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4日,深圳市乾行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乾行達”)作為依托鄧宗全院士團隊火星著陸緩沖技術深根安全防護領域的國家級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受邀參加2021年亞洲國際交通展,帶來了多款全球首創的交通安全防護新品,受到眾多觀眾、同行以及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本次展會是乾行達進軍道路交通安全防護領域后的第一次展會,充分利用了自身深耕安全防護領域積淀的豐富安全防護技術,將已經廣泛應用于航天、航母、軌交、軍工等領域的安全防護材料和技術應用到道路交通安全防護領域,打造了全球首款緩沖吸能型安全島島頭、緩沖隔離柱、新材料柔性吸能護欄,并進行了智能化探索,升級了全球首款紅綠燈同頻閃爍緩沖隔離柱、分布式光纖橋隧綜合管廊智能監測預警系統。
乾行達交安事業部總經理唐旭接受了騰訊視頻、成都在線的采訪,對參加這次展會進行了展望:“通過展會希望更多人知道我們領先的緩沖吸能型道路交通安全防護技術及產品,了解乾行達。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展會尋找一批優質的合作伙伴,在更多的區域共同推進緩沖吸能安全防護設施的應用,依托我們強大的研發能力賦能傳統交通安全防護設施,通過持續的技術升級和創新產品研發,推動整個行業發展,更好的保障人民出行安全。”
緩沖吸能型安全島島頭、隔離柱是乾行達針對現有安全島存在的安全問題,推出的以航天緩沖技術為核心,利用蜂窩結構結合高分子打造的“剛柔并濟”的新型道路安全防護設施,能夠在車輛發生沖撞事故時,吸收70%的撞擊能量,保護島內行人安全的同時,大大降低司乘人員的傷亡風險。目前,已在深圳多地應用,受到各級領導和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可。
一、緩沖吸能型安全島島頭(全球首款)
緩沖吸能型安全島島頭實車碰撞測試緩沖吸能效果明顯,可以有效吸收撞擊能量,滿足《公路護欄安全性能評價標準》(JTGB05-01-2013)以及美國MASH2016碰撞測試要求,撞擊后不會發生翻車等二次事故,駕駛室未變形且四個車門可正常打開,有效保障了司乘人員生命安全。
因采用模塊化設計,緩沖吸能型安全島島頭外殼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定制,也保證了后期更好的養護和便捷更換。
緩沖吸能型安全島島頭吸能等級可根據不同場景進行設計,應用于快速路匝道鼻端島頭、高速收費站島頭和橋墩防護等更多場景。
二、緩沖隔離柱
緩沖隔離柱實車碰撞試驗防撞作用顯著,有效保護司乘人員安全。實際項目中,一輛15噸貨車撞向寶安項目緩沖隔離柱被阻攔,驗證了產品的防撞性能。
針對智能化需求,升級了緩沖隔離柱的智能化性能,一是可以加裝頻閃太陽能燈,二是與紅綠燈同頻閃爍,能夠更好提醒出行司機和群眾,保護出行安全。
三、新材料柔性吸能護欄
新材料柔性吸能護欄是充分發揮乾行達航天新材料研發優勢而打造的,護欄延展性可達300%,發生撞擊時能夠有效吸收撞擊能量,且通過結構設計,保證事故發生時護欄不會被撞向對向車道,帶來二次事故。主要包括機動車道路中柔性吸能護欄和機非柔性吸能護欄。
四、 橋隧綜合管廊智能監測與預警系統
橋隧綜合管廊智能監測與預警系統是乾行達圍繞安全防護領域從被動防護向智慧化主動防護的探索,利用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與點式傳感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對橋梁、隧道、軌道進行結構健康監測,該技術核心優勢在于利用了高精度光纖傳感器與自有專利的環境噪聲祛除算法,最大限度上提高監測準確度與精度,可廣泛應用于橋梁健康監測、隧道健康監測、軌道健康監測。
五、乾行達簡介
深圳市乾行達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成為全球領先的出行安全方案提供商,面向航空航天航海、高鐵列車、汽車安全、交通基礎設施、智慧交通安全等領域提供安全防護產品及技術,業績已經覆蓋包括歐美等全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為眾多國內外合作伙伴提供了產品及服務。
乾行達相繼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工信部應用示范企業、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國專利優秀獎等榮譽,依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交通安全防護實驗室等創新載體,乾行達著力構建了多元化的創新平臺。以國際領先的安全防護技術為目標,相繼打破多個國外產品和技術壟斷。
2020年,公司完成了A輪融資,獲得招商局資本及高新投投資。公司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讓出行更安全”的企業使命,致力于成為助力交通“零死亡”的卓越公司。
(新媒體責編:zpl05-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