數超110項,涉及信貸系統、數據治理、智能語音等多個領域,以科技驅動金融機構智能化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百融云創人工智能金融實驗室在全世界范圍內招募行業頂尖人才。經過多年的發展,實驗室不斷壯大,吸引了超百名來自國內外的資深專家和人才加盟,包括來自斯坦福、牛津、清華、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際一流學府的精英,算法工程師均有碩士、博士學歷。
當前,智能化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未來,百融云創會不斷提升實驗室的硬核實力,專注探索AI在金融各個場景中的運用,以科技驅動金融機構智能化發展,致力于打造一個開放、多元、共享的金融創新技術應用平臺,成為金融業發展的有力推動者。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