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2021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WICV)在首都國際展覽中心舉行。覺非科技CEO李東旻先生應邀出席此次會議,并發表演講。
李東旻認為,產業已進入到以感知與定位為主的第二代車路協同時代,多傳感器融合作為先導技術,正在通過數字化道路融合感知與全局態勢感知能力,為車路協同的發展奠定基礎。
覺非科技CEO 李東旻
自2021年起,自動駕駛產業已進入黃金增長期。對于主機廠而言,通過此前在多個場景的技術打磨、測試和功能驗證,場景落地開始集中加速。同時,隨著路端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的發展,車端與路端的技術體系趨近于一致。
而在下一階段,中國自動駕駛將開始規模化落地。乘用車NOA(Navigation On Autopilot)系統將實現在C端市場的放量增長,商用車也將在封閉與開放場景實現全覆蓋。車路協同將通過路端智能實現局域組網,感知和決策在高速、城市等限定區域將實現成熟應用。
覺非科技定位于“自動駕駛全場景智能領航員”,以“多傳感器融合”為核心技術,面向主機廠和自動駕駛運營商與場景,提供可量產落地的全場景數據平臺與顧問式解決方案,并已實現了在智能領航NOA系統、干線物流、低速與公開道路、港口與園區、智慧交通、車路協同等場景的自動駕駛賦能和商業落地。
演講中,李東旻同時展示了覺非科技路側融合感知系統知寰及其在城市全息路口、港口與高速場景的落地應用。
2021年,覺非科技將知寰部署在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通過數據融合感知,結合車道級高精點云數據,實時輸出交通參與者關鍵屬性、高精度定位信息、常見交通事件等,實現了城市交通數字化管理,為交通參與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而在港口與高速場景中,知寰也透過其深度學習感知與多傳感器融合定位的能力,將視覺、激光點云等數據進行融合,在對不同的交通目標進行檢測、追蹤與實時輸出全局坐標、航向數據的同時,結合自研點云檢測算法和圖像識別算法,依靠嚴格的時空同步,還實現了對車輛ID、類型、速度、顏色等信息的實時輸出,滿足了不同場景對于補盲與感知覆蓋的需求。
李東旻提到,面對V2X的到來,基于激光點云的路側技術、時空同步與支持算法移植和適配的計算平臺,將成為打通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的核心關鍵點。而知寰作為產業在多傳感器融合和高精定位技術中的首次創新,將引領中國車路協同的第二次技術革新。
發展至今天,覺非科技的產品和技術正在通過車與路的數字化與智能化升級,打造著極具競爭力的服務壁壘,同時也在中國車路協同的發展路途中開拓創新。
覺非科技CEO李東旻表示:“車路協同是中國實現交通強國的關鍵賽道,覺非科技將專注做好自動駕駛全場景的智能領航員,服務智慧交通與數字化建設。我們將始終致力于攜手生態伙伴,將全場景數據引擎服務落地于千行百業。”(文/張揚)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