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數字經濟領域的應用創新、技術研發、設施建設十分活躍,已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9.2萬億,占GDP比重為38.6%,同比增長了9.7%,數字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高于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的增速;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高于同期服務業增加值4.3%的增速。數字經濟相關領域均領跑產業發展,是經濟增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數字經濟包含了“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個方面。“數字產業化”是指為產業發展提供數字技術、產品、服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以及完全依賴于數字技術、數據要素的各類經濟活動。“產業數字化”是指應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為傳統產業帶來的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在“產業數字化”中,就包括了智慧物流的數字化應用場景。
顯而易見,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培育智慧物流是一個重要方面。同時,在數字經濟發展中,供應鏈體系的建設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數智化供應鏈助力數字經濟
早些時候,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在“2021中國數字經濟新引擎論壇”上表示,數字技術的發展是大生產端、大平臺端、大消費端的模式,流通鏈條的縮短,使大量的中間交易環節消失了,實現了效率的提升。同時,依靠數據化實現了供需兩端快速高效的匹配,引導生產企業實現了柔性化、定制化的生產制造,通過消費改變了生產端,引發了流通企業更優化的組織營銷管理,促進了市場供給和需求之間更精準的匹配。
由此不難看出,供應鏈在數字經濟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作為數字經濟行穩致遠的根本保障,供應鏈需要融入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提升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打造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供應鏈體系。可以說,數智化供應鏈代表了現代供應鏈發展的最新階段。
然而,供應鏈協同創新是一個開源、開放、敏捷、融合的創新體系,即對供應鏈體系中的各個分形系統進行空間、時間、功能、結構、流程等重組重構,實現“同步—關聯—合作—競爭—協同”的溢價增值作用。
從時下來看,供應鏈協同創新轉型的核心在于促進供應鏈管理與數字經濟的全面融合,即在現有供應鏈模式基礎上實現數字化協同創新,專注布局數智化供應鏈。
數字時代的產業組織形式
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化在提升供應鏈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的同時,也為企業制定整體產業發展戰略提供了更為優化的決策依據。可以說,建立智能供應鏈體系,將成為保障數字經濟發展的“抓手”。
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為供應鏈數字化協同提供了土壤和養分。同時,在數字經濟時代,平臺成為重要的產業組織形式,通過構建線上——線下、實體——虛擬交互作用的平臺機制,將上下游企業、供應鏈不同環節、生產者與消費者連接,充分發揮平臺引流、集聚和配置資源功能。
近年來蓬勃發展的網絡貨運平臺,無疑是數字經濟時代產業組織形式的代表性平臺。通過網絡貨運平臺,將上游的生產制造業企業、商貿企業,中間的物流企業、承運商、貨車司機,再到下游各行各業全部都串聯起來,實現了企業物流的一鍵發貨、一單到底。
對于網絡貨運平臺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價值,以及在建立智能供應鏈上的積極作用,可以這樣理解:抓住數字經濟是網絡貨運平臺發展的機遇,而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則是網絡貨運平臺在實現自身價值過程中的責任擔當。換句話說,網絡貨運的價值就是實現數字化價值,以數據優勢為契機,深度融合供應鏈,打通產業鏈各環節,充分釋放平臺和供應鏈的價值。
助力智能供應鏈的“技術派”
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智能供應鏈的意義并積極謀求布局。比如,始終聚焦物流科技的京東,以科技創新打造智能供應鏈的價值網絡,為中國商業提供了數智化基礎設施。京東的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具有數智化、全鏈路、社會化三大特征,能夠通過數字協同和網絡智能,持續優化垂直行業供應鏈的成本、效率與體驗,實現從消費端到產業端價值鏈各環節的整體優化與重構。
值得一提的是,網絡貨運平臺基于數字能力,對貨物的整個物流過程進行數據化,跟蹤物流行為,通過數據分析、預測和判斷物流過程的各個環節的方向性,實現更有效的管理。顯然,在數字經濟的驅動下,網絡貨運平臺需要升級為供應鏈生態,多維度、立體化地整合優勢資源,著手構建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到銷售的全鏈條服務生態體系,為用戶提供多場景體驗和服務,助力打造智能供應鏈體系。
面對新的發展趨勢,眾多網絡貨運平臺企業也開始調整業務發展重點,為構建智能供應鏈貢獻力量。其中,中儲智運作為擁有央企背景的智慧物流科技企業,在智能供應鏈建設上擁有豐富經驗和成功實踐。
作為網絡貨運領域的“技術派”,中儲智運在“智運”網絡貨運平臺的基礎上,升級打造“智鏈”供應鏈服務平臺、“智信”數字信用服務平臺,在供應鏈關鍵數據元協同機制的基礎上,實現供需協同、智能決策、產能預測與預警。
在此基礎上,中儲智運依托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精準算法、智能配對、人工智能等技術,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推動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為客戶提供集軟件、硬件、算法、區塊鏈多種技術集成的全景式智能化供應鏈管理方案。
目前,中儲智運在構建智能供應鏈的進程中,已經擁有了廣泛的成功實踐。比如,中儲智運通過提供生態、技術、金融、數據為一體的服務體系,幫助金隅冀東水泥建設了智慧物流平臺,從而顯著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時,中儲智運也積極幫助客戶提升物流管理能力和物流數字化水平,比如,為某大型電力集團搭建的物流綜合管理平臺,實現了所有物流運輸情況的實時監控;為南京某物流園區進行數字化改造,將司機終端、智能門禁、手持PDA、企業信息系統實現集成管理,實現園區的數字化、智能化、可視化管理。
在數字經濟的驅動下,中儲智運在不斷推進智能供應鏈技術研發的同時,也致力于攜手產業鏈上下游共同推進供應鏈的協同創新,為國內的數字經濟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新媒體責編:zpl05-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