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金鑰匙——面向SDG的中國行動”路演晉級賽于10月20日在北京舉行,天九共享與字節跳動、三一集團、國網公司、廣州越秀集團等共同參與鄉村振興行動路演,天九共享分享的三位一體與鄉村共享新經濟商機項目獲得專家們的一致認可。
2020年10月,首屆“金鑰匙——面向SDG的中國行動”,得到了多方的高度認可,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并于2021年6月22日成功入選第二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優秀實踐(UN SDG Good Practices),獲得聯合國的認可。
2021年“金鑰匙——面向SDG的中國行動”征集于2021年6月開啟,來自全國112家企業的126項行動經過篩選,入選“金鑰匙——面向SDG的中國行動”。在圍繞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17項目標(SDG)的基礎上,2021年金鑰匙行動將突出碳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可持續消費、可持續交通和鄉村振興等可持續發展重大議題。
天九共享參與金鑰匙——面向SDG的中國行動鄉村振興單元路演
一直以來,天九共享集團以“為企業賦能 讓伙伴幸福”為企業使命,為創新企業加速,幫傳統企業轉型,讓全球企業家實現抱團發展,共享螞蟻變大象的價值。自2010年投入到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天九共享集團基于對“精準扶貧”的深刻洞察和為企業加速的資源優勢,開創性的踐行“捐資金、捐物資、捐服務”的三位一體扶貧新模式,一方面攜手各地工商聯,捐獻扶貧善款對當地進行點對點精準扶貧;另一方面打造創新企業加速平臺,因地制宜為當地引入適合的優質項目,加速當地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為地方經濟注入可持續發展動力,實現經濟、就業、稅收、民生全面進步,提升當地幸福指數。
這里的“捐資金”,除了囊括既有的愛心捐款或其他基金,重點涵蓋就業幫扶、產業資金等方面。自2010年開始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天九共享集團累計捐贈9800多萬元,從產業扶持、公益捐助、敬老愛老等多個方面,全面助力貧困地區脫貧致富。而“捐物資”,天九共享更側重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費教材等基礎設施的提升,這與國家對民生問題的重視保持一致。
2019年4月,天九共享集團董事局主席盧俊卿捐資1000萬元設立“盧俊卿獎學基金”
至于“捐服務”,天九共享則是小到個人,中到村莊,大到地方,導入自身的資源和平臺,像加速創新企業那般,為所有幫扶對象實施“加速”,切實做到授人以漁。天九共享集團同中國商業聯合會共同舉辦的“中國新經濟商機共享大會”,所到之處,都會為當地帶來急缺的項目與機遇,涵蓋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區塊鏈、新零售、新電商等眾多新經濟領域;同時,天九共享也會以此為平臺,對外推廣當地優勢,挖掘區域潛力,為企業家們提供更為廣袤的市場。針對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關鍵痛點,即“傳統企業的轉型”難題,天九共享亦會因地制宜,設計并打造完整的解決方案,匹配相應的智囊和專業團隊,助力當地企業迭代升級、贏得競爭。
天九共享集團在自身參與扶貧的同時,也利用平臺的力量,推動旗下加速的創新企業發揮業務專長,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工作。2020年,天九共享集團幫助成功紅集團創立國內首家“共享酒莊”,通過市場化手段,讓合作的企業家與紅酒專業人士“聯姻”,探索出一條全新的經營模式,為打造中國的紅酒品牌提供了全新途徑,共同推動西藏精準扶貧工作,成為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典型范例。依托西藏人民政府的各項扶貧政策支持,并依托萬畝葡萄產業園,帶動采摘、施肥、運輸等配套產業發展,實現本地到戶種植1700余戶。不僅提供了3000余就業崗位,覆蓋怒江、瀾滄江流域40%以上的貧困農戶,還以每瓶紅酒3到5元的價格,向當地貧困人口發放紅利,使每個貧困戶一年增收近萬元,不僅幫助當地百姓脫貧致富,更是將這一品牌打造成為了西藏的一張名片。
天九共享幫助成功紅集團創立國內首家“共享酒莊”,共同推動西藏精準扶貧工作,成為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典型范例
天九共享集團的“捐資金、捐物資、捐服務”三位一體精準扶貧新模式,兼具“有效性”和“創新性”,一方面以捐助善款、資助人才、援助資源等方式促進各地經濟的有效運行,避免帶來新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以引入項目、引進產業、引爆發展等途徑創造可持續的增長價值,達到授人以漁的效果,因此具有“產業驅動、創新賦能”的獨特性與示范性。
專家評價,天九共享集團基于自身行業特點,以“產業驅動,創新賦能”為理念,把三位一體作為精準扶貧新模式,通過為受援地提供項目資源,支持受援地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為精準扶貧提供了新思路。
金鑰匙行動是中國貢獻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行動標桿。作為一家將共同富裕納入企業核心價值觀的企業,追求更多人的幸福,實現更多人的富裕,是天九共享最大的精神追求。未來,天九共享將持續開展行動,助力共同富裕,為向世界講好中國可持續發展行動故事同時,在國際舞臺上全面生動立體展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優秀實踐。
(新媒體責編:zpl05)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